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粵東醫(yī)院(514700)陳洪東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較為常見,起病急、發(fā)展快,致死致殘率較高。急性心肌梗死病癥會隨著年齡遞增其發(fā)生率逐漸升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本次就2014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為對象展開研究,現(xiàn)分析如下。
附表1 兩組患者的血常規(guī)指標情況分布
附表2 兩組患者心肌肌鈣蛋白的檢出陽性情況
1.1 病例資料 選2014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8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均在38~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6±6.8)歲。根據(jù)患者的危險評分標準將患者分為高分組與低分組,得分小于4分者為低分組,有48例,得分高于4分者為高分組,每組32例。兩組之間在性別年齡等方面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本次研究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標本采集: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共三管,一管血常規(guī)標本用含ETDA-2K抗凝劑試管準確取血至2mL刻度充分搖勻。另兩管為普通生化管各抽血3mL進行離心,分離靜脈血血清兩小時內分別檢測肌鈣蛋白Ⅰ和CKMB。
檢測儀器與檢測試劑:血常規(guī)檢測儀為希森美康XE5000。梅里埃VIDAS全自動免疫分析儀檢測心肌肌鈣蛋白Ⅰ,貝克曼DxC800生化分析儀檢測CK-MB結果,并對各種儀器配制相應的配套試劑,包括各種質控品與校準品,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每個項目分析檢測。
1.3 心肌梗死的危險評分方法 首先,患者的年齡在65~75歲之間的則評為零分,若大于75歲的則評為3分;在患者入院后進行血壓測量,收縮壓小于100毫米汞柱則評為3分;患者的心率在100次每分鐘以上的評為2分。若患者為女性則得1分。根據(jù)此評分標準將患者分為高分組及低分組。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檢測后的血細胞指標及肌鈣蛋白Ⅰ與CK-MB檢出陽性指標,比較兩組的指標診斷意義。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1][2],各患者的指標檢測情況以(±s)表示,行t檢驗。各患者的心肌肌鈣蛋白Ⅰ與CK-MB檢出陽性情況以(%)表示,行x2檢驗,對高低分兩組患者的檢查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作為臨床判斷標準。
2.1 對高低分兩組患者的血常規(guī)指標進行觀察,低分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比值、血小板及淋巴細胞比值進行對比,低分組要明顯低于高分組,兩組之間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詳情如附表1所示。
2.2 分析高低分組的心肌肌鈣蛋白Ⅰ和CK-MB陽性檢出率,低分組要低于高分組,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詳情如附表2所示。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屬于危險性較高的病癥,在老年人中多發(fā)。其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血管逐漸脆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會破裂,并且會繼發(fā)性的形成血栓,從而導致患者發(fā)病。通過對血常規(guī),CKMB及心肌肌鈣蛋白的檢測能夠發(fā)現(xiàn)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有著積極作用。
在血常規(guī)的指標檢查中,血小板計數(shù)是影響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2],此次的數(shù)據(jù)研究中顯示出,高分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要高于低分組患者,集合血小板計數(shù)指標,表明高分組患者極易形成血栓。并且在數(shù)據(jù)研究中顯示,血小板與淋巴細胞的比值觀察,高分組要明顯高于低分組,由此可見,得分越高的患者,機體更容易形成血栓[2]。并且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敏感度要強于血小板計數(shù)。可見,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可以作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轉歸期的敏感性指標。
此次研究也顯示,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對冠狀動脈輕重的判斷有著重要的意義。心肌肌鈣蛋白I屬于肌鈣蛋白的亞型,且肌鈣蛋白I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使得其對心肌的特異性極高。并且心肌肌鈣蛋白I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游離在胞漿中,其他結構蛋白則固定存在肌原細胞當中。通過對心肌肌鈣蛋白I的檢查可以檢測心肌細胞的健康狀態(tài)。此次研究對比高低分兩組患者的心肌肌鈣蛋白Ⅰ與CK-MB檢出情況,高分組要明顯多于低分組,說明心肌肌鈣蛋白Ⅰ與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癥診斷中的敏感度較高,而CK-MB檢出指標對壞死的心肌細胞特異性較強,心肌肌鈣蛋白對心肌梗死病癥的診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總之,血常規(guī)和心肌肌鈣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轉歸期中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其中血小板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比值、血小板及淋巴細胞比值與心肌肌鈣蛋白均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轉歸期的檢測指標,為患者的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