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與貢獻研究(1898—1949年)

      2016-10-10 01:49:28沈冰冰張靜顏惠玲張敏
      關鍵詞:觀象臺歷史沿革青島

      沈冰冰 張靜 顏惠玲 張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 210044)

      ?

      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與貢獻研究(1898—1949年)

      沈冰冰 張靜 顏惠玲 張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 210044)

      青島觀象臺(以下簡稱“青臺”)自建臺以來,雖幾經易手、歷經滄桑,但它是觀測資料保存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臺站,也是最早收歸國人管理的臺站。它是天文、海洋和氣象等事業(yè)的發(fā)源地,也是中國氣象學會的誕生地,對我國天文、氣象、海洋和地球物理等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根據(jù)青臺歸屬國的變更將其歷史進程分為六個時期,分別是德國占據(jù)時期、日本第一次占據(jù)時期、中日共同管理時期、中國第一次管理時期、日本第二次占據(jù)時期和中國第二次管理時期,并根據(jù)史料分析出各歷史時期特點,得出在中國管理青臺期間注重對業(yè)務的拓寬和改進、儀器設備的更新、學術的交流以及資料的積累等結論,同時也從側面論證了中國早期自主研發(fā)氣象儀器設備的能力較弱,大多利用外國人遺留儀器或從國外訂購。

      青島觀象臺,歷史沿革,貢獻

      0 引言

      青島觀象臺建于青島觀象山上,此山海拔高度為76.8m,位于36°44'N、120°19'E。1898年,德國強行占領青島的第二年,為加大其軍事掠奪和殖民功能,在館陶路一號設立簡單的氣象觀測所,這就是青島觀象臺成立之初的模樣。1905年德國將觀測所遷址到水道山,并于1911年1月1日改名為“皇家青島觀象臺”,主要進行氣象、天文、地磁、地震、潮汐和地形測量等觀測研究工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取代德國在青島的權利,觀象臺也被日本海軍接收,并改稱為“青島測候所”,主要進行氣象觀測和預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日本仍然強占青島觀象臺,并以《山東懸案細目》為由,拒不交出青島觀象臺主權,僅將部分圖書和儀器交還。直到1924年,青島觀象臺才真正由我國接管,并更名為“膠澳商埠觀象臺”,蔣丙然出任臺長。1929年又改稱“青島特別市政府觀象臺”。后經改組,于1930年改為“青島市觀象臺”。在國人管理階段,氣象、天文和海洋事業(yè)都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和提高,為中國科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37年日本再次占領了青島市觀象臺,又將其改回“青島測候所”。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各類觀測儀器慘遭破壞和丟失。1945年日本投降后,先由國民黨海軍接管,后交青島市政府,仍稱“青島市觀象臺”。

      青島觀象臺自1898年建立以來,其名稱和歸屬雖然幾經變動,歷經了內憂外患、烽火連天,但其氣象觀測記錄卻是相對連續(xù)和完整的。據(jù)記載,青島觀象臺的氣象觀測工作僅在1914年6月—1915年3月、1937年9月—1938年1月兩次間斷[1]。本文主要研究1898—1949年,青島觀象臺的名稱、地點、業(yè)務范圍及其歸屬國的變化,用以探究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發(fā)展脈絡及其歷史貢獻。

      氣象臺站歷史沿革是指有關臺站的機構、人員、站址及觀測任務、方法、儀器等變動情況的記錄[2]。根據(jù)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氣候觀測系統(tǒng)對臺站沿革信息的要求以及我國編報氣象臺站沿革檔案等情況,本文從時間、名稱、臺址、歸屬國和管理機構、儀器設備及業(yè)務6個方面對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信息進行梳理。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與青島這座城市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青島在新中國成立前,依次經歷了德國占據(jù)、第一次日據(jù)、第一次國統(tǒng)、第二次日據(jù)和第二次國統(tǒng)這五個時期,青島觀象臺的命運與青島這座城市的命運幾乎一致,先后經歷了德國占據(jù)時期、第一次日據(jù)時期、中日共同管理時期、第一次中國管理時期、第二次日據(jù)時期和第二次中國管理時期。

