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幼燕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分享式教法通過師生互動合作的方式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對于培養(yǎng)、鍛煉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有積極意義。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并對高中語文分享式教學運用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能為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成效服務。
【關鍵詞】分享式教學 高中語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093-02
新課改、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不僅要致力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還要著重對其語言運用能力、思維等進行培養(yǎng)與鍛煉,以達到提升教學有效性等目的,構造更加優(yōu)質的高中語文課堂,為學生高考做好知識準備的同時讓其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益處。分享式教學作為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教法,是利用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分享打造趣味課堂,從而使學生在互動分享的過程中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識,提升自身語文綜合素質。下面就分享式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情況加以探究。
一、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高中語文教學涉及內容多、范圍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免出現(xiàn)茫然無措之感,尤其是一些現(xiàn)代文閱讀、詩詞賞析等對學生而言多數(shù)僅是為了提升高考分數(shù),在能力培養(yǎng)與鍛煉上學生并無深刻感覺,這種認知不僅影響教與學,對于語文課堂進一步改革而言也十分不利。對于高中生而言,語文課堂學習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鍛煉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掌握做題技巧、培養(yǎng)鍛煉個人能力的同時運用文學的魅力去熏陶個人情操、啟迪個人心靈,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分享、思考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等,為學生個人成長與未來發(fā)展服務。因此,現(xiàn)今的高中語文課堂,要注重運用分享式教學讓學生養(yǎng)成互動分享的好習慣,以達到提升學習成效和個人綜合素質的目的,從知識層面與精神層面讓學生獲益。
二、高中語文分享式教學運用策略探究
(一)教師直接分享
1.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直接分享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方便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教師在進行諸如現(xiàn)代文閱讀、詩詞賞析、古文鑒賞時,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一起參與文學作品的探討,比如從這篇文章中感悟到了何種情感、個人對文章寫作思路有何感悟,在欣賞閱讀這篇文章時內心有何感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表達,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同時梳理學生閱讀、解題思維,使學生以一種更為高效的方法掌握閱讀技巧與解題技巧,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并鞏固學生興趣與好奇心,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高一語文必修一中朱自清《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賞析,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關于這篇文章作者朱自清的生平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曾經(jīng)學習過的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散文進行對照,讓學生在掌握初步背景的基礎上圍繞作者寫作情感、文章出彩之處、景物描寫特點等進行思考,在學生有了初步認識之后,由教師引導進行直接分享,根據(jù)教師所體會到的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引領作者賞析文章情境,將作者在文章中的悲喜哀樂一一進行賞析,通過師生之間互動分享完成文章的初步賞析。然后,再進一步探究《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所要表達的作者情感知識,要指導學生聯(lián)合時代背景、作者社會境況進行思考,從而對散文中作者情感的細微變化完全掌握,比如文章中“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背后的真意,作者出門后看到荷塘月色美景之時情感的轉變過程,從而通過師生共享合作完成散文的情與景的鑒賞。
2.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利用文章特性通過朗讀、誦讀等方式讓學生體味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像詩歌這些有特定韻律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感知能力、提升閱讀賞析能力的關鍵。教師可與學生配合通過反復朗讀、誦讀的形式去逐步加深個人閱讀后的情感感知,體會到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與意志。比如高一語文必修一中曹操的《短歌行》這篇文章,作為“行”這一詩歌體裁的經(jīng)典代表作,首先要讓學生以多次朗讀的方式體會這一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與氣勢,讓學生在收集整理曹操生平資料的過程中更加深刻的感悟到詩歌中所蘊含的作者個人情感特色,然后通過逐步誦讀、師生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明確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了解曹操詩作中“于悲涼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氣”的風格,并與以往學過的曹操的《龜雖壽》詩篇進行風格情感對比,讓學生按照詩歌賞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完成詩歌的賞析操作,為后續(xù)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做準備,從而達到提升學習成效的效果。《短歌行》這篇文章是學生進入高中后新教材的第一個古代詩歌單元,詩作篇幅短小,又編排在單元的最后一課,因此承擔了歸納賞鑒詩歌步驟與方法的重任,教師通過朗讀、誦讀等直接情感、思維分享操作有助于鞏固學生詩歌鑒賞技巧。
(二)師生聯(lián)系式與合作式分享
1.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成效的提高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因此利用師生之間聯(lián)系式、合作式分享達到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等目標是必然選擇。教學中,教師進行文章解讀時,要立足于語文素養(yǎng)、思維、能力培養(yǎng)層次著重進行考試能力培養(yǎng)鍛煉,將教師思考與理解與學生進行聯(lián)系、分享、溝通,推動分享式教學。比如閱讀鑒賞練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多角度挖掘文章背后真意,感知文章思想與情感,精煉個人語言表達,從而養(yǎng)成一種更為有效的思維方式與學習方式。又比如高一語文必修一王勃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準備,了解駢文、《滕王閣序》等資料,課堂中通過逐段逐句誦讀、分析的方式感悟文章的巧妙用典與簡奧文辭,結合上下文注釋讀準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運用的典故,理解作者寫作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合作完成句子的節(jié)奏劃分、句式誦讀錯落變化等小任務。在完成上述任務之后,小組內部或者班級內部通過個人演練、對比競賽等方式將文章內容轉化為白話文或者口語,將文章中的精華部分轉化為學生心中的語言,課后可布置散文任務,讓學生將文章進行散文擴寫,盡可能的保留原文情感、美景等表述真意,同時鍛煉學生散文寫作語言表達能力與技巧。
2.師生、生生合作共享作為分享式教學的一大主要表現(xiàn),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領者角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互相之間分享個人認知與感悟,積極汲取他人有益觀點與思維,在思維火花碰撞的過程中讓學生從知識、思維等多方面收益。合作共享對于學生而言也有助于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營造趣味課堂,是挖掘學生潛力、提升教學成效的重要舉措。比如高一語文必修一中出自《左傳》的《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文章的精彩之處在于人物語言與情節(jié),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情節(jié)起伏跌宕、生動活潑,很容易吸引學生興趣,但是由于古文賞析理解有一定難度,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文章進行梳理,小組內部學生通過互相合作的形式先對文章講述的故事進行梳理、總結,然后通過逐段逐句對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行培養(yǎng)、鍛煉,要著重對文章中通假字進行劃分,對文章中古漢語常識、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進行總結,關于上述任務要堅持循序漸進、有條有理原則,通過小組內部角色分配、共享合作共同完成。在完成上述任務之后,不同小組之間進行對照、討論,最后由師生共同進行梳理與評價。為增強文章學習賞析趣味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身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深入理解,并對歷史上有著同樣精神的人物進行挖掘;對于燭之武說服秦伯的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的方法進行總結,最終提升教學成效性。
綜上所述,分享式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鍛煉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師生互動、共享合作的方式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值得大力推廣運用。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