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川(河南省尉氏縣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南 開封 475500)
中醫(yī)辨證治療多發(fā)性子宮肌瘤的療效觀察
劉西川
(河南省尉氏縣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南 開封 475500)
目的 探究對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患者予以中醫(yī)治療方法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接受治療,實驗組根據患者患病類型進行中醫(yī)辨證的方法接受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子宮肌瘤的大小。結果 實驗組患者接受中醫(yī)治療的整體療效好于對照組。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子宮肌瘤大小均顯著縮小,實驗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子宮肌瘤體積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yī)辨證的治療方法對于子宮肌瘤患者的整體療效較為顯著,可廣泛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
中醫(yī)辨證;多發(fā)性;子宮肌瘤;療效
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疾病,其主要發(fā)生在育齡女性群體中,發(fā)病率為25%到35%之間,并且在40歲到50歲之間的年齡段發(fā)病率最高。在中醫(yī)學領域,中藥治療的方法能夠改善子宮肌瘤的臨床癥狀,并能夠極大程度保留子宮的各項功能[1]。我院予以子宮肌瘤患者中藥湯劑的治療方式,能夠獲取較為顯著的療效,具體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以及《中醫(yī)婦產科學》所規(guī)定的子宮肌瘤診斷標準,經過B超檢查已經確診。實驗組年齡30~58歲,平均年齡(45.3±6.4)歲,病程3~25個月,平均病程(8.7±3.5)個月,子宮肌瘤體積大小2.5 cm×1.7 cm到5.5 cm×4.3 cm;對照組年齡32~60歲,平均年齡(44.3±5.4)歲,病程1~24個月,平均病程(9.7±2.5)個月,子宮肌瘤體積大小2.3 cm×1.8 cm到5.4 cm×4.3 c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接受治療。月經開始第一天便服用藥劑,12.5 mg/d,在每晚入睡前使用涼開水服用,服用藥劑后2 h內禁止喝水。
實驗組按照中醫(yī)辨證的治療方法服用不同的中藥湯劑。具體詳情見討論。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以及子宮肌瘤的大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實驗組總有效率25例(83.33%),高于對照組的17例(5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n(%)]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肌瘤體積大小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子宮肌瘤大小均顯著縮小,實驗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子宮肌瘤體積(10.05±8.45)cm3明顯小于對照組(14.55±5.75)cm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肌瘤體積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肌瘤體積對比(±s)
組別 n 肌瘤體積(cm3)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0 16.26±10.52 10.05±8.45對照組 30 15.88±10.35 14.55±5.75 t -- 0.141 2.412 P - - 0.888 0.019
子宮肌瘤臨床癥狀為婦女腹部有包塊,其中可能伴有陰道流血、腹痛以及腹脹等癥狀。雖然子宮肌瘤疾病具有多樣性,但是其患病原因主要為氣滯導致的血瘀內結。中醫(yī)治療遵循“留則攻、結則散”的治療原則,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2]。
按照中醫(yī)辯證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氣機郁滯。主要癥狀為小腹脹氣,積塊柔軟,痛處不為固定。舌苔呈現(xiàn)白色狀并且溫潤[3]。主要使用中藥為:木香10 g、丁香15 g,三棱25 g,機殼15 g,青皮10 g,小茴香15 g。出現(xiàn)帶下過多需要多加茯苓15 g,苡仁15 g,白芷10 g;出現(xiàn)月經不調癥狀需要加入丹參20 g,香附15 g;出現(xiàn)腹痛癥狀需要加入延胡索15 g,田七15 g;其二,氣滯血瘀。主要癥狀為積塊堅硬,患者面色黯淡,肌膚無光澤,出現(xiàn)月經量過多或者是月經延后,舌質偏紅,并呈現(xiàn)出淤點狀,脈象較為沉澀。主要使用桂枝15 g,云苓20 g,丹皮20 g,芍藥15 g,桃仁15 g[4]。出現(xiàn)月經不調或者是崩漏不止的癥狀需要加入蒲黃15 g,五靈脂20 g;出現(xiàn)月經過少或者是必經癥狀需要加入牛膝20 g,澤蘭15 g,乳香15 g,沒藥15 g;出現(xiàn)包塊明顯的癥狀需要逐漸加入水蛭或者是蟄蟲等;其三,痰濕阻蘊。主要癥狀為下腹部出現(xiàn)包塊,并且有時出現(xiàn)陣痛,帶下情況較多,患者體質偏寒則出現(xiàn)帶下較多且呈粘膩狀,患者體質偏熱帶下則呈現(xiàn)出黃色黏膩狀,有臭味,胸悶急躁,口渴發(fā)熱,尿黃且少。主要使用中藥為制半夏20 g,茯苓15 g,青皮10 g,蒼術10 g,甘草10 g,三棱10 g,香附10 g,木香10 g。脾虛著需要加入黨參15 g,白術10 g;帶下泛黃患者需要除去香附,蒼術,同時加之敗醬草15 g,紅藤15 g[5]。
綜上所述,中醫(yī)辨證的治療方法對于子宮肌瘤患者的整體療效較為顯著,可廣泛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
[1] 魏 穎.中醫(yī)辨證治療子宮肌瘤40例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23):84-85.
[2] 時 娟.米非司酮聯(lián)合桃紅四物湯治療子宮肌瘤96例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8):4774-4775.
[3] 金美琴,高莉莉,沈影超,等.保陰煎治療血熱型月經過多的規(guī)范管理及安全性評價[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9):20-21.
[4] 徐 琳.王加維中藥治療卵巢囊腫案[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3,35(6):29-2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273
B
ISSN.2095-8803.2016.08.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