      1 德國占據(jù)時期(1898—1914年)

      1.1歷史背景

      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出兵在青島登陸。1898年3月1日,德國霸占膠州灣的第二年,為“謀求港務及航務之發(fā)展”,在青島后海沿(今館陶路1號)建立簡易氣象觀測站,起初由德國海軍港務測量部管理,后成為獨立機構,這便是青島觀象臺的雛形。1905年德國將觀測所遷址到水道山,并于1911年1月1日改名為“皇家青島觀象臺”,主要進行氣象、天文、地磁、地震、潮汐和地形測量等觀測研究工作。

      1. 2 德國占據(jù)時期青島觀象臺之沿革

      從表1可知,德國管理皇家青島觀象臺開始于1898年3月1日,結束于1914年11月11日。在此期間,觀象臺的名稱從青島氣象天測所更名為皇家青島觀象臺;臺址從青島后海沿遷至青島水道山;管理機構也由德海軍港務測量部管理變?yōu)楠毩⒐芾恚挥^測儀器從簡單的氣象觀測儀器增至天文、地磁和地震多種儀器共有;業(yè)務從氣溫、濕度和雨量等氣象要素的觀測,擴展到授時、潮汐、地磁和太陽黑子觀測等業(yè)務。

      綜上所述,德國管理青臺期間,注重對氣象、天文、授時、地磁、地震、太陽黑子、潮汐和地形等的觀測,業(yè)務范圍十分廣泛。以氣象觀測為例,德管時期每日進行3次氣象觀測,觀測時間起初為08、14和20時,后改為每日的07、13和21時,“每日亦公布氣象圖,并報告天氣,及暴風雨”①蔣丙然. 青島觀象臺之歷史// 中央氣象臺資料室. 青島特別市觀象臺五周紀念冊. 中央氣象局檔案館藏。??梢姡鹿軙r期不僅重視氣象觀測,而且會制作天氣預報。此外,“其所出版有地震報告,及一千八百九十八年至一千九百八年之氣象成績各一本”①,可見,德管時期注重對觀測資料的保存和積累。總之,德國管理階段對儀器的儲備、業(yè)務的拓展和資料的留存,均為日后中國接管青島觀象臺并創(chuàng)造貢獻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表1 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1898—1914年)Table 1 Qingdao Observator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1898-1914)

      2 日本占據(jù)時期

      2.1日本第一次占據(jù)時期(1914—1922年)

      2.1.1歷史背景

      1914年夏,日英聯(lián)軍對德國宣戰(zhàn),并于11月7日出兵攻占膠州灣租借地,其后日本通過《二十一條》取代德國對膠州灣地區(qū)(日本稱“膠州灣租借地”)進行軍事殖民統(tǒng)治,其勢力范圍承襲原租界條約規(guī)定的德租境域。日本占領膠州灣后,德國在青島建立的皇家青島觀象臺也被強行占領,并改名為日本青島測候所,臺址未變仍設在青島水道山(今觀象山)。

      2.1.2第一次日據(jù)時期青島觀象臺之沿革

      由表2可見,日本第一次占據(jù)青島觀象臺始于1914年11月11日,結束于1922年12月10日。在此期間,青島皇家觀象臺的名稱被改為日本青島測候所,先由日本海軍要港部管理,后依次由日本青島守備軍通信部和日本青島軍政長官公署占據(jù),所長則先后由永田重忠、吉田得一和入間田毅三人擔任。因戰(zhàn)爭原因,1914年6月—1915年2月的氣象觀測記錄均未留存[1],直到1915年3月1日日本恢復氣象觀測,并規(guī)定實施每日3次的定時氣象觀測。

