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很多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想方設(shè)法地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寫讀書筆記,尤其是好詞佳句的摘抄,已經(jīng)成為中高年級學生日常作業(yè)的一部分。但是,學生寫起作文來依舊是詞不達意,語言貧乏。與人交流時也不能暢所欲言,自由表達。這不得不讓人反思:學生花了很多精力來積累語言,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呢?其實,答案只有一個:語言積累的實效性太低。下面我就談?wù)勛约宏P(guān)于這方面的思考。
一、博觀:在書海中暢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多讀書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學生才能在書的海洋里暢游,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同時,應該盡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能只愛漫畫小說,要“五谷雜糧”都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營養(yǎng)均衡”。
2.要指導學生的閱讀
當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不代表老師就可以對學生的閱讀不聞不問。學生的自主選擇應當是在老師科學的指導下進行的。例如:對中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圖文并茂的童話、神話故事、科普作品等,供學生選擇。高年級就可以選擇一些情節(jié)曲折的小說、傳記作品等,推薦的書目面要寬、量要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余地。
二、內(nèi)化:在交流中積淀
現(xiàn)實中,我們常常割裂語言積累的記憶、理解、感悟、鑒賞等過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積累變成孤立、機械的記憶活動。學生和作品之間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這樣的閱讀就如同是蜻蜓點水,學生雖然讀了、背了、抄了,卻不能將其真正地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又怎么能去運用呢?對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和文本的交流和對話中積累語言。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言積累,事半功倍。
1.誦讀與賞析
誦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誦讀指導,要給學生充分的誦讀時間,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熟讀成誦,讀出感悟,讀出情趣,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2.背誦與摘抄
一篇好的文章值得積累的好詞佳句很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一些喜歡的好詞佳句進行背誦積累。背誦好詞佳句,不但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與文本交流,也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摘抄是豐富積累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僅僅停留于“摘抄”,沒有理解,沒有感悟和交流,那么,這些摘抄就不能內(nèi)化為學生頭腦中的有用信息。要讓學生在摘抄的同時,廣開思路,勤于思考。我們可以通過編手抄報、辦展覽等方式展示學生的摘抄成果,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又能調(diào)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在摘抄中積累豐富的語言。
三、躬行:在實踐中深化
1.靈活設(shè)計語言練習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把握合適的時機,因勢利導地設(shè)計形式靈活的練習,讓學生把書面的語言材料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深化積累。如學習了《莫高窟》后,教師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摘錄到摘抄本上,然后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向同學介紹莫高窟。說話前先列出提綱,介紹時盡量用上自己摘錄到本子上的好詞佳句,使學生在說話中積累。
2.在寫作中運用語言
寫作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語言。有了寫作的實踐,才能學以致用。教師們除了認真上好教材安排的習作課以外,還要讓學生勤練筆,練筆的形式有日記,周記、讀后感、隨筆等。練筆,首先是從寫日記開始的。這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好辦法。
積累語言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事情,積累的方式和方法則直接影響它的功效。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才能準確、生動、形象地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語文素養(yǎng)才能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浦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