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人民醫(yī)院(514300)楊海紅 劉艷 劉素琴
胎膜早破是指孕婦臨床前胎膜破裂從而導致的一類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有升高的趨勢。并且胎膜早破易導致新生兒發(fā)生感染,胎膜早破孕婦發(fā)生胎膜感染的幾率約為15%~60%[1],胎膜早破是新生兒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由于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抵抗力差,易發(fā)生細菌感染,且感染后臨床癥狀體征較隱匿,所以早期診斷新生兒感染就顯得尤為重要[2][3]。C反應蛋白(CRP)與降鈣素原(PCT)作為感染診斷的常用指標,本研究主要觀察其在胎膜早破新生兒感染中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分娩的單胎足月胎膜早破順產新生兒共136例,根據(jù)有無感染征象分為感染組(N=67)與對照組(N=69),感染的診斷標準[4]為:出生一周后出現(xiàn)肺炎、結膜炎及膿皰疹或出現(xiàn)高熱等臨床表現(xiàn),全身感染即敗血癥,敗血癥診斷標準為:①血培養(yǎng)、無菌體腔內細菌培養(yǎng)陽性。②兩次以上血培養(yǎng)均為陽性,且致病菌為同一種。感染組67例,男34例,女33例,平均體質量為(3.04±0.47)kg,平均胎齡為(39.32±2.56)周。對照組69例,男31例,女38例,平均體質量為(3.13±0.51)kg,平均胎齡為(38.79±2.44)周。兩組新生兒性別比、體質量、胎齡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檢測方法與步驟 對新生兒出生后1d、3d取靜脈血約2ml,使用高速離心機4000r/min(上海浦天本離心機械有限公司,型號:GQ142G)分離血清與血漿,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CRP及PCT含量,CRP測定使用上海拜力有限公司提供的CRP試劑盒,PCT測定使用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PCT試劑盒。兩組新生兒血清CRP及PCT均由同一組人員嚴格按照說明書與檢測步驟檢測。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新生兒1d、3d血清CRP及PCT含量水平。比較感染組與對照組新生兒CRP與PCT檢測的靈敏度與特異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經過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s)比較,組間比較采用student-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新生兒血清CRP及PCT檢測結果比較(±s)
附表1 兩組新生兒血清CRP及PCT檢測結果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出生后1d 出生后3d CRP(mg/L) PCT(μg/L) CRP(mg/L) PCT(μg/L)對照組 67 2.43±1.17 3.75±3.53 6.64±4.37 2.03±1.02感染組 69 8.83±2.89 7.14±4.68 7.48±4.02 10.21±2.04 t-17.0152 -4.7779 -1.1657 -29.7030 P P<0.05 P<0.05 P>0.05 P<0.05
附表2 CRP、PCT靈敏度與特異度比較(%,n)
2.1 兩組新生兒血清CRP及PCT檢測結果比較 兩組新生兒血清CRP及PCT檢測結果見附表1,由附表1可知,感染組與對照組新生兒出生后1d、3d血清PCT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出生后1d CRP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出生后3d,兩組新生兒血清CRP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靈敏度及特異度比較 感染組新生兒出生后1d、3d血清CRP及PCT檢測靈敏度與特異度比較見附表2,由附表2可知,新生兒生后1d CRP靈敏度與特異度分別為57.9%、59.4%,PCT靈敏度與特異度分別為81.2%、88.4%,PCT檢測靈敏度與特異度明顯高于CR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生后3d CRP靈敏度與特異度分別為62.3%、66.7%,PCT靈敏度與特異度分別為89.8%、87.0%,PCT檢測靈敏度與特異度明顯高于CR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胎膜早破是妊娠期婦女臨產前常見的疾病之一,發(fā)生率約為10%~12%[5],由于胎膜早破破壞了羊膜囊的完整性,病原體經陰道逆行進入子宮內,易引起羊膜囊絨毛膜炎,從而增加了新生兒出生后細菌感染的幾率。新生兒感染也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且新生兒感染時癥狀體征不明顯,較為隱匿,所以對胎膜早破新生兒盡早診斷,并指導臨床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降鈣素原(PCT)是一種無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由116個氨基酸殘基構成,主要由甲狀腺C細胞生成,通常在正常狀態(tài)下難以檢測,但若機體發(fā)生細菌感染時,甲狀腺C細胞以外的細胞或組織如巨噬細胞、單核細胞、腸道中的淋巴細胞等產生大量的降鈣素原,并且在細菌感染后12h便可在血清中檢測出,在感染后24h達到峰值。本研究胎膜早破感染的新生兒出生后1d、3d體內PCT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新生兒感染可能發(fā)生于分娩時,與產婦胎膜早破可能造成的宮內感染有關。同時有資料顯示,體內細菌感染控制情況與PCT含量呈正相關。PCT一般于細菌感染控制后72h降低。
C反應蛋白也是一種急性炎性時相蛋白,一般于感染后12h才升高,在早期診斷細菌感染中不如PCT及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組新生兒出生后1d、3d PCT檢測靈敏度與特異度均明顯高于CRP,這是由于PCT含量不受病毒感染、母體感染程度等影響,僅于新生兒自身細菌感染嚴重程度相關,其靈敏度與特異度較CRP高。同時CRP所受影響因素較多,且在血液、腦脊液、腹水等多種體液均可檢測出,并且CRP半衰期較短,約為4~6h。所以本研究中出生3d后檢測發(fā)現(xiàn)感染組與對照組CRP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不僅細菌感染能夠引起CRP升高,急性排斥反應、圍生期窘迫、胎糞吸入等均可導致CRP升高,所以CRP檢測的靈敏度與特異度低于PCT。
綜上所述,對胎膜早破新生兒早期行PCT與CRP檢測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但新生兒細菌感染早期診斷中,PCT靈敏度與特異度優(yōu)于CRP,并且PCT可以指導臨床治療,CRP單獨尚不能作為診斷或排除胎膜早破新生兒細菌感染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