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
摘 要: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yè)、能源、材料、資源開發(fā)、國防建設以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對實現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我們初中化學教師要深入改革以適應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化學;教學 初中化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學科,必須研究如何從學科本身出發(fā)來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服務,即通過化學基礎知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yǎng)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使之具備科學態(tài)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初中化學教學大綱及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材比較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洞缶V》中明確指出:“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fā)展的方針,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以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它改變了以往教材中過分重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忽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弊端,而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了科學態(tài)度、學習方法及興趣的培養(yǎng);重視了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及自學能力;重視了通過介紹中國化學工業(yè)發(fā)展狀況及最新成就,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保護環(huán)境、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這些都體現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總目標。
一、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一種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表現。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人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其具體的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在人們的時間活動中,興趣有著重要的價值,可以讓人產生愉悅的心理,同時集中注意力。具體來說,球迷看到球賽時,津津樂道、意猶未盡、喜悅興奮的情緒,就是興趣之體現,是球迷對球類體育項目的興趣;還有一些人聽到歌聲、音樂聲,便會在情緒上發(fā)生變化,這就是音樂興趣的體現。在化學課上,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比如以實驗情景模擬的方式。舉例說明,在給學生講解氧氣的收集和制作實驗時,教師可以先正確的示范實驗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去仔細的觀察實驗現象以及實驗后的反應,讓學生根據目前初步掌握的化學知識,卻結合所觀察到的內容列出化學方程式,然后教師通過學生的實際表現與反應,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的情景中,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列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再比如可以采取生活聯(lián)系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感覺化學就在身邊,對化學課產生時時刻刻的好奇心理,進而培養(yǎng)興趣。舉例說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說出生活中,可能與化學相關的內容,然后把其中的一些初級的化學現象和知識,解釋給學生們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而后也可以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帶到課程當中,通過講解、學習,教師和學生共同來討論相關問題。當學生的心理感覺化學就在身邊,那么就不會產生畏難的心理,就會全身性的通過興趣的牽引而投入到化學學習當中。
二、改變學習方式,重視實驗教學,把合作探究引進課堂
新課改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他們求異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1.合作學習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助合作中獲取知識應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教會把學生置于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
2.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fā)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講述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性質時,先把紫色石蕊試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再把干燥、濕潤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別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讓學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給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后,學生通過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設計實驗,交流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最終得出了科學結論。這樣就成功地把書上的演示實驗轉變成了探究性實驗,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fā)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現代史教育,國情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環(huán)境保護意識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艱苦奮斗、立志建設家鄉(xiāng)的教育,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我國雖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國,但解放前連煤油、火柴、燒堿都要從外國進口,解放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石油、化學工業(yè)和科技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還應介紹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現狀和前景。從而使學生樹立為繁榮祖國科技,發(fā)展經濟而刻苦學習的信心。
學習化學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學知識進行環(huán)境治理。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空氣、水的污染和防治,水與人類的關系等內容的講授,讓學生了解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識。此外,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過程中,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廢水、廢氣、廢渣,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同時應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狀況,宣傳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積極參與治理環(huán)境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教學中還要結合化學反應產生的現象、反應的本質等知識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
四、全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初中化學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關系。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形成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條件,是提高學生科學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要重視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引導學生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要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制法和用途間的聯(lián)系,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
“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只設置了單一的必修課程,只有課堂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強調跟應考指揮棒對口接軌,教學視野封閉、狹隘,對全體學生不加區(qū)別地統(tǒng)一要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其結果是扭曲和束縛了人才發(fā)展。素質教育則以現代課程理論為指導,構建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的課程結構,重視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fā)展,主張人才資源的多樣化、多層次。
總之,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形式,教好化學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同時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保證。要積極組織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選修課的學習,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參觀、講座、興趣小組、社會調查、閱讀科普讀物等,使課內外、校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全面發(fā)展教育與個性發(fā)展教育相結合,從多方面、多渠道開發(fā)學生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