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韋健
【教材簡解】
《人類的“老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課文重點介紹人類在飛機、輪船、建筑設計等方面向生物學習的例子,結構完整,中心明確,層次清晰。
【設計理念】
凸顯“學科本質”,遵循教學規(guī)律,運用文本語言、文本結構、探索精神等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課程內容的育人價值;彰顯“兒童天性”,喚醒主體意識,鼓勵個性表達,“聽說讀寫思”既是目標和結果,也是過程和方法;彰顯“成長意識”,確立多元目標,發(fā)展思維品質,用好文本這個“例子”,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愿望,鏈接科學與生活。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讀準“薄”“殼”兩個字的讀音,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學習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 了解人類以生物為師的事例,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流程】
一、 由“老師”談話導入
1. 板書課題
師:我們來讀一篇科學小品文,齊讀課題。
2. 談話導入
師:課前讀過這篇課文嗎?通過預習,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生:這里的“老師”是指種種生物,鳥兒、蜻蜓、鯨、貝殼、袋鼠等。
師:那這里的引號你讀懂了嗎?
生:引號表示“老師”一詞有特殊含義。
【設計意圖:找準教學的起點,合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為下面的閱讀做好鋪墊?!?/p>
(評析:零起點教學,對于相當一部分孩子來說,是在浪費生命。吉老師通過布置學生預習,清楚、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在真實的起點上展開教學,破除零起點,讓教學發(fā)生在最恰當的地方,這才是生本意識的真正體現(xiàn)。)
二、 抓“詞句”初讀課文
1. 師:課文中還有另外兩個詞,也用了引號,捧起課本,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
出示:“流線體”“薄殼結構”
師:這里的引號用法跟剛才的相同嗎?
生:用法不同。流線體、薄殼結構都是科學術語,用引號表示突出強調。
2. 師:課題讀懂了,詞語會讀嗎?
出示生詞:慘禍教訓某些機毀人亡流線體
坦克均勻省料輕而易舉薄殼結構
師:“薄、殼”這兩字讀音是這樣規(guī)定的:
báo多用于口語;bó多用于書面語
ké用于口語;qiào用于“地殼”“金蟬脫殼”等
看一看,會讀嗎?試讀。
3. 師:字音讀準了,課文讀得怎么樣呢?
師:同桌兩人分自然段讀課文,一人讀一個自然段,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得好的就在他的課題旁邊畫個五角星作為鼓勵。
學生依據讀書要求朗讀課文。
師:先讀好的同學用端正的坐姿和微笑悄悄告訴老師。得到五角星的同學把小手舉高,讓我們大家看看。這么多的同學都得到了鼓勵,看來,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了不起!
師:那么,(沒得到五角星的孩子)你怎么沒得到呀?
生:讀得不熟練。
師:長句子不太好讀,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4. 師:能讀通順嗎?
① 出示: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鯨,發(fā)現(xiàn)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而“流線體”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師:讀書要像說話一樣自然。這里有個二類生字(凸顯鯨),怎么記?
生:是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邊的魚表示鯨雖然是哺乳動物,可以像魚類一樣在水中生活。
師:瞧,它來了!像鯨這樣前圓后尖、非常光滑的外形就叫“流線體”(畫筆凸顯)。
② 出示:30年以后,由于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fā)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xiàn)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
讀一讀,指名讀。
師:禍,認識嗎?
生:示字旁,與古人祭祀占卜有關。禍本義是指人為地降下死難,損害、危害。
師:犯錯誤引起的災難,叫禍事;引起災難的人,叫禍水(禍根、禍首);有了作惡的念頭,叫有了禍心。
師:漢字有趣吧,我們一起寫好這個字,注意:橫折鉤內收,人字捺變點。
學生默寫一遍。
師:課文中,機毀人亡的慘禍怎么造成的?
生:問題出在機翼處。(畫出句子,標出停頓)
師:大家對這句話有了自己的感受,來讀出自己的感受,用心讀。
【設計意圖: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多種識字方法,有能力在初讀課文時自主識字。出示生詞認讀,旨在檢查糾正誤讀情況,體現(xiàn)教師指導的意義。憑借字典確定讀音,聯(lián)系語境理解詞語是常用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這些學習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這整個指導的過程完全依據學生朗讀的具體情況而定,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p>
(點評:學習生字新詞,落實識字任務,完成生字教學是第一課時的重點,我們語文教師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時間,把識字教學抓細抓實。吉老師在第一課時教學時,識字教學抓得非常到位。特別注重生字的讀音和書寫,她能根據不同的生字新詞進行有重點、有取舍的巧妙教學,而不是面面俱到,讓學生在輕松、活潑、有趣的氛圍中識字學詞,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把識字教學落到實處,出色地完成了識字教學的任務。)
三、 學“表達”感知內容
1. 師:課文里介紹到的“老師”們來了,它們聽說自己成了人類的“老師”,好高興哦!可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你知道是什么嗎?
