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高學奇
◎宋光茂
主題2鄉(xiāng)土情結
[導言]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過節(jié),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xiāng)土情結。對鄉(xiāng)土的記憶總是美好的,每個人對鄉(xiāng)土的思念總是真摯的,而鄉(xiāng)土的味道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載體。
◎王妍
漸漸發(fā)現(xiàn),一個人靜靜待著,會處在一個無味的世界里,使勁呼吸,周圍還是陌生的空氣。除了下雨時飄散的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能觸動我的嗅覺神經(jīng),時間便在這無味的空氣中緩緩消逝。
前幾日,當老家的親戚提著大包小包自產(chǎn)的蔬菜和水果,風塵仆仆出現(xiàn)在家里時,我的嗅覺神經(jīng)瞬間活躍起來。褐皮梨散發(fā)的甜膩香味,溢滿紙箱的西紅柿酸甜味,直躥鼻孔的豆角清香,還有土豆裹著紅泥土的香氣,一陣一陣向我襲來。頃刻間,我仿佛置身于田野,到處是瓜果飄香,蝴蝶飛舞。
我開始懷念起在故鄉(xiāng)的日子。
房頭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唱響清晨第一支悅耳動聽的歌。我睜開惺忪的雙眼,窗外的晨霧已悄悄捎來經(jīng)雨水滋潤過的翠葉、野花和青草充滿活力的清新味道。
迎著晨曦,奶奶點燃灶窩里放好的干柴,開始做早飯。雖然村里大部分人家早已使用方便快捷的電飯煲了,可奶奶依然喜歡用傳統(tǒng)方法——甑(音zèng)子蒸。奶奶說,甑子蒸出來的飯吃著才有米飯的清香和甘甜,讓人回味無窮,一輩子也忘不了。每當這時,廚房里總是氤氳著白米飯的醇香。
院里的空地都被奶奶利用起來,不用出門就能吃到新鮮蔬菜。韭菜、小白菜、豌豆尖、蔥、辣椒,沒有施過化肥,靠肥沃的土壤和純凈的雨水自然生長。想吃什么,到院里摘,清水一洗,鍋中一炒,加了佐料,便是美味佳肴。
飯菜的濃香與煙囪里飄出的縷縷炊煙飄蕩著、飛舞著、旋轉(zhuǎn)著,奔向遠方,像在召喚親人回家團聚。
吃過早飯,我扛著水瓢,跟隨奶奶到離家不遠的菜地里澆水、拔草,既能與可愛的瓜果蔬菜親密接觸,又能盡情揮灑勤勞的汗水??柿耍秃忍镞吀蚀嫉南?;累了,田埂上一坐,迎接你的是宜人的稻花清香。你只需閉上眼睛,便能與這山水融為一體。
午后,搬個凳子到柿子樹下乘涼,聽奶奶講我小時候的趣事。院墻邊,老母雞帶著小雞在嬉戲,小白狗耷拉著腦袋依偎在奶奶腳旁。熱流暗涌,樹影婆娑,恍惚間,我似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笑得一臉燦爛的我陶醉在老鷹抓小雞的游戲里??諝庵酗h浮著糖果一樣的甜蜜味道,一如我的童年。
當夜幕降臨,蟋蟀、田蛙紛紛唱起歌來,附和著此起彼伏的狗吠聲,連月亮的心也被攪亂了,月牙兒不再遮遮掩掩,露出了大半個臉,照得村莊更加明亮。當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墜入夢鄉(xiāng)時,各種植物在白天吸收養(yǎng)分,夜里就加速生長,空氣里滿是草木汁液散發(fā)的鮮美味道。
是故鄉(xiāng)的水土養(yǎng)育了我,故鄉(xiāng)有愛,有家的味道。故鄉(xiāng)才是我魂牽夢繞的真正家園。
選自《大公報》,略有改動
點讀
鄉(xiāng)村的味道對于城市人是頗具誘惑力的。老家親戚帶來的各式蔬果,一下喚醒了作者的嗅覺記憶。文章接下來便按從早到晚的時序,集中筆墨寫故鄉(xiāng)的味道,以獨特的角度把一個美麗鮮活的故鄉(xiāng)呈現(xiàn)于我們面前,抒發(fā)了作者的懷鄉(xiāng)之情。
◎高學奇
故鄉(xiāng)的味道,就是紅薯的味道。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是紅薯養(yǎng)育了我的故鄉(xiāng)人。
紅薯可在春夏兩季種植。深秋時節(jié),夜長晝短,天氣變涼,紅薯已停止生長,這時春紅薯和夏紅薯都要開始收了。紅薯是高產(chǎn)作物,所以生產(chǎn)隊每收一塊地里的紅薯,一家都要分得百十斤或者幾百斤。鮮紅薯好吃但不易貯存,特別是在收和分的過程中,都程度不同地碰破了紅薯皮,又加之深秋之后,氣溫越來越低,紅薯很容易霉變壞掉。
