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茅家梁
跟“督郵”持久掰手腕
文_茅家梁
一本《三國演義》,最讓人解氣的就是“張飛鞭杖督郵”這一回。盡管《三國志》和《典略》都證明實際上這是個“冤案”,動手鞭杖督郵的恰恰是劉備,而老百姓卻不太計較“歷史的真實”——“誰打也是打,這種道貌岸然、索求賄賂的家伙誰都打得”?!把惨暋惫賳T所謂的威嚴、公信、廉潔的形象被“鞭杖”得一塌糊涂。
督郵,漢代郡守的重要佐吏,掌督察糾舉所領縣的違法之事。從制度上來講,督郵“巡視”,這種主動出擊、實地調(diào)查,應該可能改變單一的坐等吏民檢舉的被動局面,沒料到,這個督郵卻非常貪婪而惹人討厭,輕而易舉就讓被“巡視”的芝麻綠豆官當眾“鞭杖”,可見,當時這種“巡視制度”也委實孱弱得驚人了。
一旦巡視的官員把嚴肅的工作當作假公濟私的手段,縱使他如何義形于色,其實也是腐敗者的同類。沆瀣一氣,為虎作倀,就更容易衍生新的腐敗。我們現(xiàn)在的巡視制度借鑒了古代一些做法,卻又并不滿足于解決一些老祖宗不能解決的弊端,這就是民心所望。
認真負責的“巡視”確實是防止“帶病提拔”的重要監(jiān)督方式和渠道。巡視制度比起日常紀檢,無論是處罰力度,還是查獲率都大大提高。但是,如果肩負巡視之責的領導本身就沉疴纏身,與人家同病相憐,那是斷斷巡視不出什么名堂來的。至多,無非是碰到難得的“機遇”,鼓動被巡視“對象”從肋排上抖索幾只銅板出來,干一兩件讓大眾舒一舒雙眉的事,做做門面。
有些巡視人員與當?shù)氐墓賳T本來就是“利益共同體”,心照不宣,渺渺茫茫地說教而已;假如碰上的是“吃獨食”的外地佬,或不識時務而吝慳銀子的,保管三下五除二,手到擒來。腐敗的“巡視”人員畢竟要比一般人更清楚許多腐敗的招數(shù)?,F(xiàn)在個別地方的巡視工作,只“視”對象的“政績”,只要人家“識趣”,就網(wǎng)開一面,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態(tài)度曖昧,認識模糊,行動遲緩。他們比被縛在樹上的“督郵”要溫柔、機靈得多了。紙醉金迷,似隙風侵肌,不覺其損,卻是極厲害的輻射。
魯迅先生早就在《三閑集》說過,“革命的完結(jié),大概只由于投機者的潛入,也就是內(nèi)里蛀空”。譬如最近被“雙開”的山西省委委員、省委巡視組原組長劉向東,自己就是個大貪官,自然要嚴重違反巡視紀律,“不經(jīng)意”地泄露巡視工作秘密了。
由于共同的嗜好,如果“劉巡”穿越到古代,跟“督郵”來一番表面上的腕間較量,肯定先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再就是不戰(zhàn)而敗,與老前輩握手言歡。權(quán)力之間的制約關系、制衡關系統(tǒng)統(tǒng)喪失,取而代之的是為了掩蓋齷齪的權(quán)力結(jié)盟,從而大大化解了權(quán)力運用中的各種風險?!皠⒀病敝鲬摫会斣趷u辱柱上接受“鞭杖”。
“劉巡”跟歷史上的有些“督郵”一樣,本身就不是堅決反對貪污的清官廉吏,只是因為自己偽裝得巧妙或上級的“走眼”,才披上了“綬帶”,當上了“巡視”一方的領導,并不是鉆進了“鐵甲列車”。最近,“劉巡”等人的被懲處,再次彰顯了中紀委將反腐視線投向“巡視”官員自身,自我 “開刀”的決心。
“唯無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凈者可以凈人?!碑斎唬覀円驳每偨Y(jié)自己的教訓,徹底解決誰來監(jiān)督巡視者的問題。通過對巡視系統(tǒng)自身的監(jiān)督,及時把害群之馬清理出去,防止其干擾反腐大局。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真正崛起,亟須發(fā)現(xiàn)和選拔更多基礎扎實、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良好素質(zhì)的優(yōu)秀巡視人才。
見過書法家左右開弓同時寫兩種字體的,但是沒見過雙眼有左視東、右視西的特異功能的。搞巡視工作的,尤其是領導干部,應該一門心思反腐敗,在內(nèi)心持久地跟《三國演義》里的督郵掰手腕,毫不松懈,常勝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