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趙鑫 張琪斐 王振宇
摘要[目的]獲得大孔吸附樹脂法純化紅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藝條件。[方法]通過靜態(tài)試驗篩選大孔吸附樹脂,然后再進行動態(tài)試驗,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得到純化紅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藝條件。[結果]以D101為固定相介質(zhì),紅皮云杉多酚的最佳純化工藝條件為上樣濃度1.5 mg/mL、上樣量25 mL、徑長比1∶25、洗脫劑濃度70%、洗脫流速2.0 mL/min,多酚得率為56.88%。[結論]該研究為紅皮云杉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紅皮云杉多酚;大孔吸附樹脂;純化;最佳工藝
中圖分類號 S78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6)09-147-03
Abstract[Objective]To obtain the optimal purification conditions of polyphenol from Picea koraiensis Nakai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Method]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as screened by static experiment. Dynamic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tests obtained the optimal technology of purified polyphenol from P. koraiensis.[Result]With D101 as stationary phase medium, the optimal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was as follows: 1.5 mg/mL sample concentration, 25 mL sample volume, 1∶25 diameterlength ratio, 70% eluent concentration, and 2.0 mL/min elution velocity. The extraction rate of polyphenol was 56.88%.[Conclusion]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 koraiensis.
Key words Polyphenol from Picea koraiensis Nakai;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Purification; Optimal purification
植物多酚是多羥基酚類化合物的總稱,又叫單寧、鞣質(zhì),廣泛存在于植物體的葉、皮、殼和果肉中,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等多種生物活性[1-2]。紅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是松科云杉屬常綠喬木,分布于大、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吉林長白山等地。研究表明,松科植物的球果、樹皮及種子殼中含有大量的多酚類化合物[3]。前人對植物多酚的提取和純化工藝的研究較多[4-10],如董文斌等[4]研究了杜仲葉多酚的提取分離工藝、熊何健等[6]采用大孔吸附樹脂法研究了葡萄多酚的純化工藝。但有關紅皮云杉多酚的提取和純化工藝研究較少,為此,筆者采用靜態(tài)吸附試驗法對5種大孔吸附樹脂進行篩選,再以最佳大孔吸附樹脂作為固定相介質(zhì)進行動態(tài)試驗,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得到純化紅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藝條件,為紅皮云杉多酚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和開發(fā)利用奠定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原料
紅皮云杉球果(長白山)。
1.2 試劑與儀器
無水乙醇、鹽酸、氫氧化鈉、D101大孔吸附樹脂、AB8大孔吸附樹脂、X5大孔吸附樹脂、NKA2大孔吸附樹脂、ADS7大孔吸附樹脂、Folin酚試劑、NaCl;FW100型高速萬能粉碎機、ALC1104電子天平、RE52A旋轉(zhuǎn)蒸發(fā)器、超聲波萃取儀、TDL5W臺式低速離心機。
1.3 試驗方法
1.3.1 原料處理。將干燥的紅皮云杉球果粉碎,過40目篩,用石油醚浸泡24 h去除油脂,再烘干備用。以40%乙醇作溶劑,在料液比為1∶35、溫度為60 ℃、功率為300 W的條件下,將紅皮云杉粉末用超聲波萃取儀處理2.5 h,再將提取液離心10 min,轉(zhuǎn)速為4 000 r/min,取上清液即為紅皮云杉多酚粗提液,采用福林酚法測定多酚含量[3]。
1.3.2 大孔吸附樹脂的選擇。
稱取大孔吸附樹脂NKA2、 D101、AB8、X5、ADS7各10.0 g,分別加入50 mL濃度為1 mg/mL的紅皮云杉多酚粗提液,室溫條件下振蕩4 h,每0.5 h取樣1.0 mL測定多酚含量,根據(jù)公式(1)計算吸附率;再用60%乙醇溶液在室溫條件下振蕩4 h,每0.5 h取樣1.0 mL上清液測定多酚含量,根據(jù)公式(2)計算解吸率。
1.3.3 單因素試驗。
1.3.3.1 上樣量對洗脫效果的影響。
在洗脫劑為60%乙醇、洗脫流速為1.5 mL/min、徑高比為1∶25、上樣濃度為1.5 mg/mL,上樣量分別為15、20、25、30、35、40 mL的條件下,測定洗脫液的吸光度值,計算紅皮云杉多酚得率。
1.3.3.2 洗脫劑濃度對洗脫效果的影響。
在洗脫流速為1.5 mL/min、徑高比為1∶25、上樣量為25 mL,洗脫劑分別為40%、50%、60%、70%、80%、90%乙醇的條件下,測定洗脫液的吸光度值,計算紅皮云杉多酚得率。