這時每家都要往地窖里存放一部分紅薯。其余的紅薯少部分加工提取出紅薯粉面,制成了粉條,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都要被加工成薯干,因為紅薯曬干后便可經(jīng)年存放。鮮紅薯加工成薯干的過程非常麻煩,最笨的辦法是拿住紅薯用刀一片一片地切,這樣又慢又累,并且切出的薯干厚薄不均。后來有聰明人發(fā)明了切薯片的工具。這種工具在當?shù)亟小巴谱印?,將木板的一頭掏個手掌一樣長的洞,然后將刀具安放在洞口,刀具的兩端固定在木板上即可。切薯干時把“推子”放在長條凳子上,人坐在“推子”的另一頭,拿著紅薯往“推子”的刀具上推一下就出來一片薯干,這樣堅持用力反復地推,一個個紅薯就變成了一片片紅薯干。鮮薯干加工出來,濕度很大,是不能存放的,必須趁著晴天馬上把薯干運到地里或者山岡上撒開,摞在一起的還要一片一片地擺開。若是晴天,得三四天才能曬干;若是碰到陰天下雨可就麻煩了,只要有雨,哪怕是半夜正在熟睡,也要立即起床去收薯干。白天還好辦一些,晚上就得拿著手電筒、提著馬燈冒雨把薯干一片一片地撿回來。如果天不放晴,淋雨的薯干放在家里一兩天就要霉變,霉變的薯干連豬狗都不吃,只有扔掉。實際上,秋雨連綿的日子是不少的,莊戶人家要在風雨中奪糧,在風雨中掙碗飯吃真是不易啊?;仡櫴占t薯的全過程,每一個紅薯、每一片薯干被農(nóng)家人摸了多少遍、拿了多少回是無法統(tǒng)計的。
深秋之后,紅薯已經(jīng)收完,小麥也已種了,這時候就進入了一年當中最長的一段農(nóng)閑時間。由于地窖里的紅薯不能長期存放,所以鄉(xiāng)親們的飲食就要以紅薯為主。在故鄉(xiāng),紅薯有多種吃法,蒸紅薯、煮紅薯、燒紅薯、烤紅薯都很好吃。紅薯干煮熟吃或熬粥時放幾片味道也很好,不過更多還是加工成面粉,和其他面粉摻在一起做成饅頭、面條之類的食物。在那崢嶸歲月里,真是“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啊。
紅薯的味道香甜鮮美,但一日三餐頓頓吃紅薯,好味道就會越吃越淡。不過變換著花樣做紅薯飯,再輔之雜糧,這樣的飲食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是“餓了香,飽了臭”嘛。當一個人饑腸轆轆時,吃什么飯不香?現(xiàn)在從城市到鄉(xiāng)村,溫飽早已不成問題,吃飯講究營養(yǎng),穿衣講究高檔。偶有親朋好友聚餐,見到紅薯,我總要搶先拿幾塊吃幾口,那味道依然清香、依然甜美,那味道輕而易舉地就把我?guī)Щ亓斯枢l(xiāng),帶回了那個年代,酸甜苦辣驟然涌上心頭……說到底,紅薯的味道,還是家的味道。
如今,我們已經(jīng)遠離故鄉(xiāng),在城市生活的觥籌交錯中,享用各種美味。但是每當我看到紅薯的時候,都會倍感親切,想起故鄉(xiāng)的味道。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點讀
文章主要回憶了故鄉(xiāng)人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如何用紅薯來解決吃飯問題的情形,表達出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對紅薯的喜愛、贊美之情。作者運用通俗的語言進行了形象的描繪,把生活的苦與紅薯的甜形象、真實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告訴人們做人不能忘本的道理。
◎宋光茂
年輕時,一味貪戀外面的世界,不懂鄉(xiāng)愁,品不到鄉(xiāng)愁的味道。及至上了些年紀,鄉(xiāng)愁在心田里萌芽了,鄉(xiāng)愁的味道愈益散發(fā)開來。年紀越長,鄉(xiāng)愁的味道越濃烈起來,鉆到你骨子里,附到你的肺腑上,融入你的血脈里?;蛟S“葉落歸根”的愿望正是由鄉(xiāng)愁自然生成的吧。
我試圖用酸甜苦辣,或者它們某種混合的味道,來述說鄉(xiāng)愁,但又覺得無一恰切?;蛟S鄉(xiāng)愁的味道壓根兒就不是生理的感受。每當有家鄉(xiāng)的人來,我最希望他帶來一桶家鄉(xiāng)的泉水。我是思戀家鄉(xiāng)泉水沁人心脾的清爽和淺淺的甘甜嗎?不是。母親在世時,一見到新挑回家的泉水,就趴在水桶邊“咕咚咕咚”地喝個夠,一年春夏秋三季皆如此,一直喝到80多歲高齡。泉水寄托著我思念的味道!