      在此期間,氣象觀測曾因戰(zhàn)爭受阻,使各項觀測記錄都有所中斷,造成了青島觀象臺歷史上第一次觀測記錄的缺失。從表2可知,第一次日據(jù)時期,開始將每日3次的定時氣象觀測增至每日6次,這對觀測數(shù)據(jù)的積累以及如今的氣象資料運用都是有益的。但是,日據(jù)時期并沒有沿襲德國人對天文業(yè)務的觀測,只進行了氣象、地磁和地震三項工作。此外,為了調查我國近海的氣候狀況,以服務其軍事掠奪,日本曾在膠濟鐵路沿線設立多處測候所,并搜集我國海上的氣象和海霧報告。在出版物方面,“至一千九百十六年至一千九百二十年及五年年報一本,均系關于氣象者,其余均無報告”①蔣丙然. 青島觀象臺之歷史// 中央氣象臺資料室. 青島特別市觀象臺五周紀念冊. 中央氣象局檔案館藏。。由此可見,第一次日據(jù)時期因其強烈的軍事目的性,對青島觀象臺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明顯大于對地磁和地震事業(yè)。

      2.2日本第二次占據(jù)時期(1938—1945年)

      2.2.1歷史背景

      1938年1月10日,日本以1937年德縣路事件為借口發(fā)海陸空三軍第二次侵占青島市,再次霸占青島觀象臺,并將水族館和海洋研究院也占為己有。同年2月1日,將青島觀象臺改名為青島測候所,并恢復氣象觀測,又將中國管理時期每日24次的氣象觀測更改為每日6次,停止天文、海洋和地磁等業(yè)務。

      2.2.2第二次日據(jù)時期青島觀象臺之沿革

      由表3可見,日本在1938年1月—1945年8月再次占據(jù)青島觀象臺。在日本二度占據(jù)青臺期間,同時霸占了水族館和海洋研究院,觀測項目明顯減少,第一次日據(jù)時期只是廢棄了天文觀測,再度接手,日本人不僅停止了天文觀測,連海洋和地磁觀測也暫停了,同時觀測次數(shù)也從每日24次減為每日6次。除此之外,觀測資料也未能留存,日本憲兵對觀象臺中的儀器設備進行了大肆的破壞和搗毀。

      表2 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1914—1922年)Table 2 Qingdao Observator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1914-1922)

      表3 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1938—1945年)Table 3 Qingdao Observator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1938-1945)

      3 中國行使主權管理時期

      3.1中日共同管理時期(1922—1924年)

      3.1.1歷史背景

      1922年2月4日,在華盛頓會議上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同年12月10日,中國正式收回膠澳租界地行政權,化為膠澳商埠。青島觀象臺歸北洋政府的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管理,然而日本卻以《山東懸案細目》為由,不愿意撤離觀象山,經雙方交涉,日方人員只交出圖書和儀器,不撤人員。在此期間,青島觀象臺由中日雙方管理,日方有其所長和職員,中方政府派中央觀象臺氣象科科長蔣丙然、東南大學氣象教授竺可楨和高均準備接收,形成了中日共同管理的格局。

      3.1.2中日共同管理時期青島觀象臺之沿革

      由表4可見,中日共同管理青島觀象臺期間,名義上蔣丙然已被認命為臺長,但因日方人員不愿撤離,直到1923年2月10日中國職員才開始真正的觀測,而且只負責氣象和地震業(yè)務的觀測,地磁等業(yè)務仍由日籍人員負責。

      日本與中國共同管理青臺是1922年12月10月—1924年3月1日(圖1、圖2),在此期間,觀象臺業(yè)務發(fā)展十分緩慢。北洋政府收回膠州灣后,日本借口《山東懸案細目》不愿將青島觀象臺交回,只將部分圖書和儀器設備交還中國,日本職員并不撤退,同時還繼續(xù)進行天氣觀測,并把觀測資料傳送給日本。蔣丙然曾記載下這段歷史:“余于民國十一年十月,奉派來青調查……暫時日本職員不受中國政府報酬,為中國測候所之經營維持照舊職務,該測候所與日本測候所交換之電報,中國政府務予以方便。②蔣丙然. 青島觀象臺之歷史// 中央氣象臺資料室. 青島特別市觀象臺五周紀念冊. 中央氣象局檔案館藏。”與此同時,中國一方面與日本進行交涉,勸其歸還觀象臺主權,一方面也開始利用氣象儀器設備進行氣象觀測,但是由于主權還掌握在他國之手,因此觀測項目還比較少,且專業(yè)度不高。