生:為什么被稱為人類的“老師”?
師:那我們來幫幫它們吧!根據要求,默讀課文,時間3分鐘。出示:
選一選:選擇一個生物朋友。
讀一讀:找到相應的自然段,不出聲默讀。
想一想:為什么稱它是人類的“老師”。
說一說:用下列句式說一說:人類從得到啟示,發(fā)明了(創(chuàng)造出、改進了)。
師:我們可以借助課文的句式,講清楚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出示“說一說”句式)
生:人類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xiàn)象得到啟示,發(fā)明了潛水艇。
生:人類從鳥兒飛行的原理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飛機。
生:人類從鯨的形體得到啟示,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生:人類從打蛋殼的“薄殼結構”得到啟示,創(chuàng)造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
2. 師:第三自然段還有幾位老師誰來介紹?
生:人類從鳥類飛行的原理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飛機。
生:人類從蜻蜓翅膀的厚斑點中得到啟示,改進了飛機。
生:人類從蒼蠅、蚊子、蜜蜂的飛行特點中得到啟示,造出了新式飛機。
師:把這幾個意思合成一句話。可以請關聯(lián)詞來幫忙。
生:人類不僅從鳥兒飛行的原理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飛機,還從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中得到啟示,改進了飛機。
3. 師:孩子們,你們介紹得很清楚,太專業(yè)了,我們的生物朋友給大家?guī)砹艘欢我曨l作為感謝呢!
師:看完視頻,你有什么啟發(fā)呀?想說些什么嗎?
生:我想弄清楚人類是怎么研究章魚發(fā)明吸盤的。
師:看來你對仿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關注了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生:大自然很神奇,給了人類很多的啟發(fā)。
師: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笞匀粨碛袩o窮的奧秘,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設計意圖:從邏輯上講,本課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老師”是誰;二是以何為師。第一個問題簡單,學生一讀課文便知,第二個問題有難度,在深入閱讀文本時才逐漸被感知。
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緊湊、巧妙,憑借課文的句式練習表達,降低了難度,便于激發(fā)興趣。學生興趣盎然地幫助生物朋友們解答疑惑,學習變得主動自覺。在學生快意表達內心體驗和個性理解時,既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又內化了概括、歸納課文內容的方法。觀看視頻是作為獎勵引入的,時機安排妥當,進一步拓展了仿生學的知識,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p>
4. 師:課文內容豐富有趣,我們以常見的雞蛋為例,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呢?
師: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想想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根據回答,標注: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造
師:你看課文介紹得多有條理呀!我們平時寫文章、做事情也要這樣有序地安排。(板書:有序)
師:同樣是介紹人類的老師,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有什么區(qū)別呢?
生:第五自然段介紹得很詳細,第六自然段介紹得很省略。
師:你非常關注表達,用最本真的話語說出了語言表達的秘密。(板書:詳略)
【設計意圖:學習表達,不僅要關注語用實踐,還要學習表達的知識,有序地表達、詳略有致地表達就是語文知識、語文本體、語文課程,不容忽視?!?/p>
(點評: 教學中,吉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回溯到文本的語言文字中去,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思考,讀和理解自然融合,形成一種無縫的銜接,進入了行云流水式的“無痕”境界。)
四、 學“寫字”總結全課
1. 過渡:蛋殼的秘密在于它的拱形曲面結構能夠均勻受力,(出示示意圖,理解“均勻”)人們從中得到啟發(fā),造出很多的建筑。
2. (出示卡片:均、勻)注意觀察:勻到均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師:寫好這個詞,要注意字的變形規(guī)律。勻字寬寬占滿格,靠近伙伴形變窄,短小偏上末筆提,團結友愛情義長。
師板書,生仿寫,評價。(寫得正確一顆星,筆畫規(guī)范一顆星,紙面整潔一顆星)
【設計意圖:寫字教學與第一課時聯(lián)系緊密,貴在扎扎實實,一課一得。“均、勻”都是生字,且是個常用詞語,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寫法是必要的。】
(點評: 特級教師于永正在《我怎樣備課》中提到:“第一課時,我們要考慮練習什么的問題?要求學生寫的字和詞語,我一定先寫一寫,每個要求寫的字應注意什么,特別是每一筆在哪兒起筆,在哪兒收筆,一定把握準,否則就寫不規(guī)范?!?/p>
當前,小學語文課提倡低耗高效。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精講精練,盡量壓縮教師講的時間,節(jié)約出時間帶領學生練習。吉老師在她的第一課時指導書寫的教學中,很好地做到了這點。)
3. 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讀書寫字,結識了許多生物“老師”,孩子們學習主動,學有所獲。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走進人類的“老師”,細讀課文,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學習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精準。
【總評】
在習慣的思維中,第一課時沒什么意思,無非是學字詞,讀課文,理文脈,教一點文本,不像第二課時,可以重組文本,品悟文本,容易出彩。然而實踐證明,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起始點。吉利老師執(zhí)教《人類的“老師”》第一課,我感受到了吉老師本人深厚的語文素養(yǎng)和大語文精神。第一課時必須要抓好字詞教學,強化初讀效果,在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為精讀感悟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了讓這些內容落到實處,第一課時必須要扎扎實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談話導入,質疑激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钡谝徽n時學生剛剛接觸新課文,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吸引學生用心去學習,非常重要。為此,新課的開始,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建情境,根據文本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導入新課,或故事簡述,或激情敘說,或資料巧現(xiàn),讓學生在教師激情的話語中,在生動的畫面中,在動人的音樂中,在恰當的材料中走進文本,拉開課文學習的序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文的興趣。吉利老師在執(zhí)教本課時,首先由檢查預習情況入手,接著讓學生讀課題,產生疑問:人類的“老師”到底是誰?課文里主要寫了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同學們翻開課文進行初讀。經吉老師這么引導,學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閱讀欲望,為學習新課文埋下了鋪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何樂而不為呢?
