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田建民
?
德國人的“花樣”生活
□ 文、圖/田建民
五彩繽紛的花卉布滿庭園、窗戶,充滿著詩情畫意,給人以美的享受。
七月的時節(jié),在德國的城市、村鎮(zhèn)和山野中穿行,就如同在花的世界遨游。漫山遍野的山花、城市中的花壇、樓前房后別致的小花園、陽臺窗臺上千姿百態(tài)的盆花……這美輪美奐的景象,讓人心曠神怡,我不禁對德國花園般的環(huán)境嘖嘖稱贊。
走在小城吉森市古老的街道上,不僅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筑引人注目,每家每戶的庭院中盛開的鮮花煞是喜人,有常見的玫瑰、繡球、扶桑、并蒂蓮,還有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抬頭一望,不大的窗臺窗明幾凈,精致的花盆上怒放著海棠、牽牛花,小巧玲瓏,點綴得當,獨具匠心。陽臺上更是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用各種特別的花盆栽培,有騎在欄桿上的,有吊在上面的,有擺放在陽臺上的,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分明就是一個小花園。五彩繽紛的花卉競相綻放,仿佛進入了一個花的海洋。這些花的共同特點是生長茂盛,花朵鮮艷,沒有殘枝敗葉,死花爛草,體現(xiàn)了主人的勤勞和情趣。
行走在鄉(xiāng)間的公路上,不時看到漂亮的農(nóng)舍,不論房子大小,院中總有一兩棵類似于茶花、杜鵑式紅花椴木似的花樹,枝頭開滿鮮花,就像是一團艷紅的火球,給人的視覺帶來非常大的沖擊。主人精心栽種的小花壇有模有樣,品位極高,各種草花競相開放。院墻都是用樹和花做成的,修剪得非常整齊,形成了一個美麗的花環(huán)。遠遠望去,色彩斑斕,濃妝淡抹,分外妖嬈。
世界上花卉消費最大的是歐洲,而德國是歐洲花卉消費最大的國家。
德國人栽種花還有一個特點,花朵朝外,雖然自己看不到花,但是一到大街上,人人都能享受這一片花海,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這充分表達了他們的人性美,生活態(tài)度和傳統(tǒng)。就像季羨林先生的文章中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人著想也對自己有好處。季羨林先生在《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中寫道:“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愛花的民族很多,德國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國人覺得愛花是一種高尚的品質(zhì)。把美麗奉獻給別人,與他人分享是一種境界。
戰(zhàn)后的德國,民生凋敝,城市滿目瘡痍。人們只能用大片的植物掩蓋城市創(chuàng)傷,也藉此來撫慰心靈的創(chuàng)傷。戰(zhàn)后重建,經(jīng)濟沖上快車道后,各種社會問題接踵而來,很多人內(nèi)心苦悶,無處排遣,于是養(yǎng)花種草的習慣就更進一步地傳播開來。這種奇特的現(xiàn)象,造就了德國無論城市大小都有連片的綠茵草地、家家都花草繁盛的景象。初來乍到的外國人看后都驚嘆并贊賞不已,但只有老一輩的德國人知道這滿目繁茂背后的心酸與無奈。
德國鮮花產(chǎn)業(yè)也是非常龐大的,城市、鄉(xiāng)村、小鎮(zhèn)、教堂、小巷都有花店,而且生意很好,德國每年消費的鮮花數(shù)量,在歐洲排名第一。我在斯圖加特超市店看到鮮花的品種多而全,花盆也很奇特,放在什么地方的花盆都有,德國的花卉很大部分是從亞洲植入的,但德國人喜歡的百合和國花—矢車菊數(shù)量居多。正是有一套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花的國度才能得以實現(xiàn)。
德國人愛花,僅僅從撫平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角度解讀是不夠的,我想還飽含著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高雅的生活情趣、高尚的精神追求;營造環(huán)境的意愿、對自然的渴望和人生命的質(zhì)量和品質(zhì);文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共同理想和環(huán)境對人情操的陶冶等方面,這都是不可忽視的。
● 作者為山東省淄博市外事僑務(wù)辦黨組書記、主任
Colorful Life of the Ge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