1.3.3.3 洗脫流速對洗脫效果的影響。
在洗脫劑為60%乙醇、徑高比為1∶25、上樣量為25 mL,洗脫流速分別為0.5、 1.0、1.5、2.0、2.5、3.0 mL/min的條件下,測定洗脫液的吸光度值,計算紅皮云杉多酚得率。
1.3.3.4 徑長比對洗脫效果的影響。
在洗脫劑為60%乙醇、洗脫流速為1.5 mL/min、上樣量為25 mL,徑高比分別為1∶15、1∶20、1∶25、1∶30、1∶35、1∶40的條件下,測定洗脫液的吸光度值,計算紅皮云杉多酚得率。
1.3.4 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擇徑長比、洗脫劑濃度、洗脫流速3個因素設計L9(33)的正交試驗(表1),優(yōu)化紅皮云杉多酚的純化工藝條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孔吸附樹脂的選擇
由圖1可知,5種大孔吸附樹脂中ADS7的吸附率和解吸率最低,AB8、X5和D101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均較高,其中AB8和D101的效果好于X5,且二者的效果比較接近,但D101更好,因此該試驗選用D101對紅皮云杉多酚進行純化。
2.2 單因素試驗
2.2.1 上樣量對洗脫效果的影響。由圖2可知,在上樣量為15~25 mL,隨著上樣量的增加,多酚得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且有明顯的線性關系;在上樣量為25~40 mL,隨著上樣量的增加,多酚得率反而明顯下降,說明上樣量過多,可能使大孔吸附樹脂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且多酚損失也隨之增加。因此,選擇25 mL為最佳上樣量。
2.2.2 洗脫劑濃度對洗脫效果的影響。由圖3可知,洗脫劑濃度在40%~60%,多酚得率明顯增加,且呈現(xiàn)出明顯的線性關系;洗脫劑濃度在60%~70%,多酚得率增加趨勢緩慢,在70%時多酚得率最高;洗脫劑濃度在70%~90%,多酚得率有所下降,說明乙醇濃度過高,極性下降較多,不能有效地溶解具有極性的多酚。因此,選擇70%為最佳洗脫劑濃度。
2.2.3 洗脫流速對洗脫效果的影響。由圖4可知,洗脫流速在0.5~1.5 mL/min,多酚得率明顯增加,且有一定的線性關系;洗脫流速在1.5~2.0 mL/min,多酚得率增加緩慢,在2.0 mL/min處多酚得率最高;洗脫流速在2.0~3.0 mL/min,多酚得率有所下降,說明洗脫流速過快不利于多酚從大孔吸附樹脂中解吸出來。因此,選擇2.0 mL/min為最佳洗脫流速。
2.2.4 徑長比對洗脫效果的影響。由圖5可知,徑長比在1∶15~1∶25,多酚得率明顯增加,且有一定的線性關系,徑長比為1∶25時,多酚得率最高;徑長比在1∶25~1∶40,多酚得率明顯下降。因此,選擇1∶25為最佳徑長比。
2.3 正交試驗
從表2可看出,各因素對洗脫效果影響的主次順序為洗脫流速>徑長比>洗脫劑濃度,多酚得率最高的組合為A2B1C2;根據(jù)極差分析,最佳組合為A2B2C2。因此,在A2B2C2條件下,進行3次平行驗證試驗,紅皮云杉多酚得率結果分別為56.48%、56.82%、57.35%,平均得率為56.88%,高于A2B1C2的得率。因此,選擇A2B2C2為純化紅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藝條件,即徑長比為1∶25、洗脫劑濃度為70%、洗脫流速為2.0 mL/min。
3 結論
該試驗采用大孔吸附樹脂法純化紅皮云杉多酚,通過靜態(tài)試驗從5種大孔吸附樹脂中篩選出效果最好的D101;再以D101為固定相介質(zhì)進行動態(tài)試驗,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得到了純化紅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藝條件:上樣濃度1.5 mg/mL、上樣量25 mL、徑長比1∶25、洗脫劑濃度70%、洗脫流速2.0 mL/min,在此最佳條件下多酚得率為56.88%。
參考文獻
[1]趙揚帆,鄭寶東.植物多酚類物質(zhì)及其功能學研究進展[J].福建輕紡,2006(11):107-110.
[2]蘇曉雨,王振宇.紅松子種皮提取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2010,30(4):99-102.
[3]周芳,趙鑫,宮婕,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超聲輔助提取紅皮云杉多酚工藝[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4,35(1):210-213.
[4]董文斌,許仙猛.杜仲葉多酚的提取及分離工藝研究[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9(1):60-65.
[5]蘇曉雨,王振宇.紅松種子殼多酚物質(zhì)的提取及抗氧化特性[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09,25(1):198-203.
[6]熊何健,吳國宏.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葡萄多酚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7,28(11):74-77.
[7]趙艷紅,李建科,李國榮,等.石榴皮多酚純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表征[J].食品科學,2011,31( 11):31-37.
[8]王振宇,劉春平.大孔樹脂AB-8對蘋果多酚的分離純化[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9,30( 4):21-24.
[9]崔泰花,沙迪,申玉,等.桔梗莖葉多酚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J].延邊大學農(nóng)學學報,2015(3):221-226.
[10]王有瓊,馬李一,張重權,等.印楝樹皮多酚的提取工藝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6(3):55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