二、 識字學詞,落到實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并指出要十分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字詞學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習生字新詞,落實識字任務,完成生字教學是第一課時的重點,我們語文教師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時間,把識字教學抓細抓實。吉老師在本課教學時,識字教學抓得非常到位,注重“薄”“殼”兩個字的讀音指導,關注了學生對于“流線型”等一些詞語的理解。她能根據不同的生字新詞進行有重點、有取舍的巧妙教學,而不是面面俱到。最后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與之相應的句子讀一讀,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節(jié)課她讓學生在輕松、活潑、有趣的氛圍中識字學詞,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把識字教學落到實處,出色地完成了識字教學的任務。
三、 解題生疑,喚起期待
文章的標題就像眼睛一樣。出色的題目,準確鮮明,引人入勝,提示文章內容,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閱讀,首先要學會讀題目。文章題目就是學生展開閱讀學習的突破口。吉老師在教學這課時,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品讀好課題,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再由課題質疑,人類“老師”到底是指什么呢?課題中為什么加雙引號?為什么稱他們?yōu)椤袄蠋煛??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學生會比較有興趣地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四、 充分朗讀,走進文本
吉利老師進行第一課時教學時,也是這樣做的。課始,她拿出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自由讀課文,保證每個學生最少讀3遍,然后,逐節(jié)檢查學生的讀書效果,指導學生讀通、讀順每一句、每一段。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引讀,可以范讀,可以指名讀,可以默讀。在這個過程中,吉利老師注意細節(jié)的處理,如:① 每一次朗讀都應給孩子確定一個明確的讀的目標;② 注意讓孩子讀好重要的標點符號;③ 在孩子需要抒情時組織有效的朗讀。在進行精讀感悟時,吉老師抓住課文的重點,找到能統(tǒng)領課文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去感悟,為下一課時的教學做好鋪墊工作。教學本課時,課文重點就是要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感受生物給人類帶來的啟發(fā)和幫助。文中多次提到了“老師”,吉利老師讓學生先默讀,讀后讓學生自己介紹,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五、 關注文體,重視表達
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無論是語言特色,還是表達方式,都有獨特性。吉老師在教學中關注到了文體特征,不僅讓學生了解到文章寫了什么,還讓學生了解了文章是怎樣寫的,從讀懂一篇文章到讀懂一類文章。說明文與其他文體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語言的典范性,其語言的范式正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吉老師通過“人類從得到啟示,發(fā)明了(創(chuàng)造出、改進了)。”這一語言范式的訓練,學以致用,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將這些具有規(guī)律性的范式的文本語言傳遞給學生,讓這些語言成為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中的一種語言自覺、語言感覺,充分體現(xiàn)了當下語文教學注重語言文字運用的要求。
六、 自編兒歌,指導書寫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教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寫字教學也是如此。因此我們語文老師要利用各種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吉老師通過自編兒歌,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寫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三星”評價,激發(fā)學生對習字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由“老師要我寫好字”向“我要把字寫好”轉變。這樣,學生對習字在思想上有了重視,也就有了持之以恒把字寫好的決心與動力。
第一課時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塊,但不能結構化,必須因文而異,一切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沒有第一課時的扎實,就難求第二課時的精彩。這就要求我們虛心探討第一課時的教學問題,搞清楚第一課時教什么?怎么教?從而上出與第二課時同樣精彩紛呈的語文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