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占成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體育課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是為了更好地貫徹教學方針,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具體體現。體育教學不但要注重基本技能、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的培養(yǎng),還要培養(yǎng)他們適應環(huán)境、組織活動的能力。本文主要闡述了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所采用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一、關注學生體育特長的發(fā)展
目前體育課對學生個體關注較少,實行大班教學,以集體為單位進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對體育教育的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學生個體發(fā)展應該受到關注,當然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初中體育教育對學生以后的體育發(fā)展和體育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初中階段處于體育基礎階段,他們的思想意識和體育基礎都是在初中階段形成。
初中階段的教育主要強調的是集中教育,強調團隊精神,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還沒有得到特別關注。對于學生個體體育發(fā)展,體育教師要把體育教學策略制訂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制定長期發(fā)展策略,例如教師在排球課上,根據訓練情況判斷出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能力,讓他們有目的地進行有關訓練。這樣學生就可以發(fā)揮體育特長,感受體育運動的激情。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育才華,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把體育運動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體育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過程中。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fā),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輕松接受新的體育知識,能夠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新課改體育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新知識,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利于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接受所學知識。初中體育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內在聯系的問題,創(chuàng)造師生、生生間相互交流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動。初中體育教師要確保師生之間地位平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保持較高的興趣參與課堂教學。初中體育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加強了交流溝通,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突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倡個性發(fā)展,要理解個性發(fā)展,更多地關注個性發(fā)展。教師提倡個性發(fā)展是根據學生心理特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尊重學生主體感受。這就要求初中體育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掘學生個人潛力,充分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發(fā)掘客體的價值,充分理解教學目標,而不是教師利用教學平臺進行自我展示。教師應該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適當鼓勵和評價,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好奇心,盡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發(fā)揮他們的求索精神。教師教學的指導思想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心理素質、體育能力等進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鍛煉方法的訓練以及一些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學會改造、合理利用教材,提高練習的趣味性
初中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教學經驗選擇適合初中生心理發(fā)展和身體條件的教材,讓學生全心投入體育學習。體育教師要提高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就要針對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處理,通過改變一些運動形式提高學生的愛好和實戰(zhàn)能力。
初中教師對教材進行改造時要堅持以下原則:1.教材內容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fā)展;2.教材內容要科學合理、要具有知識性以及健身性的特點;3.教材內容能夠增強學生體質,具有較強的實效性;4.教材內容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具有較活潑的運動形式;5.教材內容要簡單易學,突出較強的可操作性。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造,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內容必須依據教學場地、器材、學生特點進行加工。體育教師可以適當從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中開發(fā)出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體育文化,以便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有效參與
1.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是促使學生有效參與的基礎。體育教師應明確教材內容編排的意義、任務及目標要求,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抓住教學關鍵,突出教學重點難點。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理清教學思路,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教法要靈活多樣,教學內容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學中教師要從現有的教學場地出發(f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導,以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為前提,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精心設計活動,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2.示范引領,促使學生有效參與。學生掌握技能效果如何?教師講解的情況和示范動作是前提,關鍵還是看學生掌握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如何。因此,規(guī)范的動作示范和簡潔的講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他們差異去組織教學,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相互結合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他們在克服困難過程中,增強意志,從而更好地學會技術動作要領。
六、改變教學理念,更新教育理論
新課程改革要求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能再以教師為中心,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局面,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初中體育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要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新課程改革要求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一個展示才能和個性的空間,以便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
七、結語
終身學習是初中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理念,體育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新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與初中體育教師有著很大的關系,他們肩負著不斷更新教學理論的使命,他們需要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需要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改革活動,提升自己的體育教育教學理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啟成;淺論初中體育教學的教育作用[J];考試周刊;2010(34).
[2] 林葉. 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