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娥, 高海濤
(1.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汽車公司花果醫(yī)院 檢驗科, 湖北 十堰, 442000;2. 湖北醫(yī)藥學院 化學實驗室, 湖北 十堰, 442000)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高宏娥1, 高海濤2
(1.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汽車公司花果醫(yī)院 檢驗科, 湖北 十堰, 442000;2. 湖北醫(yī)藥學院 化學實驗室, 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探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變化情況及臨床意義。方法選取63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35例健康成人為對照組。比較2組Hcy、TG、TC、LDL-C、HDL-C、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頸動脈斑塊人數。結果觀察組患者TG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但2組TC、LDL-C、HDL-C和空腹血糖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血漿Hcy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頸動脈斑塊例數隨高血壓病情加重而顯著增加(P<0.05)。結論Hcy水平變化能反映血壓變化情況。
原發(fā)性高血壓;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 變化; 臨床意義
高血壓常見于中老年患者,一般初期無明顯癥狀,起病緩慢,病程可長達數十年之久?;颊哐獕洪L時間升高容易損傷心、腎、腦等重要器官,極易誘發(fā)冠心病、心肌肥厚、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以及腎衰竭等多種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預后較差[1-2]。同型半胱氨酸(Hcy)屬于蛋氨酸循環(huán)產物之一,參與多種生化反應。研究[3]發(fā)現,血液中Hcy水平與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有密切相關性。本研究探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變化情況及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3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整個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完成,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 ① 所有患者符合中國高血壓診治指南中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3次及以上測量患者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4]; ② 通過CT掃描、核磁共振等檢查篩除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 ③ 近3個月內未服用影響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藥物,如維生素B12、維生素B6、葉酸、避孕藥等; ④ 無心、肝、脾、肺、腎等方面疾病患者。63例患者中,男40例,女23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0.25±10.37歲,高血壓病史1個月~14.5年;吸煙人數24例,飲酒人數22例。根據患者血壓高低分為1級高血壓20例(收縮壓140~159 mmHg和/或舒張壓90~99 mmHg)、2級高血壓28例(收縮壓160~179 mmHg和/或舒張壓100~109 mmHg)、3級高血壓15例(收縮壓≥180 mmHg和/或舒張壓≥110 mmHg)[5]。63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35例來本院體檢且無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疾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作為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9.46±9.84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吸煙人數和飲酒人數等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2方法
采用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儀檢查所有患者及健康成人的頸動脈斑塊情況,均于入院后隔日清晨抽取空腹8 h以上靜脈血液5 mL, 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5 min, 靜置分離后取血漿進行測定,采用日本日立560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漿內Hcy、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空腹血糖含量。觀察并記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與健康成人血液中Hcy、TG、TC、LDL-C、HDL-C、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頸動脈斑塊例數。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4.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設α=0.05,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TG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2組TC、LDL-C、HDL-C和空腹血糖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觀察組患者血漿Hcy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隨著高血壓病情嚴重而顯著升高(P<0.05);頸動脈斑塊例數隨高血壓病情加重而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TG、TC、LDL-C、HDL-C和空腹 血糖水平比較mmol/L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3 觀察組不同高血壓分級患者與對照組Hcy水平和 頸動脈斑塊例數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與1級高血壓組比較, #P<0.05;
與2級高血壓組比較, △P<0.05。
據統計[6-7]到2002年,中國成人患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已增至18.8%。高血壓好發(fā)于中老年人,這可能與老年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等有關。正常人血壓會隨著環(huán)境、情緒、飲食以及作息等方面改變并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但高血壓患者血壓通常長時間持續(xù)性上升,明顯超出正常范圍[8]。血壓長時間升高易損傷心、腎、腦等重要器官,同時并發(fā)心肌肥厚、心肌梗死、腦梗死以及腎功能衰竭等多種疾病,嚴重時常引起死亡。
一般來說,繼發(fā)性高血壓有明顯導致血壓上升的病因,在確定病因并除去或者采取相應治療手段控制后,患者血壓有所降低,如內分泌性高血壓、腎血管性高血壓。而不能明確診斷、無明顯病因的血壓升高則稱之為原發(fā)性高血壓[9-10]。原發(fā)性高血壓較常見,約占高血壓患者總數的90%左右[11]。原發(fā)性高血壓是由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如遺傳、高鈉飲食、肥胖、飲酒、吸煙、精神緊張等均是誘發(fā)高血壓的高危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Hcy)屬于異種氨基酸半胱氨酸,是人體內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的一種中間氨基酸物質,一部分在相關酶類的作用下可以生成四氨葉酸和蛋氨酸,另一部分則在B族維生素的參與下形成絲氨酸[12]。1969年Mccully[13]在遺傳性同型半胱氨酸尿癥致死的兒童尸檢中發(fā)現,其體內存在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表現,首次提出血液內Hcy升高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等血管疾病的假說。后經各國學者大量臨床研究證實, Hcy水平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動脈結構蛋白物質的生長。
