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
[摘 要]情感是挖掘潛能的內(nèi)在動力,是塑造靈魂的潤滑劑,思想品德課離不開情感的教育。在小學思品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學,以情激情、以情動人、以情載理、以情啟思,多方位體驗情感,促使品德內(nèi)化。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課 情感教學 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7-045
綜觀小學思想品德課現(xiàn)狀,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課堂上滔滔不絕,板書詳略得當,講解重點突出,然而學生不是從頭到尾忙于記筆記,就是聽得昏昏欲睡,究其主要原因是情感的缺失,從而導致課堂缺乏應有的生命活力。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優(yōu)選有效策略和方法,引導學生多方位體驗情感,從而促使品德內(nèi)化和能力的提升。
一、挖掘教材真情,以情動人,激發(fā)學生真情實感
小學思品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學中的顯性和隱性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激發(fā)學生真情實感,并由感及悟,讓學生真正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的啟迪。
例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父母的難處》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歌曲《懂你》,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然后出示相關話題,讓學生自由選擇,真情流露,講述生活中父母關心、疼愛自己的故事:①在我生病時……②在我被雨淋濕時……③在我夏天熱得睡不著時……④在我遇到挫折困難時……最后,施美悟行,激真情悟真情。讓學生談談自己能為父母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讀懂父母的心、理解父母的愛,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的難處,學會分擔、學會感恩。
二、尊重個體感悟,以情載理,喚醒學生理性沉思
學生作為獨立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感悟、看法、見解,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理解去代替學生的分析理解,而應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注意因勢利導,激情導行,鼓勵學生有所思、所感、所悟,引導學生辨析討論、合作交流,積極大膽發(fā)表自己真實看法,從而喚醒學生理性沉思,升華學生情感,達到“以情促明理,情通則理達”的目的。
譬如,教學《面對欺負和威脅》時,我首先設計“實話實說”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思考:你給別人起過綽號嗎?你喊過別人的綽號嗎?你被別個喊過綽號嗎?當別人給你起綽號和叫你綽號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你覺得起綽號的行為對嗎?然后情景再現(xiàn),模擬表演:在我們?nèi)粘I钪校行┩瑢W愛做小霸王,以欺負他人為樂,比如:霸占同學玩具,乘人不備拉女生辮子、取笑威脅同學、上下樓梯和低年級小朋友搶道、上體育課時有意踩別人鞋跟等……接著,引導學生對照反思,討論交流,大膽表達:通過上面的演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面對欺負和威脅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從而讓學生真正做到情通理達、知行統(tǒng)一。
三、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情知互動,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往往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愉悅的學習情緒和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小學思品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緊扣教學內(nèi)容,巧設角色扮演、實踐操作、辨析討論、游戲比賽等新穎有趣、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快樂、碰撞思維、深化理解、增長才干,促進發(fā)展。
比如,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下《我的勞動感受》時,教師可以當堂讓學生釘紐扣、剝花生、擦玻璃、拖地等,通過親身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零間隔”、真真切切地體驗勞動的歷程,感受勞動的苦與樂,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教學蘇教版思品四年級下《想想他們的難處》時,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用紅領巾蒙上眼睛尋找東西、或單手系紅領巾,或單腿走路,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受殘疾人生活的不易和困難,學會尊重、關愛、幫助殘疾人,從而深化學生道德認識,促進知行統(tǒng)一。再如,教學《綠色小衛(wèi)士》時,可以開展環(huán)保寄語征集活動、組織環(huán)保知識搶答賽、“變廢為寶”作品創(chuàng)意大賽;舉辦“保護環(huán)境、愛我家園”演講、繪畫、征文比賽等,從而加強學生的環(huán)保養(yǎng)成教育,提升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總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情感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真情,以情動人,激發(fā)學生真情實感;尊重學生個性感悟,以情載理,喚醒學生理性沉思;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情知互動,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激活道德潛能,從而讓課堂彰顯出生命的張力和活力。
(特約編輯 左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