      圖1 中日共同管理期間中國接收書籍表(部分)Fig.1 The book list of China reception in Sino-Japanese joint management period

      3.2中國第一次管理時期(1924—1937年)

      3.2.1歷史背景

      青島在1924—1937年先后經歷了北洋政府管理和國民政府管理兩個階段,以1928年北洋政府滅亡為界。青島觀象臺先由北洋政府的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管理,后由國民政府接管。在這段時間內,青島觀象臺的名稱和管理機構不斷變化,但其業(yè)務水平則穩(wěn)步上升、其業(yè)務范圍則不斷擴展(表5)。在這14年間,蔣丙然先生一直任青島觀象臺臺長,即使經費緊缺,但在蔣先生的帶領下觀象臺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表4 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1922—1924年)Table 4 Qingdao Observator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1922-1924)

      表5 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1924—1937年)Table 5 Qingdao Observator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1924-1937)

      3.2.2中國第一次管理時期青島觀象臺之沿革

      由此可見,中國正式收回青島觀象臺的各項工作是在1924年的3月1日,直到1937年9月蔣丙然等工作人員奉命撤退,中國管理青臺達14年之久。在此期間,氣象、天文和海洋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全面的進步和提高。青島觀象臺先進的儀器設備,高超的觀測水平,廣泛的業(yè)務范圍,都是國內其他臺站無法比擬的。青島觀象臺工作人員曾多次受邀出席國際性的學術活動和會議,與法國、瑞士等多國進行學術交流。同時,利用觀測積累的各種科學資料,編印出版了《觀象月報》《青島節(jié)候表》《云與天氣》《青島溫度之研究》《氣象機械學》等諸多學術書刊,使青島觀象臺成為當時中國科學界和社會名流進行學術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場所。

      中國管理青臺期間,蔣丙然先生對青島觀象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學者從氣象、授時服務、開創(chuàng)太陽黑子觀測研究、參加萬國經度測量、1928年增設海洋科和開創(chuàng)天文學這幾個角度對其貢獻進行了全面的概述??傊?,在中國管理期間,青島觀象臺的作用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對現(xiàn)代科學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管理時期,日本雖然在1924年將氣象臺主權交還我國,但是日方氣象人員并沒撤離,職權也沒完全交接,并在青島觀象山上另立測候所進行觀測,直至“七七事變”日本二次入侵。

      3.3中國第二次管理時期(1945—1949年)

      3.3.1歷史背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5年9月25日,青島觀象臺由國民黨駐青島海軍司令部少將余振興率員接管,12月由海軍移交國民黨青島市政府,由市政府總務科科長龐??簳r代職。1946年1月王華文從重慶赴青島任觀象臺臺長。據(jù)王華文回憶性文章介紹,他早年曾經跟隨蔣丙然先生在青島觀象臺實習,那時青島觀象臺的儀器設備都很先進,但是當王華文再次來到觀象山,看到的卻是滿目瘡痍,很多觀測儀器被日本憲兵破壞[3]。

      3.3.2中國第二次管理時期青島觀象臺之沿革

      由表6可知,1945年9月25月—1949年6月中國再次接手管理青島氣象臺。在此期間,青島觀象臺的各項業(yè)務逐漸恢復并得以發(fā)展。1946年1月,王華文到任,采取“先恢復再發(fā)展”的策略:首先,吸收具有專業(yè)知識的大學生,并延聘了各科科長以及高級職稱的技術專家和研究員;其次,修復破損儀器設備,使氣象、天文和海洋等方面工作步入正軌;然后,增加儀器設備,開展新的業(yè)務和研究課題;第四,出版刊物與國內外有關單位進行學術交流,同時把臺站創(chuàng)辦以來的全部資料整理匯編,印制《青島觀象臺五十周年紀念特刊》并發(fā)行;第五,改進并充實大港驗潮站設施及觀測工作,增加海水溫度的觀測網點和海水觀測與調查,充實海水分析設備、增加海洋生物的采集和標本制作;第六,增設發(fā)報機由本臺自行發(fā)布天氣預報,提高時效,開展農業(yè)氣象研究,特與農林事務所合作,在李村設立農業(yè)氣象站[3]。

