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穎
“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過功夫?!保ê纹浞迹┛梢娦薷奈恼碌闹匾?。然而,在目前的習作教學中,能在習作之后有意識地認真修改自己文章的學生卻為數(shù)不多,學生習作,教師批改。這種模式幾乎成了我們習作批改的傳統(tǒng)。教師為改好一篇習作可謂煞費苦心:有眉批、總批;有錯別字、病句修改;批改字跡工整,符號正確。但對于部分學生來說,他們把老師花了大量心血,精批細改的習作略一瀏覽就塞入書包,或者最多是馬馬虎虎地看一下教師批語,很少有同學能仔細地去理解體會老師對自己習作好壞之處的評價。由此可見,教師的傳統(tǒng)的批改習作的模式束縛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的習作能力的提高。
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學生對習作修改缺乏正確的認識,重視不夠;另一方面是學生對習作的賞析、修改能力比較薄弱。其實,習作評改是指導作文的延續(xù),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學生對習作評改認識,教給學生修改習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能改文”的能力,養(yǎng)成“文章不厭百回改”的良好習作習慣。
一、提高認識,激發(fā)自改習作興趣
興趣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是推動學生尋求知識和從事各種活動的心理因素??鬃釉?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學習上發(fā)揮主體作用;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探究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jīng)驗。所以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關鍵是要激發(fā)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
1.開展興趣作文活動,激發(fā)學生自改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教師在課內(nèi)、課外還可以適當開展一些興趣作文活動。如品味中外名人關于修改文章的論述,尋找“小老師”的活動,設立“文章診所”,組織“診斷開藥”治療,建立“啄木鳥興趣組”隊伍等等,這些形式靈活的作文活動方式,既能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修改習慣。
2.適時鼓勵,保護學生“自改”興趣
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能力的要有耐心,講究訓練坡度,注意學生心理,以正面激勵為主。由于學生的自改能力剛剛起步,教師對學生在訓練上應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標準,這對保護學生的習作興趣大有好處。此外,教師的評語盡量以鼓勵、啟發(fā)為主,只要學生能動手修改,就得肯定,暫不要去計較修改得是否正確,也不要看不起學生起步時的修改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產(chǎn)生新的習作成功的期望,激發(fā)了習作動機,由“要我寫”為“我要寫”,推動了自改能力和習作能力的提高。
二、教給評改方法,培養(yǎng)自改習作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的作文評改也是一樣。教師要告訴學生,在習作之后,要多讀幾遍,發(fā)現(xiàn)有不通、不順或者欠妥貼的地方,要一一加以糾正。從老師的評改示范,到師生集體共評,最后達到讓學生互評、自評,進行訓練指導。
1.明確修改要求。要讓學生明白自改習作的內(nèi)容,知道從哪些方面入手。有些學生,你讓他修改自己的習作,他感到無從下手,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必要的引導。教師可從整體著手,引導學生自我修改習作可從以下個五個方面進行檢查:①檢查內(nèi)容是否符合題意,中心是否明確,所先材料是否緊扣中心;②檢查文章段落是否分明、條理是否清楚、過渡照應如何;③檢查文章用詞是否恰當,語句是否通順;④檢查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正確;⑤檢查寫字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guī)范。
2.掌握修改技巧
有些學生修改作文掌握不住方法,我在教學中悟出了一套幫助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放聲朗讀法”。我們都知道,學生對于語言敏銳感覺,主要是從朗讀中體會出來。因此,學生完成習作后,我要求他們用朗讀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復朗讀,仔細推敲,做到在讀中“換”拗口,意義不明確的語句;在讀中“調”前后紊亂的語序;在讀中“增”一些具體內(nèi)容;在讀中“刪”多余的內(nèi)容。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修改——提高的三個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再輔以介紹“三讀評改法”。一讀,對照習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二讀,補充不具體的內(nèi)容,刪去多余的;三讀,看文章中是否有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流暢,標點符號是否正確。
3.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前面已講,修改文章的方法一般有“增、刪、換、調”幾種。這些修改都可用規(guī)范統(tǒng)一的符號來標明,是《大綱》要求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作文修改符號,還要在作文批改上規(guī)范使用符號,給學生以示范。學生明確了這些符號的特定意義后,就可看懂老師和別人修改的文章,在自己的作文修改當中就會大膽嘗試使用,提高修改速度和質量。
三、堅持常規(guī)實踐訓練,形成自改能力
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平時必須把閱讀、寫作、修改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教、學、練”合一。重視閱讀教學,倡導“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寫作指導的意識,不僅要知道課文講的是什么,更要讓學生熟知作者的表達方法,要求學生每讀一篇文章都要注意到每一個詞、句對于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注意體會文章的條理結構及前后內(nèi)容聯(lián)系,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從而不斷提高賞析水平。課內(nèi)課外兩條線,有寫必改。堅持課堂訓練作文與課外生活作文相結合。每次習作,除了集體修改范例外,還要根據(jù)大小作文的不同份量、要求、內(nèi)容采取同桌互改,老師抽查面改等多種方式,做到有寫必改,使寫作和改作成為常規(guī)訓練,從而促進修改作文能力的形成提高。
“改”是一種能力?!澳芰Πl(fā)展的最主要途徑是參加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在自己修改的實踐中形成自能改文的能力??傊魑慕虒W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自改作文的能力,養(yǎng)成作文后修改的良好習慣,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修改,學生的作文就會越寫越好,作文教學就會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