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別讓“霧霾”擋住了我們的雙眼
現(xiàn)如今的霧霾成了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心病!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不理智的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huán)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xù)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wěn)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xiàn)大范圍的并對人體有害的霧霾。至于“有害”到什么程度,現(xiàn)在誰也無法輕易下結論。
2015年12月中旬,美國航空航天局發(fā)布了2005-2014年間衛(wèi)星記錄NO2(二氧化氮)的數據。該項目副主任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大氣化學和動力學實驗室科學家布賴恩·鄧肯(Bryan Duncan)特意提到了兩個NO2異常的“灰紅色”地區(qū):北京和戰(zhàn)火中的敘利亞。用鄧肯的話說,NO2主要來自汽車尾氣和燃煤排放,這種棕紅色的氣體是中國例行監(jiān)測的六項大氣污染物之一,也是PM2.5的前體物?!爸袊拇蟛糠譃榛疑A北地區(qū)呈現(xiàn)出大片的棕紅色,個別地區(qū)是刺眼的鮮紅色?!?/p>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當人們熟知“PM2.5”之后,就在這難以計數的小循環(huán)中驚慌、憤怒、應對和自嘲。有些新意的多是花邊新聞:四川達州因霧霾叫停臘肉;老師要求霧霾天數星星;霧霾曾影響《羋月傳》;農婦霧霾天串門失蹤丈夫報警;男子用100天收集霧霾制磚。甚至連謠言也開始來湊熱鬧:“霧霾6天鮮肺變黑肺?”“中國煤炭、石油工業(yè)的崩潰和核污染災難”……
無論怎么看,“霧霾”都是大壞蛋,大有清除和消滅之必要!
看著窗外的霧霾,使我想起了人類與猴類。人與猴原本是一類,黑猩猩,或類人猿??茖W告訴我們,1200萬年前,兩者的祖先是共同的。大約700萬年前,開始微妙分化。在這個艱難分野的過程中,兩者之間仍然存著頻繁的雜交關系。后來,兩個群體越來越獨立,一個直立,一個爬行;一個樹上,一個樹下;口味越來越不同,習慣越來越相異,群體越來越固定。于是乎進化到后來,兩者的特征從外貌到內里,都已明顯區(qū)別,連染色體也已決然不同,即使再有交配,也不會產生新的生命。
其實,這個世界就這么簡單:從最初的單細胞生物,進化到目前數以億計的生物群,就是這么一點一滴進化、分野而來的。原有的物種在優(yōu)化、進化,新的物種不斷地出現(xiàn),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所以我們要大聲地說,如果地球健康快樂、萬壽無疆,如果人類足夠積德、尊重自然,如果各個物種都能夠自然發(fā)展、悄然進化,沒準兒,目前的一些畜類,在幾百萬年之后也能擁有自己的文明……
人也是動物,但我們現(xiàn)在大大進化的人類,有些方面好像還沒有“不進化”的猴子那樣文明。今年是猴年,在十二種生肖動物中,猴子以其聰明智慧的“德行”為人類所喜愛。《埤雅》說:“猴善候,其字從侯。”《白虎通》云:“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為候之意,原意為伺望、觀察。猴子的習性是常常棲居在山野和樹枝上,每當它發(fā)現(xiàn)食物時,并不輕易沖過去,而是觀望周圍的動靜,觀察分辨是不是獵人設下的誘餌,決不急功近利、魯莽行事,足見其聰慧。作為生肖的猴子,對于普通人來說,大半是重視和稱道其“靜緩躁囂”,即聰明伶俐智慧過人的德行。
看著漫天的霧霾,再想想猴子的德行,使我控制不住對人類惡毒的“怨咒”。人類要發(fā)展、要享受,在為所欲為地抖威風、逞聰明,致使我們的生活陷入如此沉重的霧霾中。這是在享受文明,還是在作踐文明?這是在享受生命,還是在殘害生命?猴子在“下手”時還要左顧右盼地看看瞧瞧,而我們人類大多是出手很快、下手就干。人在做,天在看。這個天,就是自然,就是天道。天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尊重自然、享受自然,就是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試問:沒有鳥鳴,沒有清水,沒有藍天,沒有好心情,人類還有生存的必要嗎?有的時候我真想,與其在霧霾中痛苦,還不如像猴類一樣棲息在森林深處,在樹與樹之間來回跳躍。
可惜我們“跳”不起來呀?!
恕我直言,當下,我們有不少的領導干部心里只有個人政績和仕途升遷,認為“發(fā)展”遠比“環(huán)?!敝匾?,一旦與發(fā)展產生沖突時寧可不要環(huán)保,有時甚至出手干預環(huán)保執(zhí)法。對于這種不負責任、“欠子孫債”的行為,習近平堅定地回答:“我們不能欠子孫債,一定要履行好責任,為千秋萬代負責,要有這種責任擔當?!?/p>
霧霾能遮攔我們的視線,但不能擋住我們的雙眼。老天賜予我們人類的就是這些東西,還是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啊—“生態(tài)環(huán)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