      表6 青島觀象臺的歷史沿革(1945—1949年)Table 6 Qingdao Observator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1945-1949)

      4 結論

      前文已經提到,青島觀象臺的歷史貢獻主要集中在國人管理階段,根據(jù)前文對青島觀象臺歷史沿革的分類與匯總,加之對表格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中國管理時期注重對業(yè)務范圍的拓寬和業(yè)務數(shù)量的提高

      通過表4與表1、表2的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1924—1938年國人第一次接手青島觀象臺期間,不僅沿襲了德日的氣象觀測業(yè)務,同時還開拓了很多新的領域,大大擴展了觀象臺的業(yè)務范圍和業(yè)務數(shù)量。如1928年開展的對海洋的勘測和研究,1932年3月由蔣丙然開創(chuàng)的高空氣象觀測業(yè)務,這些都是德日時代所沒有的。另外,據(jù)蔣丙然回憶,中國第一次接管青島觀象臺時,“按之接收時日人所移交之冊,其重要者,均系德管時所遺。日人增設者,除吉田式微壓計外,其他均系氣壓表、溫度表等之普通用品而已,其任務則有氣象觀測、測時及地磁力觀測,至地震觀測,則以地震儀損壞而歸停頓焉”①蔣丙然. 青島觀象臺之歷史// 中央氣象臺資料室. 青島特別市觀象臺五周紀念冊. 中央氣象局檔案館藏。??梢姡論?jù)時期青臺的儀器設備未能及時更新,且多項觀測業(yè)務均被廢除,而至中國接管時,各項觀測業(yè)務才被逐漸恢復并發(fā)展起來。通過表6與表3對比可知,在第二次日據(jù)時期,青島觀象臺的很多儀器已經廢棄不用甚至遭到嚴重破壞,但國人接手后,不僅對儀器進行了修復和添置,而且重新拾起了天文、海洋等觀測業(yè)務。

      2)中國管理時期注重對業(yè)務的改進和儀器的更新

      通過表4可以看出,在1924年,中國開始利用德人留下的子午儀、等高儀、里弗拉電氣鐘等儀器,開展測時、守時和授時工作。而在德日管理期間,每天中午12時采用午炮授時,蔣丙然、高平子等人認識到利用午炮授時會有4分鐘左右的誤差,便開始對授時方法進行改良,決定采用電笛授時,精度大增。其次是對氣象觀測次數(shù)的改進,德?lián)r期是每日3次,日據(jù)時期從每日3次增至每日6次,而中國接管以后是每小時1次的24次定時觀測。表4和表6中,多次提到國人從國外訂購觀測儀器,但表中也可以看出國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建造觀測室、修復觀測儀器。如表6顯示,1931年我國自己建造了第一座直徑7.8m、高14m的圓頂天文觀測室,它的建造標志著我國天文事業(yè)從此步入現(xiàn)代化行列,同時也是我國自主研發(fā)設計觀測儀器設備的開端。

      3)中國管理時期注重學術交流和資料積累

      從表4可以看出,中國第一次接手管理青島觀象臺期間,曾先后兩次參加過萬國經度測量。這種國際上的學術活動,對提高青島觀象臺的國際知名度及業(yè)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國人管理青臺期間還編輯出版了《氣象月報》、《天文半年刊》、《海洋半年刊》、《學術匯刊》、《月及月食》和《青島潮汐表》等學術書籍和刊物,在國內外廣為流傳。此外,為謀“氣象學術之進步與測候事業(yè)之發(fā)展”,蔣丙然等在此組織成立了中國氣象學會。這表明,中國管理時期注重學術交流和資料積累。

