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英 周揚
(湖北省農(nóng)藥檢定管理所 武漢 430070)
殺蟲單在甘藍上的殘留安全性研究
朱曉英周揚
(湖北省農(nóng)藥檢定管理所武漢430070)
采用氣相色譜儀(ECD)檢測方法,通過田間試驗研究殺蟲單在甘藍的不同施藥濃度、不同施藥次數(shù)及不同采收期過程中的最終殘留。研究結(jié)果表明,甘藍中殺蟲單的殘留量都隨施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劑量(375g/hm2)、低劑量(300g/hm2)施藥不同采收期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097mg/kg、0.059mg/kg;不論是高劑量還是低劑量施藥,施藥三次的殘留量比施藥兩次的殘留量稍高,但差異不明顯,施藥三次、兩次不同采收期的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089mg/kg、0.067mg/kg;7d~14d內(nèi)甘藍中殺蟲單的最終殘留變化較大,7d、10d、14d不同采收期的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16mg/kg、0.048mg/kg、0.020mg/kg。從整體數(shù)據(jù)來看,在合理規(guī)范的采收期下,殺蟲單的殘留量會顯著降低至安全期。
殺蟲單;甘藍;殘留
殺蟲單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沙蠶毒素的類似物,該藥進入昆蟲體內(nèi)能夠迅速轉(zhuǎn)化為沙蠶毒素或二氫沙蠶毒素,具有較強的觸殺、胃毒和內(nèi)吸傳導作用,可以防治蔬菜、水稻等作物上的多種害蟲[1-2]。其化學名稱為1-硫代硫酸鈉基-2-二甲氨基-3-硫代硫酸基丙烷,易溶于水和工業(yè)乙醇,微溶于甲醇等有機溶劑。在強酸、強堿條件下能水解為沙蠶毒素[5]。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同時對稻葉蟬、稻飛虱、稻苞蟲、果樹蚜蟲等均有較好防效。目前殺蟲單在水稻、煙草及其環(huán)境中的殘留行為已有報道[2-3]。
目前,國內(nèi)外農(nóng)產(chǎn)品中農(nóng)藥殘留的檢測主要采用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和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3-4]。本文采用氣相色譜法檢測[6],參照GB/T 8855標準方法,樣品經(jīng)制備后用鹽酸提取,經(jīng)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甲苯再次提取,過膜上氣相色譜儀(ECD)檢測[7]。
1.1試驗材料
試驗藥劑:90%殺蟲單WP
試驗地點:湖北省黃岡市砂土試驗區(qū)、湖北省嘉魚縣潮土試驗區(qū)。
試驗作物:甘藍(包菜)
儀器與試劑:CP-3800GC(ECD),美國瓦里安公司;PB4002-S/FACT電子天平,上海勤酬實業(yè)有限公司;HY-2調(diào)速多用振蕩器,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3K15離心機,塞維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KL512J數(shù)控恒溫水浴,北京康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WH-3微型旋渦混合儀,上海滬西分析儀器廠有限公司;移液槍、試管等常用實驗儀器。殺蟲單標樣(含量99.8%),國家農(nóng)藥質(zhì)檢中心;甲苯(A.R),德國J.T.Baker公司;硫化鈉(A.R),廣州市化學試劑廠;鹽酸(A.R),廣州市化學試劑廠;氫氧化鈉(A.R),廣州市化學試劑廠;無水硫酸鈉(A.R),廣州市化學試劑廠。
1.2試驗方法
1.2.1田間試驗設計
試驗共13個處理,39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5m2/小區(qū),每個處理3次重復。
施藥時期及施藥方法:收獲前一定間隔,全株噴霧;施藥劑量:低劑量300g/hm2、高劑量375g/ hm2。施藥2次和3次,施藥間隔期7d。對照區(qū)不施藥。
1.2.2樣品采集
采樣距末次施藥間隔期為7d、10d、14d。在各試驗小區(qū)內(nèi)用隨機采樣法采樣,視甘藍植株大小,每次每小區(qū)采集4個~6個生長正常的甘藍樣本,四分法縮分后分取150g樣品兩份,分別測定樣品中殺蟲單的殘留量。
1.3試驗步驟
1.3.1樣品提取及凈化
稱取10g勻漿樣品于50mL離心管中,加入30mL 0.1mol/L HCl用調(diào)速多用振蕩器振蕩30 min,然后用離心機4000r/min離心5min,移液槍取上層液10mL,上層液用1.0mol/L NaOH調(diào)節(jié)pH至8.5~9.0,然后加1mL0.2mol/L的Na2S溶液,在數(shù)控恒溫水浴70℃下水浴2.5 h,水浴完成后冷卻至室溫,加入5mL甲苯,微型旋渦混合儀振蕩2 min,4 000r/min離心5min,分離出甲苯過無水硫酸鈉吸水,再過0.22m膜,待GC-ECD測定。
1.3.2儀器條件
色譜柱:毛細管柱,HP-5(0.25mm×30m× 0.25m);柱溫:采用程序升溫方式,60℃(保持1 min),以20℃/min升至180℃(保持1 min),以15℃/min升至280℃(保持0.1min);進樣口溫度:250℃,采用不分流進樣模式;檢測器溫度:300℃;載氣(高純氮氣):1.0ml/min,恒流模式;進樣量:1.0uL;保留時間:6.610min。
