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民,廖元柱,陳 萍,李寶光,錢 璐,陶秀花
(1.江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0;2.江西警察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0)
?
南昌地區(qū)郁金香栽培模式研究
宋小民1,廖元柱1,陳 萍1,李寶光1,錢 璐2,陶秀花1
(1.江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0;2.江西警察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0)
在江西南昌地區(qū)開展了郁金香栽培對比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大棚栽培條件下,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種植郁金香種球,可于次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開花;大棚促成栽培時,郁金香不同品種的單花花期差別大,各品種從完成顯色至盛花后期的最佳觀賞天數在8~25 d,其中法國之光、純金的單花花期最長,從完成顯色至盛花后期的最佳觀賞天數達20 d及以上;郁金香各品種單株收獲的總重量均大于進口種球重量,各品種單株收獲種球個數不一,在3.1~6.3株之間。試驗表明郁金香大棚促成栽培模式在南昌地區(qū)可行。
郁金香;栽培模式;南昌
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L.)屬百合科郁金香屬多年生鱗莖草本植物,因其花色繁多、花色純正、外形典雅,成為國際著名的球根花卉。由于郁金香不耐高溫,在30 ℃以上時種球會進行休眠,而長江流域在郁金香花后種球本應該生長的5~6月份氣溫通常會大于30 ℃,導致種球休眠而無法正常生長,造成了郁金香種球的退化,加之長江流域4~6月份雨水多,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極易導致郁金香種球腐爛,從而限制了郁金香的發(fā)展。為此,筆者開展了郁金香栽培對比試驗,探索栽培模式與開花期的關系,為長江流域郁金香生產中的促成栽培及種球繁育提供理論支持。
1.1試驗材料
2010~2015年自荷蘭引進郁金香5 ℃處理種球,有達爾文雜交型、勝利型、單瓣晚花型、單瓣早花型、凱旋型共5個系列17個品種,分別為:阿德瑞姆(Ad Rem)、世界真愛(World’s Favourite)、琳·馬克(Lee v/d Mark)、狂人詩(Gander’s Rhapsody)、法國之光(He de France)、阿夫可(Aafke)、小黑人(Negrita)、金檢閱(Golden Parade)、金阿波羅(Golden Apeldoorn)、紫衣王子(Purple Prince)、拉里貝拉(Lalibela)、純金(Strong Gold)、卡羅拉(Calora)、紅馬克(Bed Mark)、世界之火、花邊檢閱、彩色魔法。栽培對比試驗設在江西省農業(yè)科學院。
1.2試驗方法
1.2.1栽培對比試驗開展大棚栽培、露地栽培。同時,開展盆栽、地栽的對比,以及泥炭栽培、土壤栽培等栽培基質對比試驗。對引進的郁金香品種,于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進行栽培試驗,地栽行間距為15 cm×13 cm;盆栽基質為丹麥的品氏(Pindsyrate)五號泥炭,規(guī)格為pH 6.0/0~6 mm,種球的覆蓋厚度為2 cm左右。種植后采用保濕的方法促進根系生長。
1.2.2花蕾生長發(fā)育對比試驗選用相同品種郁金香(金阿波羅)盆栽植株,采用花蕾已經開始顯色,且完成3/4顯色(基本完成顯色)或完成顯色的花蕾分別置于大棚、露地、室內進行花朵生長發(fā)育對比觀察。
1.2.3種球留種對比試驗采用大棚栽培條件下植株正常開花后收獲的郁金香種球,經4個月的陰干后與自荷蘭郁金香商品種球(規(guī)格為12+)對比。
2.1不同栽培模式下郁金香播種至開花時間
通過多年的郁金香栽培試驗表明(表1):在大棚栽培條件下,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種植郁金香種球,初花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在露地栽培條件下,初花期在2月下旬至3月。試驗表明:不同條件下郁金香從播種至開花所需的時間有所差別,大棚盆栽各品種開花時間在42~66 d之間;大棚地栽各品種開花時間在45~76 d之間;露地地栽各品種開花時間在54~116 d之間。2015年1~2月南昌地區(qū)為暖冬,由于溫度對郁金香植株生長速度影響非常大,導致該時期郁金香播種至開花時間縮短;2016年露地郁金香種球種植時間延遲到1月8日,其播種至開花時間明顯縮短,為54~59 d,但出現花蕾敗育現象,部分品種(如世界真愛)花蕾敗育率達80%。剔除暖冬及2016年地栽數據,大棚盆栽、大棚地栽、露地地栽各品種播種至開花時間分別為50~61、51~72、80~116 d。