小時候,我最喜歡在泉邊玩耍。那是用巨石壘成的深約一米的長方池,泉水從泉眼里不動聲響地翻涌出來,又從巨石間的縫隙里擠出去,在巨石下面沖出一方水灣,泉水流出水灣,匯入村前的那條小河。每到夏季麥收時節(jié),我和小伙伴們把麥秸一截一截地插起來,連到一人多長,把一端放到泉池里,站在泉邊巨石上用麥秸吸吮那新涌出的泉水。泉水的甘冽和著麥秸的清香,把我們這些調(diào)皮的孩子們個個都定在了那塊巨石上,微微瞇上了眼睛,享受著,如同嬰兒吸吮著媽媽的乳汁,一直吸到肚子撐了才回過神來。家鄉(xiāng)的泉水里帶著多少童年幸福的味道!
等到上了初中,泉水的童趣已被學業(yè)的壓力覆蓋了,但我每天仍然離不了泉水的浸潤。村里沒有初中,每天凌晨我和同學們經(jīng)過泉邊,翻過一座山梁,到三四里外的鄰村上學。一早起來,從不在家里洗手洗臉,而是來到泉邊,蹲在泉池邊上,用手捧住嘩嘩的泉水潑在臉上,頓覺清醒,如同補上了睡眠的不足。古人說“糊涂臉水聰明枕”,用我家鄉(xiāng)的泉水洗臉卻不然,它立時讓人清醒。走上工作崗位后,家鄉(xiāng)的泉水更讓游子保持聰明不糊涂,因為自己的起點就浸泡在那池泉水中。
冬季的凌晨,泉池上總是罩著一層水霧。我們在泉水灣邊洗臉,用手輕輕撥弄著水霧,就感覺到泉水的溫度,掬兩捧沖到臉上,臉上暖暖的。那時候,身上也不帶手巾,甩甩雙手,往臉上抹一把,就趕路了,臉也從沒皴過。這也不知是泉水的緣故,還是年輕的緣故。
家鄉(xiāng)的泉水,沒有濟南趵突泉水的聲勢,沒有杭州虎跑泉水的蜿蜒,沒有黑龍江五大連池的神奇,但它匯聚了沂蒙山脈的膏澤,是廣納而涌的自然恩賜。代代相傳,祖上正是看中了這一池泉水,才從山西遷徙落根于此的,并將此地命名為“釜泉”,意即泉水像開了鍋般翻涌的地方。祖上為農(nóng),竟也有這般文化,初念及此事,甚感驚嘆。
如今,泉水仍在日夜不歇地翻涌,但自父母雙逝后,我就少了很多回故鄉(xiāng)的機會。已經(jīng)許久不曾品賞家鄉(xiāng)泉水的味道了,泉水留給我的鄉(xiāng)愁,融進了往事追憶的無奈中,時光流逝的惋惜中,故鄉(xiāng)訴說的惆悵中。
選自《人民日報》
點讀
本文生動地描述了與故鄉(xiāng)泉水之間的親密關系,表達出了濃濃的鄉(xiāng)愁。作者抓住了自己在小時候、初中時、參加工作后幾個階段與泉水親密接觸的情形,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故鄉(xiāng)、對故鄉(xiāng)泉水的深厚感情。
本欄供稿/杜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