高 飛 潘全慧 張 霏 張 靜
?
品管圈在提高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中的應用
高飛潘全慧張霏張靜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對提高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的應用效果。方法: 2015年1~6月,圍繞提高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開展品管圈活動,采取自發(fā)自愿原則組建品管圈,具體內容包括活動主題確定、擬定活動計劃、把握現(xiàn)狀與設定目標、解析問題、擬定與實施對策等。比較實行品管圈活動前后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結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從64.54%提高至83.74%,同時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溝通協(xié)調、團隊合作、創(chuàng)新思維等團隊能力均明顯提高。結論: 品管圈活動能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yè)防護意識,提高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保障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
品管圈;針刺傷;執(zhí)行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6.048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報道,健康的醫(yī)務人員患傳染病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被針刺傷的醫(yī)務人員中護士占80%[1]。雖然護理人員針刺傷不可完全避免,但也可以預防[2]。為提高護士職業(yè)暴露的防護意識和能力,減少職業(yè)危害,探索有效的防護措施,我科于2015年1~6月開展“提高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的品管圈活動,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我科共有護士16名,職稱:主管護師6名,護師8名,護士2名。學歷:本科13名,大專3名。護齡:1~29年,平均(11.88±7.56)年,其中1~3年3名,4~10年5名,10年以上8名。
2.1組建品管圈小組2015年1月初采取自發(fā)自愿原則組建品管圈,圈成員共9名,圈長1 名,負責整個小組活動的領導、策劃、組織與協(xié)調,各圈員認真負責地履行各自職責及分管項目的實施。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指導工作。采用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等形式開展品管圈活動,活動頻率1~2周1次,活動時間0.5~1 h。
2.2主題選定通過頭腦風暴,選出臨床護理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備選主題共5個,每位圈員從可行性、迫切性和圈能力3個方面進行打分,最終選定得分最高的“提高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作為本次活動主題。
2.3活動計劃運用甘特圖制定本次品管圈活動計劃表,活動時間為2015年1~6月,從主題選定到檢討與改進共10個步驟,每個步驟均設有負責人。
2.4現(xiàn)狀把握設計并運用查檢表,于2015年1月26日~2月22日對護理人員每天針刺傷機會及不規(guī)范的操作等進行觀察記錄,統(tǒng)計針刺傷機會共1805次,其中不規(guī)范操作次數(shù)640次,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64.5%。運用柏拉圖對不規(guī)范操作進行分析(圖1)。根據“80/20”原則,針頭暴露、針頭回套、集中處理針頭占不規(guī)范操作的83.3%,是本次活動改善重點。
圖1 護士不規(guī)范操作分析柏拉圖
2.5目標設定按照目標設定公式,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的目標值=現(xiàn)狀值+(1-現(xiàn)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64.5%+(1-64.5%)×83.3%×60%=82.2%。
2.6解析通過頭腦風暴法從人員、設備和材料、方法、環(huán)境等方面對針頭暴露和針頭回套問題進行魚骨圖分析(圖2、圖3)和討論,得出護士不規(guī)范操作的主要原因有:(1)防護意識淡薄。(2)操作前未做評估。(3)利器盒使用不規(guī)范。(4)治療車使用不規(guī)范。(5)無單手回套固定裝置。
圖2 針頭暴露要因分析圖
圖3 針頭回套要因分析圖
2.7制定對策并實施
2.7.1做好安全教育,提高護士預防針刺傷重視度護理工作繁雜忙碌,且時常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會發(fā)生針刺傷,思想上不夠重視。張海英[3]在對護士工作中針刺傷的調查發(fā)現(xiàn),60%的護士發(fā)生針刺傷與防護意識薄弱有關。對策:采取多種教育形式,如標準預防知識培訓[4];預防針刺傷PPT講座;建立品管圈微信群,定期推送關于針刺傷的文章鏈接;處置室、治療車張貼“預防針刺傷”警示語等,目的是提高護士的防護意識,糾正一些不安全行為,在工作中自覺做好職業(yè)防護。
2.7.2制定呼叫器使用及溝通規(guī)范病區(qū)呼叫燈亮時,護士因忙碌常常無暇接聽呼叫器而盲目奔向患者床邊。遇到輸液外滲需拔針時因未事先做好評估,沒有攜帶利器盒和頭皮針,只能將拔出的針頭暴露在外。對策:正確使用呼叫鈴對講,了解患者按鈴目的,如患者反映為輸液腫脹,應攜帶配備小型利器盒的治療盤至患者床邊,拔針后及時更換輸液針頭,將廢棄針頭直接放入利器盒中避免針頭暴露。
2.7.3利器盒使用規(guī)定因利器盒擺放位置和角度不合理,護士使用利器盒時須彎腰、下蹲且視線被遮擋,導致治療車上的利器盒使用頻率不高。調查發(fā)現(xiàn),操作后整理用物,未用利器盒,未帶手套處理醫(yī)療垃圾均可增加針刺傷的概率[5]。對策:利器盒放置在治療車不易遮擋的位置,減少護士彎腰、下蹲等動作;治療操作結束或穿刺失敗后應立即將銳器放入利器盒[6],不能將使用后的針頭和注射器、棉簽等混放入彎盤內,避免集中處理醫(yī)療垃圾時被暴露的針頭刺傷,減少針刺傷機會。
2.7.4治療車使用規(guī)定治療車沒有配置要求,利器盒、剪刀、塑料整理筐等物品隨意擺放、且部分治療車配置不全,導致護士在操作結束后不能及時銷毀銳器,隨意放入塑料整理筐后回治療室集中處理。對策:更新治療車,制定治療車物品擺放規(guī)范并試運行;改造現(xiàn)有的治療車,將利器盒、剪刀、快速手消毒劑、塑料整理筐等物品備齊且放置在固定、便于操作的位置;各治療車編號,規(guī)定專人負責。
2.7.5設計單手回套固定裝置美國CDC報道,回套針帽發(fā)生的針刺傷占10%~20%,并早在1987年全面性防護措施中就提出,禁止用雙手回套針帽[7]。但單手回套時,針套滑動不能有效固定,使單手回套十分困難,效率低下。護士要么選擇雙手回套,要么選擇針頭暴露,易導致針刺傷。在現(xiàn)有條件下,圈成員利用盛放真空采血管的塑料盒,設計了1個簡單的針套固定裝置,經培訓后效果評價良好。