表1 2011~2015年不同栽培模式下郁金香播種至開花時間
2.2不同基質栽培對郁金香出苗的影響
對采用泥炭為栽培基質種植時間為23 d、土壤為栽培基質種植時間為24 d的郁金香進行生長對比,結果表明(表2):泥炭為栽培基質的郁金香出苗快,且植株高度明顯高于土壤栽培,泥炭為栽培基質的郁金香植株生長速度快于土壤栽培。同時,試驗還發(fā)現,泥炭為栽培基質的郁金香生長勢整齊,而土壤為栽培基質的郁金香植株生長勢差別較大。
表2 不同基質對出苗的影響
2.3花蕾顯色后栽培條件對開花時間的影響
于2014年1月21日開展金阿波羅盆栽郁金香的露地、大棚對比;于2014年1月24日開展金阿波羅盆栽郁金香的露地、大棚、室內對比。結果表明(表3):郁金香花蕾基本完成顯色或完成顯色后,露地與大棚栽培條件下開花時間基本一致,花蕾從完成3/4顯色至完成顯色時間均為1~2 d;從完成顯色至始花時間為1~2 d;從完成顯色至盛開時間大多為3~5 d。室內栽培時,郁金香花蕾從完成顯色至始花時間為3 d,較露地與大棚栽培僅多1~2 d;而完成顯色至盛開時間為17 d,明顯長于露地與大棚栽培,試驗發(fā)現,室內栽培時郁金香花朵多為閉合狀態(tài),花朵張開形成杯裝已經到了盛花中后期。
2.4促成栽培郁金香花期
促成栽培試驗結果表明(表4),大棚促成栽培時,郁金香不同品種的單花花期差別大,各品種從花蕾初顯色至凋謝期天數在20~35 d之間;各品種從完成顯色至盛花后期的最佳觀賞天數在8~25 d。其中法國之光、純金的單花花期最長,從完成顯色至盛花后期的最佳觀賞天數達20 d及以上;試驗還表明,同一品種不同時間段開花時其單花期存在差異,如阿德瑞姆分別于1月26日、2月10日初顯色的花蕾,從完成顯色至盛花后期的最佳觀賞天數分別為17、9 d,這與該時間段生長溫度相關。
表3 花蕾顯色后栽培條件對開花時間的影響 月/日
2.5郁金香留種試驗
對荷蘭郁金香規(guī)格為12+的商品種球進行多年的種球規(guī)格與栽培表現觀察對比,發(fā)現當種球周徑大于12 cm、重量大于25 g時,種球栽培表現最佳。留種試驗表明(表5),郁金香各品種單株收獲的總重量均大于進口種球重量,其中阿德瑞姆、花邊檢閱總重量最高,與原進口種球重量相對應;各品種單株收獲種球個數不一,在3.1~6.3株之間,其中花邊檢閱、法國之光最少;世界之火、純金最高。留種顯示法國之光的大種球生成率最低,沒有周徑大于10 cm的種球,純金大種球生成率也很低,僅為10%;其余品種大種球生成率為80%~140%之間,周徑為10.87~13.68 cm之間,重量在24.58~41.08 g,部分品種的種球達到商品種球規(guī)格。
表4 促成栽培郁金香各品種花期
注:*、**分別表示頂露紅、花蕾露紅起。
表5 郁金香種球留種對比
注:收獲的郁金香種球為大棚栽培條件下植株正常開花后留種,且經4個月的陰干后采集數據。
郁金香生產中大多做露地栽培,主要采用紅、黃或紅或黃或白、粉紫各種純色品種,成片分色栽植,供游人觀賞。郁金香沒有大量用于年宵花卉生產,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有:(1)郁金香花期短,通常認為郁金香僅7~10 d的單花期,觀賞價值低。(2)開花期不好控制,開得太早會導致春節(jié)前花就凋謝,年后開花則市場需求小。(3)生長勢不整齊,管理難度大。
筆者通過多年的促成栽培試驗表明,采用大棚栽培模式,通過控制種球種植時間,可以實現春節(jié)前定時開花;郁金香花期長短與溫度存在明顯的關系,由于長江流域春節(jié)期間氣溫顯著低于3~4月份,所以此時郁金香的花期要遠遠長于正常開花時的花期,例如促成栽培試驗中的法國之光、純金等品種最佳觀賞期達到20 d或以上;試驗還表明泥炭作基質疏松度好,濕度能夠保持一致,采用泥炭栽培模式,郁金香生長勢整齊,也能夠保持較一致的花期。同時,我們也發(fā)現,郁金香花蕾基本完成顯色或完成顯色后,此時調整生產條件對提早或延遲花期影響不大,露地與大棚栽培條件下開花時間基本一致。
長江流域4~6月份雨水多,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極易導致郁金香種球腐爛。郁金香的自然花期短暫,只有20 d左右的花后營養(yǎng)期,與荷蘭長達近2個月的花后生長期相比,無疑極大地限制了更新鱗莖的膨大發(fā)育和養(yǎng)分積累,這是長江流域郁金香退化的主要氣候原因。筆者采用大棚促成栽培,將郁金香的花期提早至1~2月的春節(jié)前,通過2~4月的花后營養(yǎng)期,促使郁金香種球充分發(fā)育,同時大棚防雨水,避免了郁金香種球腐爛現象。試驗初步表明:郁金香通過大棚促成栽培模式可以在南昌地區(qū)留種。
[1] 夏宜平,唐小敏,黃月華,等.杭州地區(qū)郁金香的鱗莖發(fā)育及碳水化合物代謝[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5,22(1):16-19.
[2] 宋小民,廖元柱,陳萍,等.江西南昌郁金香引種栽培試驗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3,25(5):38-41.