根據(jù)試驗方案的安排,對39個試驗小區(qū)進行了13個不同的處理,即兩個濃度(高、低)、兩個不同施藥次數(shù)(2次、3次)、三個不同采收間隔期(7d、10d、14d)和一個空白對照,每個處理由三個重復小區(qū)組成,每個樣品都進行檢測,在3個甘藍空白對照樣品中均未有殺蟲單檢出,其他檢測結(jié)果見表1。
表1 殺蟲單在甘藍中殘留試驗結(jié)果
2.1不同施藥濃度對殺蟲單最終殘留量的比較低劑量(300g/hm2)施藥后黃岡和嘉魚不同采收期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063mg /kg、0.055mg/kg,高劑量(375g/hm2)施藥后黃岡和嘉魚不同采收期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105mg/kg、0.089mg/kg,從數(shù)據(jù)結(jié)果可知施藥濃度對甘藍中的最終殘留量均隨施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黃岡和嘉魚平均高劑量施藥最終殘留量比低劑量分別高出66.67%、61.82%,施藥濃度對殺蟲單在甘藍中的殘留量有重要影響。
2.2不同施藥次數(shù)殺蟲單最終殘留量的比較
施藥2次,黃岡和嘉魚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072mg/kg、0.062mg/kg;施藥3次,黃岡和嘉魚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096 mg/kg、0.082mg/kg,相比較,黃岡和嘉魚平均施藥3次的終殘留量比施藥2次的分別高33.33%、32.26%,因此施藥次數(shù)對殺蟲單在甘藍中的殘留量有一定影響。
2.3不同采收間隔期殺蟲單最終殘留量比較
采收間隔期為7d、10d、14d的黃岡甘藍中殺蟲單的最終殘留量依次為0.18mg/kg、0.053mg/kg、0.022mg/kg,采收間隔期為7d的分別比10d、14d高出239.62%、718.18%,采收間隔期為7d、10d、14d的嘉魚甘藍中殺蟲單的最終殘留量依次為0.15mg/ kg、0.043mg/kg、0.019mg/kg,采收間隔期為7d的分別比10d、14d高出248.84%、689.47%,可見采收間隔期對甘藍中殺蟲單的終殘留量有顯著影響。
2.4湖北黃岡市、嘉魚縣試驗結(jié)果分析
對所有數(shù)據(jù)黃岡和嘉魚的總體分析如下:甘藍中殺蟲單的殘留量都隨施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劑量(375g/hm2)、低劑量(300g/hm2)施藥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097mg/kg、0.059mg/kg,高劑量施藥的殘留量比低劑量高出了64.41%;施藥3次、3次不同采收期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089mg/kg、0.067mg/ kg,施藥3次甘藍中殺蟲單的殘留量比施藥兩次的殘留量高出32.84%;7d~14d內(nèi)不同采收期甘藍中殺蟲單的最終殘留變化較大,7d、10d、14d不同采收期的甘藍中殺蟲單的平均殘留量分別為0.16mg/kg、0.048mg/kg、0.020mg/kg,間隔期7d采收期比10d、14d分別高出了233.33%、700.0%,采收間隔期對甘藍中殺蟲單的殘留有顯著影響。
根據(jù)GB2763-2012規(guī)定,甘藍的MRL為0.2mg /kg。本文探討了影響殺蟲單在甘藍中殘留的幾個重要因素,發(fā)現(xiàn)采收間隔期是最重要的因素,甘藍的采收間隔期10d以上比較好;施藥濃度的高低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應在確保防治效果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施藥濃度;最后,施藥次數(shù)對最終殘留有一定影響,應該結(jié)合蟲害發(fā)生的程度、防治效果等因素盡量減少施藥次數(shù)。
[1]劉乾開,朱國念.新編農(nóng)藥使用手冊[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93.
[2]鄭尊濤.吳慧明,施海燕,等.殺蟲單在土壤及水稻中的殘留分析方法研究[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04,16(2):92-95.
[3]王萬紅,王顏紅,王世成,等.GC-MS測定土壤中阿特拉津、六氯苯等十種農(nóng)藥殘留[J].環(huán)境化學,2009,28(6):899-903.
[4]秦冬梅,秦旭,徐應明,等.土壤和番茄中氯蟲苯甲酰胺的殘留檢測與消解動態(tài)研究[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29(5):858-863.
[5]Konosho K.Synthesis of nereistoxi and related compounds[J].Agr Biol Chem,1970,34(6):935~940.
[6]魏丹,孫揚,徐應明,等.殺蟲單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殘留及消解動態(tài)研究[J].環(huán)境化學,2011,30(11):1926-1930
[7]彭小悅,龔道新,龍勇,劉強,閆彩紅殺蟲單在水稻秘士壤中最終殘留的研究[J].農(nóng)藥科學與管理,2010,31(7):38-40.
S132
B
1005-6114(2016)02-028-003
2016-01-05
朱曉英(1984-),女,助理農(nóng)藝師,一直從事農(nóng)藥殘留分析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