2.8評價指標觀察品管圈活動前后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及目標達成率、進步率。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針刺傷機會-不規(guī)范操作次數(shù))/針刺傷機會×100%。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數(shù)據-改善前數(shù)據)/(目標設定值-改善前數(shù)據)×100%。進步率=(改善后數(shù)據-改善前數(shù)據)/改善前數(shù)據×100%。
2.9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有形成果按照甘特圖活動計劃表,我們于2015年5月6日~6月3日,運用查檢表再次統(tǒng)計出針刺傷機會1987次,不規(guī)范操作次率16.26%,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83.74%,目標達標率108%,進步率30%。品管圈活動前后護士預防針刺傷執(zhí)行率明顯提高,見表1。
表1 品管圈實施前后針刺傷執(zhí)行情況比較 次(%)
3.2無形成果 (圖4)
品管圈活動是通過頭腦風暴法尋找護理工作中的問題,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制定措施。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大家集思廣益,打破慣性思維,學會使用品管工具發(fā)現(xiàn)并解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實施品管圈活動促進了護士個人的成長[8]。同時,我們利用多種教育形式,讓護士從思想上認識到預防針刺傷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自覺做好防護工作,大大提高了預防針刺傷的執(zhí)行力和依從性。特別是單手回套固定裝置的設計并反應,有效地解決了單手回套時針套滑動不能有效固定的問題,極大地鼓舞了圈成員的士氣。
[1]黃勛.醫(yī)務人員醫(y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7-68.
[2]楊釗群,張良智,蘇冰蓮.針刺傷不良事件分析對預防護士針刺傷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4):318-319.
[3]張海英.臨床護理工作中針刺傷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0):64-65.
[4]徐勝蘭.輸液科護士針刺傷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7):66-661.
[5]瞿秋玲.護理人員針刺傷原因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2):112-113.
[6]李菊紅,張玲娟.應用品管圈降低體檢中心護理人員針刺傷發(fā)生率[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4,21(5):415-417.
[7]黃少鷹,石存蘭.感染科護士傳染病防護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10,7(5):112-113.
[8]邱麗玉,徐偉英.提高患者身份識別規(guī)范執(zhí)行率的品管圈實踐[J].護理學報,2014,21(9):15-16.
(本文編輯陳景景)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nurses’ execution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evention
GAO Fei,PAN Quan-hui,ZHANG Fei,et al
(Nanjing Brain Hospital,Nanjing210029)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nurses’ execution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even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5, conduct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entering on improving nurses' execution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evention, establish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ith principles of spontaneity and volunteering, and the concrete content included activity theme determining, activity plan making , current condition holding and target setting, problem solving, countermeasure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etc. Compared nurses' execution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e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Results: After conduct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nurses’ execution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evention increased from 64.54% to 83.74%, and nursing staff’s abilities, such as problem finding and solv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teamwork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ll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can strengthen nursing staff’s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mprove nurses’ execution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evention and ensure nursing staff’s safety.
Quality control circle;Needle stick injury ;Execution rate
210029南京市江蘇省南京腦科醫(yī)院302病區(qū)
高飛:女,本科,主管護師
潘全慧
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