      4)中國自主研發(fā)的儀器設備欠缺,大多是利用德人遺留的儀器或是從國外訂購的儀器

      從表中觀測儀器一欄可以看出,中國所使用的儀器大多數(shù)都來源于國外,有德日時代遺留的,有為了發(fā)展業(yè)務從國外訂購的,幾乎沒有自己制造的儀器。后來,隨著中國氣象事業(yè)和天文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國著手建造了天文觀測室和化學實驗室,但是室內的儀器還多從國外引進,這從側面表明建國以前我國的技術水平并不高,自主研發(fā)儀器設備的能力不足。

      綜上所述,青島觀象臺的業(yè)務范圍廣泛,工作涉及天文觀測與報時、氣象觀測和預報、農業(yè)氣象和物候觀測、海洋觀測和海洋生化研究、地震及地磁觀測等多個學科。可以說,青島觀象臺是我國近代地球科學觀測、研究和科學普及教育的重要機構,特別是在國人掌管期間,對天文、氣象、海洋和地球物理等觀測研究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貴的科學檔案資料。

      [1]吳增祥. 中國近代氣象臺站.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7.

      [2]吳增祥. 氣象臺站歷史沿革信息及其對觀測資料序列均一性影響的初步分析. 應用氣象學報, 2005(4): 462.

      [3]山東省氣象局.建國前山東的測候所// 中國近代氣象史資料編委會. 中國近代氣象史資料. 北京: 氣象出版社, 1995.

      Qingdao Observator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ion (1898-1949)

      Shen Bingbing, Zhang Jing, Yan Huiling, Zhang M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Though the Qingdao Observatory has great changes since it was built, it is the one of observatories that keeps the observation data most completely and most systematically in China, and is the earliest one being changed into Chinese own management. It is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as well as the initial place of modern meteorology, astronomy and oceanography in China. It makes a signifcant contribution to a lot of area, including modern meteorology, astronomy, oceanography and physics of the earth sciences. According to its historical changes of administrative countries, this article divided the history into six periods, and pointed out that Chines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widen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c works, academic communication,equipment updating, and data accumulation in the Chinese own managements, while the ability of Chinese independent research was weak, because most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were the legacies from foreigners or ordered abroad before 1950.

      Qingdao Observatory,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

      10.3969/j.issn.2095-1973.2016.04.006

      2015年7月27日;

      2016年3月21日

      沈冰冰(1990—),Email:1356923396@qq.com

      資助信息: 華風氣象傳媒集團項目(sk20140035);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GYHY201306064)

      猜你喜歡
      觀象臺歷史沿革青島
      壽縣國家氣候觀象臺發(fā)展歷程
      深圳國家氣候觀象臺躋身國家隊助力城市藍天碧水工程建設
      上合,從青島再啟航
      金橋(2018年7期)2018-09-25 02:28:14
      蔣丙然與青島觀象臺中國現(xiàn)代科學精神的復興
      旅游世界(2018年6期)2018-07-12 16:33:58
      青島如何引進人才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0
      白及粉末入藥歷史沿革概述
      中成藥(2018年1期)2018-02-02 07:20:14
      張作霖遭遇“陰陽歷書”
      大同清真大寺歷史沿革考釋
      青島明月申牌?
      西方輿論觀的歷史沿革
      劍南文學(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2
      新平| 马公市| 阳山县| 河北省| 托克逊县| 松阳县| 鸡西市| 汶上县| 靖州| 关岭| 长白| 平山县| 偏关县| 枝江市| 迁西县| 金阳县| 东山县| 昔阳县| 阿拉善右旗| 边坝县| 博野县| 文成县| 广饶县| 黑水县| 中江县| 金秀| 巴青县| 宁河县| 三原县| 铜山县| 长岛县| 固始县| SHOW| 原平市| 仪征市| 贺州市| 福州市| 凤冈县| 和硕县| 集贤县|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