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懷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9)
農(nóng)村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的差異性分析①
——以成都市為例
陳珍懷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9)
農(nóng)村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對于不同群體的村民在不同側面反映上可能存在不同的差異。探討這些差異,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和分析村民對農(nóng)村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的狀況,從而針對不同的群體提出改進農(nóng)村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有效措施。該文以成都市為例,從性別、年齡、職業(yè)以及家庭收入四方面探討了成都市農(nóng)村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的差異性分析。
農(nóng)村體育 公共體育服務 滿意度 差異性 成都
對767個成都市村民樣本進行問卷調(diào)查,設計了以下農(nóng)村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包括:(1)滿意度1:你對該村體育場地設施類型的滿意度;(2)滿意度2:你對該村體育場地設施數(shù)量的滿意度;(3)滿意度3:你對該村體育場地設施管理維護的滿意度;4)滿意度4:你對該村體育工作領導機構的滿意度;(5)滿意度5:你對該村自發(fā)性群眾體育組織建設的滿意度;(6)滿意度6:你對該村開展國民體質監(jiān)測服務的滿意度;(7)滿意度7:你對該村開展體育健身科學指導服務的滿意度;(8)滿意度8:你對該村開展日常性體育活動的滿意度;(9)滿意度9:你對該村開展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的滿意度;(10)滿意度10:你對該村開展體育文化宣傳的滿意度;(11)滿意度11:你對該村體育信息傳播平臺建設的滿意度;(12)滿意度12:你對該村體育指導者素質的滿意度;(13)滿意度13:你對該村體育經(jīng)費投入的滿意度;(14)滿意度14:你對該村體育骨干培養(yǎng)的滿意度。分別對滿意度的進行賦值,其中非常滿意賦5分,比較滿意賦4分,一般賦3分,不滿意賦2分,很不滿意賦1分,并計算各項滿意度的平均分。
表1 不同性別村民在十四個因子滿意度平均值及其t檢驗表
表2 不同年齡村民對農(nóng)村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差異表
表3 多重比較分析中差異顯著的結果表
在調(diào)查的767個成都市村民樣本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對不同性別的成市村民對十四個因子滿意度進行平均值及其獨立樣本的t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村民對滿意度3:體育場地設施管理維護P=0.046<0.05,證明假設不成立,否定原假設。(方差相等的假設不成立,所以看第二行,方差不相等的情況)可以得到P =0.639>0.05即說明P值大于顯著水平,不應該拒絕原假設。同樣,滿意度6:對開展國民體質監(jiān)測服務的滿意度P =0.009<0.05,證明假設不成立,否定原假設。當方差不相等時Sig.=0.407;滿意度7:對體育健身科學指導服務的滿意度P =0.019<0.05,證明假設不成立,否定原假設。當方差不相等時P =0.175;滿意度12:對體育指導者素質的滿意度P =0.026<0.05,證明假設不成立,否定原假設。當方差不相等時P =0.714>0.05。C15公共體育服務總滿意度P =0.036<0.05,證明假設不成立,否定原假設。當方差不相等時P =0.198>0.05。其他因子一樣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村驗人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努力呈現(xiàn)民主、合作、互幫、快樂為一體的課堂,充分豐富并完善課堂形式。傅強(2014)指出,學生在校園體育文化中,自我和社會適應能力關系較為密切也很穩(wěn)定,自我達到和諧,社會適應能力也隨之增加,反之就下降。所以學生的發(fā)展尤為重要。
4.2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評價
體育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來分組學習的全過程。這種評價的過程就是,首先,學生交流總結學習成果;其次,教師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最后,教師做出判斷。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尤其是把“合作學習”運用到體育教學的評價中,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盡量了解清楚每個人每個組的意見,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的正確引導,最終做好總結和判斷。
4.3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體育合作學習
周芳(2015)指出,結合角色理論和合作學習理論來探討合作學習中角色扮演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可通過制定角色任務表來設置和分配角色,明確角色分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給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學生在各自的小組內(nèi)扮演相應的角色。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愛好從自己扮演角色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體會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體會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并為此付諸努力,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協(xié)作能力,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學習的策略能有效改變目前我國學校中單一、他主、被動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并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力。目前來看,體育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念和策略體系已被許多國家采用,它在改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成效,在廣泛的運用于體育教學中取得了實踐的成功,而實踐也證明它在激發(fā)學生團結協(xié)作、求識進取和樂于探究等積極方面具有明顯作用,更是備受廣大師生喜愛。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社會適應能力是學生學業(yè)和事業(yè)的基礎,未來步入社會,這將是他們必備的通行證。這是方式,是啟示,更是教學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和實踐,也值得每一個人去反思并提高。
[1]鄭泓.淺談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與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J].新課程(中學),2012(8):63-64.
[2]康瑤.合作學習法影響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研究[J].內(nèi)江科技,2013(5):105.
[3]崔秋月.體育運動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影響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
G80-05
A
2095-2813(2016)08(c)-010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108
陳珍懷(1988—),男,福建寧德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