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彬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保ā度罩屏x務教育課程標準》)。現代小學作文教學新理念也規(guī)定:“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真”是寫好作文的出發(fā)點,也是作文的生命。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次一上作文課,老師往往會聽見學生的怨恨之言:“又要作文了,討厭!”作文成了他們最頭疼的事情。那么,我們要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其實作文也會變得簡單、有趣,下面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點滴體會: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把“必須作文”變成“我要作文”
1.教育學生從生活中去找寫作素材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給表達出來,就是“我口說我做,我筆寫我心”。我班有70%的學生在寫作前感到沒什么可寫,原因之一就是社會時間、生活積累不足,因此,我經常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在活動前向學生提出觀察要求。我給學生設計的實踐活動有以下幾項:一是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本中挑選一項自己最感興趣、最喜歡做的事,去做一做,寫出這件事的過程和感受。二是讓學生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然后寫一寫自己做家務勞動的過程和感受。三是讓學生上街買一些生活用品或自己的學習用品,把自己購物的過程和所見所聞寫出來。通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活動,讓他們有所得、有所悟,在此基礎上再來寫作,學生就會覺得有東西可寫,從而就會對寫作產生興趣。
2.利用好教材
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文。我每上一個單元,首先就去預習本單元的習作,明確習作要求,把要求分成一些小目標,分到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里面,一課完成一個目標。講課文時,就著重講解,然后進行相關的小練筆,著重練習。學完幾篇課文后,在寫作文,孩子們就有了基礎,就會得心應手了。
3.讓學生多觀察、多表演
有一天,上一節(jié)練習課,我讓三位同學發(fā)本子,其他同學靜坐等待,時間這樣白白流逝好沒意思!我馬上命令:觀察三個同學發(fā)本子的舉動看誰能第一個發(fā)完!話音未落,教室里的空氣流速加快了幾倍,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三個同學的身上,有的手忙腳亂,東張西望,已經轉暈了頭;有的則表現有條不紊,快速自如……觀察完,我馬上讓孩子們將映如眼簾的情景動筆寫下來,孩子們自然就能寫得活靈活現。后來我們又搞了大量的情景作文訓練,學生就不再為作文苦惱了。
4.教師可以多示范指導
小學生向師性特強,教師的習作語言往往是學生追求、向往的最佳范文,它像一盞航標燈,老師走到那里,學生一定走到那里。有一天,我班的勞動委員曾鳳嬌檢查完本班的工地后,看見小個子曾柿森正在吃力地打掃走廊時,他馬上接過掃帚,三下五除二,就把走廊掃得干干凈凈,于是兩人笑笑,就回到教室上早自習。他做得那么自然而迅速!我馬上拿起筆寫成了文章,不用多說,曾鳳嬌同學樂于助人、熱愛勞動的精神樹立到了同學們的心中。于是大家都開始把目光投向了班集體。后來,在一次日記中,李斯旋寫到:我班教室里有一根凳子斷了一條腿,它站在那里不停地哭泣,卓浩軍同學看見了,默默地把它修好。后來,凳子就沖著我們微笑了。這樣的教育不比空洞的說教要強上萬倍嗎?
二、讓學生多寫日記,多讀課外書,多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共識。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我在作文教學中,就讓學生讀寫同步進行,要求學生天天寫日記,天天讀課外書,積累好詞佳句。
人總是有自尊心的,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贊許,哪怕是一個詞“不錯”,他們也能叢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讓孩子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弄不好。每次作業(yè)都應當成為學生的一個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我每周都利用兩次自習時間,請本周日記寫得好的學生上臺朗讀自己的佳作。讀后小作者再談談體會,與同學討論,找出閃光點加以賞析。每次活動,都選比較多的同學上臺朗讀,這樣一來,班上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學習風氣,他們躊躇滿志、信心百倍。一個學期下來,班級總體寫作水平大大提高了。
其實,寫作并不難。內心情感的再現是作文的原動力,只要激起他們最大的習作渴望和熱情,多讀書、善觀察、勤練筆 ,堅持不懈,一定會成功的,作文也會變得如此簡單、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