[3] 張永春,褚云霞,董燮華.不同催根基質對郁金香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初探[J].上海農業(yè)學報,2005,21(2):95-96.
[4] 付慶鋒,沈植國,孫峰.郁金香的促成栽培初探[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1,21(3):32-34.
[5] 王磊,湯庚國,劉彤,等.球根花卉花期調控的研究進展[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4,28(1):66-70.
[6] 邢廣萍.郁金香的栽培技術[J].山東林業(yè)科技,1996,102(1):43-44.
[7] 余小春.溫室郁金香切花促成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0(8):47.
[8] 居萍,朱蓉鈺.不同光照強度對郁金香生長與開花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5,27(12):33-36.
[9] 何松林,魯琳,孔德政.荷蘭郁金香引種栽培試驗初報[J].河南科學,1996,14(3):330-336.
[10] 過元炯,夏宜平.對杭州地區(qū)郁金香退化原因的研究[J].浙江農業(yè)大學學報,1991,17(1):99-102.
[11] 張繼娜.郁金香花芽分化的觀察與研究[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41(4):41-44.
[12] 夏宜平,鄭獻章,裘洪波.郁金香鱗莖的膨大發(fā)育及其山地復壯研究[J].園藝學報,1994,21(4):371-376.
(責任編輯:曾小軍)
Study on Tulip Cultivation Pattern in Nanchang
SONG Xiao-min1, LIAO Yuan-zhu1, CHEN Ping1, LI Bao-guang1, QIAN Lu2, TAO Xiu-hua1
(1.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330200, China;2. Jiangxi People’s Police College, Nanchang 330100, China)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in tulip (TulipagesnerianaL.) cultivation were performed in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lowering occurred in tulip plants from mid-to-late January to early February next year when the tulip bulbs were planted from late November to early December in plastic greenhouse. The single-flower florescence varied considerably among different tulip cultivars in forcing culture in greenhouse, being 8~25 days. He de France and Strong Gold had the longest single-flower florescence, and their best viewing period (from the end of coloration to later full-blooming stage) was more than 20 days. The harvested bulb numbers of various tulip cultivars varied from 3.1 to 6.3 bulb/plant, and the single-plant total bulb weight of these cultivar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imported cultivars.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eenhouse forcing-cultivation pattern of tulip was practicable in Nanchang.
Tulip; Cultivation pattern; Nanchang
2016-06-03
江西省科技廳對外科技合作計劃“20132BDH80009”;南昌市科技支撐計劃“郁金香花期調控及留種技術研究”。
宋小民(1970─),男,江西星子人,副研究員,從事花卉栽培與育種研究。
S682.263
A
1001-8581(2016)09-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