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
對于基層一線教師,特別是農(nóng)村教師,一般忽視自身的發(fā)展,不善于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不注意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反思,開始時需要借助管理的外力,引導、激勵他們投入到教改中,再逐步使他們成為一個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實踐的草根研究者,使教育教學研究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一宣。在校內(nèi)要形成一種教育教學研究的氛圍,要宣傳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同時,還要向教師介紹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對科研典型教師要進行宣傳表揚,讓其他教師以此為榜樣,向身邊的人學習,向身邊人看齊,這容易形成一種良好的教研環(huán)境。
二壓。對中年教師要壓擔子,學校要向他們下達教研任務,讓他們承擔一些課題研究,規(guī)定要讀幾本教育專著,寫幾篇教育教學研究文章,每年至少要發(fā)表一篇。他們有了任務,有了教育教學研究的壓力,就會努力去做。三十幾歲的教師是學校的中堅,學校的發(fā)展主要靠他們,因此,他們必須要善于研究,善于發(fā)現(xiàn)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與方法。我校要求教師關注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每學期至少提煉出一個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研究。規(guī)定45周歲以下的教師,從教育教學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選擇一個作為研究對象,申報微型課題,中青年教師人人有微型課題,人人探索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對中青年教師還要求他們認真讀書學習,每月進行一次讀書交流,一次讀書筆記展覽互評,每學期評選出讀書先進個人。凡上級組織的論文評比活動,中青年教師必須參加,每學期至少要撰寫三篇教育教學研究文章,對撰寫與發(fā)表情況,每學期都進行統(tǒng)計公布。
三獎。對教師取得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要進行獎勵,以此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把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列入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的內(nèi)容。我校制定了教育教學研究獎勵條例,承擔課題研究并結題的獎勵300元,微型課題結題的獎勵100元;在縣、市、省教學競賽中獲獎的教師,分別獎勵100元、300元、700元;撰寫的論文在縣、市、省級發(fā)表,分別獎勵50元、70元、90元;撰寫的論文在競賽中獲獎的也進行一定的獎勵。頒布的第一年,拿到獎勵的老師只有兩、三位,可第二年就上升到了十名教師,現(xiàn)在接近85%的教師都能拿到教育教學研究的獎勵。原來我校老師在縣競賽中獲獎都非常困難,根本談不上在市以上的競賽中能拿獎,近幾年來不僅在縣里能拿獎,而且多人拿到一等獎,也有人在市賽上拿一等獎,在市以上的競賽中也能拿到獎。通過獎勵條例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教師自覺地進行教學研究,通過研究也切實解決了一些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此外,還要做好“三個引領”和“三大行動”,這是培養(yǎng)教師自覺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因素。
領導引領。學校領導是教師的榜樣,要求教師做到的,首先領導必須要能做到。學校領導要身先垂范,帶頭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我校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都積極承擔、參加課題的研究,帶頭讀書學習,帶頭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把讀書筆記展覽給全體教師看,每年都有教育教學論文發(fā)表,多數(shù)被評為縣骨干教師、課改先進個人、讀書先進個人等。
典型引領。學校要樹立教育教學研究典型,引領教師開展協(xié)作研究。學校樹立教育教學研究典型,如,我校一名普通教師積極搞教研,堅持寫教學日記,堅持進行教學反思,堅持學習教育著作,堅持思考分析撰寫論文、隨筆,每學期都有論文發(fā)表。在教師業(yè)務學習時,把他的這些資料展示給全體教師看,鼓勵教師向他學習,營造教育教學研究氛圍。
課題引領。以課題組為團隊,引領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研究。以課題為抓手,引領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我校研究的課題都是草根化的,都是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些課題都是教師身邊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參與研究就不覺得課題研究高大、遠離自己。我校開展的“讀、想、議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教師都覺得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課題開始研究階段,只有半數(shù)教師參加了這項課題研究,通過研究,一些教師切實解決了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比原來要好,成績也有了提高,沒有參加課題的教師主動找到校長,要參加課題的研究。后來,所有教師都自覺地參加了研究,通過研究解決了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得到提升,老師們也總結了許多經(jīng)驗,撰寫出了好多篇研究論文,出版了研究專著,研究成果也獲得了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讀書與反思行動。教師要讀書并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尋找工作中成功經(jīng)驗與存在的問題,不斷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我校制定了“教師讀書制度”,規(guī)定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專著,每學期舉行一次讀書筆記展評,教師相互檢閱學習,并評出優(yōu)秀讀書筆記。每月進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每學期每位老師至少交流一次,讀書交流不僅談學習心得,而且還談學習后實際運用,并將讀書心得與運用體會編印發(fā)給全體老師。要求教師對教學及時進行反思,每學期寫教學反思不少于二十次,學期末每位教師選三篇教學反思交學校,教師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不斷推動讀書與反思行動的深入。
微型課題行動。微型課題非常適合一線老師進行研究,切入點小,是典型的草根化研究形式,中年教師要人人有微型課題,人人能出研究成果。微型課題的研究是一線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最好的途徑,因為,微型課題研究的是小事,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事,而且研究的周期短,是短、平、快的課題研究。我校一位中年教師,他在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一直不高,因此,他選擇了“如何提高計算教學效率的研究”微型課題,在計算教學時,他不僅認真研究教材,探究教法,而且還與學生談計算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計算錯誤,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了解學生計算時的思維過程,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研究他的計算教學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教育教學日記行動。要廣泛開展記教育教學日記活動,記日記的過程是對每一天工作進行反思的過程,同時,也是研究資料與成果的積累,對教師的成長益處巨大。堅持寫教學日記,是優(yōu)秀教師的起步,在記教學日記的過程中,教師一是認真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經(jīng)過,二是對教育教學過程進行深刻的反思,三是思考所學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學策略是否得到運用,四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概括總結,分析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成功做法,思考教育的理念支撐;分析教育教學中失敗的地方,思考失敗的原因與對策,寫出今后教育教學的建議。
中年教師被引進了教育教學研究的大門后,經(jīng)過三五年的培養(yǎng),就會把研究變成一種樂趣,研究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就會向著草根教育家的夢想不斷前行,就像草根在春天里一樣,自覺吐青披綠。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九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