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軍
摘要:識字是閱讀的基礎(chǔ),《小語大綱》中規(guī)定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3500個,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學會1200個,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一些簡解。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69-01
1.識字教學要遵循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
識字教學的對象是學齡初期的兒童,他們只有6―7歲。心理學研究證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的具體的有趣的東西,記憶力比較強,但易記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樣是通過與他們的心理特征相適應的內(nèi)容和方法而獲得知識,產(chǎn)生興趣的。
我們教學生識字,切不可忽略這一普遍的規(guī)律性的特點。識字教學要從內(nèi)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為兒童接受新知識提供方便。比如,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教學難點要分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使兒童喜聞樂見,易于接受,易于記憶。如漢語拼音,是一個個毫無意義可言的表音符號。死記硬背固然也能讓兒童掌握,但耗時多精神壓力大,不可取。教材的編者為此在不斷地加以改進,為漢語拼音字母設(shè)計出了越來越便于教學的圖像。
識字教材內(nèi)容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字形要由簡單到復雜,要配上色彩鮮艷的圖畫,兒童就樂意學。漢字中幾十、上百的獨體字,字形簡單,又有獨立的意義,便于用圖形表達字義,有不少獨體字還是以后學合體字的組成部分,看圖識字便應運而生,經(jīng)久不衰。低年級的課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要有點故事性、趣味性,讀起來瑯瑯上口,再配上插圖,圖文并茂,就能吸引兒童。
2.根據(jù)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diào)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xiàn)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xiàn),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chǎn)生神秘感,同時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靈魂。綜合實踐活動本身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為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提供條件。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語文實踐,學生的活動領(lǐng)域可以從校內(nèi)走向校外,活動的內(nèi)容由教材拓展到社會與自然,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
4.多鼓勵,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這樣既擴大了認字量,又不斷鞏固課內(nèi)所認的字。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認字樂園",隨時將課外認的字剪貼成冊;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識字袋",隨時將課內(nèi)外認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經(jīng)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有的老師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有的老師每周設(shè)立"識字交流時間",一周圍繞一個專題(如,蔬菜、水果、花草樹木、動物、姓氏、文具、玩具、用具、電器、商標、廣告、路牌、書籍報刊、影視節(jié)目、熱門新聞(學校的、社區(qū)的、國家的、世界的,像十八大召開,巴以沖突),交流識字成果……實踐證明,只要老師有激勵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不斷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無論是城市的還是農(nóng)村的學生,在這方面都有令老師、家長吃驚的表現(xiàn),兩年認識1800個字的目標一定會輕松完成。
5.課堂上不斷復習,鞏固訓練
當堂采取多種方法復現(xiàn),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識,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認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xiàn),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多次見面。根據(jù)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guī)律,當堂和認字之后兩三天內(nèi)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學生認字,千萬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邊學,一邊丟。要重視在合作中、游戲中、活動中鞏固認字。比如,同位或小組中比賽誰認得快、記得牢,發(fā)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等游戲的方式在興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比如,教師自編句子、兒歌、謎語,再鼓勵學生從身邊、從書報上找到剛認的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及時鞏固認字??傊J字教學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計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上,力求做到當堂認識,當堂鞏固。
6.在運用中鞏固識字
不管怎樣的練習不可能一勞永逸。從適應的角度來看,用則進廢則退,此時學會記住的字詞,如果長久不使用,也是會忘的。只有經(jīng)常運用,才能在大腦里留下永遠的記憶痕跡,最終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因此,必須加強運用性的言語活動,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鞏固生字詞。
總之,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但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不管什么時候,我認為把學生的識字興趣必須放到首位。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變化識字方式,多鼓勵,常鞏固,相信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就會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