高濃度Hcy能通過以下幾種機制進一步誘發(fā)高血壓: ① 自身應激性氧化產生自由基可直接或間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管基質,使血管彈性降低; ② 刺激平滑肌細胞生長,血管內膜厚度增加,造成心肌肥厚; ③ 促進脂肪、糖類、膠原蛋白以及鈣離子等物質沉積,同時誘發(fā)產生凝血酶,增加血小板凝聚性,形成血栓,進一步堵塞血管,引起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疾病; ④ 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理變化。2006年一項研究報告[14-15]指出,在動脈衰竭患者治療過程中增加B族維生素以及葉酸的攝取量,雖然對動脈結構改變未取得明顯成效,但中風概率有顯著降低。
本研究對63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成人體內Hcy水平進行檢測后發(fā)現,正常成人血漿Hcy水平平均為9.21±2.64 μmol/L, 1級高血壓患者血漿Hcy平均為13.29±3.05 μmol/L, 明顯高于同時期體檢正常的健康成人;而3級高血壓患者血漿Hcy水平最高,平均為24.27±5.13 μmol/L,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內Hcy水平顯著高于正常成人,并且隨著高血壓病情加重而升高,血漿內Hcy水平變化與血壓高低有一定相關性[16]。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出現頸動脈斑塊的概率隨著病情嚴重程度而變化, 3級高血壓患者中發(fā)現動脈斑塊的概率約為53.33%, 進一步表明動脈斑塊的形成可能與患者血壓長時間升高有關。
綜上所述, Hcy水平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血壓變化情況,血漿Hcy檢測對于原發(fā)性高血壓有較高的診斷意義,有利于監(jiān)測原發(fā)性高血壓疾病的進展。
[1]楊麗, 徐顯娣, 劉亞濤, 等. 農村居民高血壓知識、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2, 28(8): 1026-1030.
[2]袁華, 李文濤, 彭歆, 等. 中國社區(qū)高血壓健康教育評價研究現狀[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 15(35): 4190-4193.
[3]鮑溪荷, 徐將, 葉山東, 等. 甲鈷胺對T2DM患者血Hcy水平和尿MCP-1、TGF-β1排泄的影響[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11): 1095-1098.
[4]陳韻宇, 洪澤文, 賴國勇, 等. 血壓變異性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損害的關系[J]. 廣西醫(yī)學, 2013, 28(8): 1033-1035.
[5]陳瑤, 鄭麗維. 高血壓患者依從性量性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11): 1054-1056.
[6]趙南, 趙景波, 趙玉娟, 等. 哈爾濱市社區(qū)居民高血壓前期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2, 16(4): 280-284.
[7]萬麗紅, 鄧石鳳, 張小培, 等. 不同階段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及行為的比較[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5): 428-431.
[8]王志軍, 周建芝, 吳壽嶺, 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隨訪分析[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2): 151-154.
[9]許?,|, 嚴衛(wèi)麗. 原發(fā)性高血壓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進展[J]. 遺傳, 2012, 34(7): 793-809.
[10]趙潔, 張小培, 鐘愛群, 等. 健康行為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發(fā)病影響的病例對照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34): 3963-3967.
[11]高家瑞, 楊慎先. 動態(tài)血壓變異性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損害的關系[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17): 66-67.
[12]石蕊, 姜鐵民, 趙季紅, 等.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的相關性[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2, 20(6): 552-556.
[13]孫飛, 馬向紅, 李廣平, 等.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冠心病的預測價值[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13): 1469-1471.
[14]吳崇, 孫瑩, 王嫘, 等.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冠心病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5, 13(10): 913-916.
[15]劉佳, 徐援, 高霞, 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冠狀動脈內皮功能的影響[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3, 28(8): 576-580.
[16]曹立平, 徐青, 洪麗萍, 等.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動脈病變及左心室肥厚關系的臨床研究[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5, 27(2): 133-135.
Chang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GAO Honge1, GAO Haitao2
(1.DepartmentofLaboratory,HuaguoHospitalofDongfengMotorCorporation,Shiyan,Hubei, 442000; 2.ChemicalLaboratory,HubeiMedicalCollege,Shiyan,Hubei, 442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ng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MethodsA total of 63 primary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35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Levels of Hcy, TG, TC, LDL-C, HDL-C,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the cases with carotid artery plaqu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Level of T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C, LDL-C, HDL-C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P>0.05). Plasma Hcy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ases with carotid plaq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egree of hypertension (P<0.05). ConclusionChange of Hcy level can reflect change of blood pressure.
primary hypertension; homocysteine; change; clinical significance
2016-05-11
高海濤
R 544.1
A
1672-2353(2016)17-018-03
10.7619/jcmp.20161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