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鳳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的標準也在隨之發(fā)生著變化,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育界也在積極地進行著素質教育,推動著新課程改革。本文將簡單談談自己在新課改革下是如何進行高中地理的教學的,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20-02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地理 “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學習對終生發(fā)展有用的地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是其核心目標。為了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此,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在新課程標準指引下是如何實施高中地理教學的。
一、注重優(yōu)化教材內容
我們學生用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新教材內容中閱讀材料、案例、活動所占的比重很高,對其深入分析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
1、對教材內容拓展和提高的案例內容。對這一形式的案例可進行大膽的課堂刪減或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如《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一節(jié)的內容就有三個案例,生物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變化過程、東北森林變化導致了環(huán)境的整體變化。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保留了“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變化過程”,對其他案例內容采取了課堂刪減,只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在課余時間完成,以拓寬學生的視野。
2、為豐富教學內容所出示的閱讀。對教材所述原理起詮釋、實證、應用的作用,為學生探究問題提供素材。教師應充分用好這些案例,突出其典型性和說明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案例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出結論,并對結論進行再論證,探究活動的進行讓學生在“做”中“學”,不僅獲得了地理知識,更懂得了方法。如第一章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這部分知識,有一個閱讀材料——到哪里尋找外星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其作為本內容的導入材料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識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等。
二、更新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教師應重新審視自己、挑戰(zhàn)自己、完美自己,迅速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新轉變。
1、由重教師為中心的“教”向重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學習”轉變
新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高高在上的教師無法建立良好課堂氛圍,高素質人才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者,離開合作探究將一事無成。教師應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總設計師,深入學生心靈、學習過程,與學生合作探究,建立朋友型、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關系。
2、從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向發(fā)展學生個性轉變
新課標改變了過去整齊劃一的課程體系、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與教學評比,實行教學目標多梯度、多層次,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教學評估的多樣性,對教材的處理可以從學生心智出發(fā)進行增刪等。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實現(xiàn)以知識為中心的地理教學轉向發(fā)展學生個性的課堂教學。一句話,以學生自我發(fā)展為本,決定教學需求。
3、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變
過去地理教育用地理專家型的學習要求來要求所有學生,要把每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地理學家 ,課程結構體系龐大,邏輯嚴密,推理性強 ,內容偏難,因而造成學生負擔過重,談“地”色變。新課標突出重視地理知識與現(xiàn)實相結合,重體驗探究過程與方法,重愛國主義情感和地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使得我們教學要面向全體,重在教會一切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做事。
4、由傳統(tǒng)教書匠向地理教育的實踐者、研究者轉變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睘榇耍乩斫處煶颂ぬ崒嵉貜氖碌乩斫虒W實踐外,必須對地理課程設置,地理教輔資料的編寫,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地理教學方法的改進等諸多領域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由一個教書匠、傳聲筒發(fā)展為一名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型教育專家。
三、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教學方法
基于以上教育理念,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新教法,切實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勢在必行。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認真學習新課標,建構新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德國近代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如果自己還沒有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別人?!币虼?,在課改的大潮中,我們每位地理教師都需要有全新的理性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深入學習地理新課標,在與課標的愉悅對話中去領悟教學智慧,把握新課標的精神,獲得行動研究的啟示,大膽走向新課程,切實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而忽視學生個性發(fā)展、價值觀形成等的傾向,處理好地理“雙基”的定位,讓每一個學生愛學、好學、樂學地理。
2、切實實踐新課標,弘揚個性,活躍地理課堂教學
首先,不打無準備、無把握的仗,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上臺”,“高高興興進課堂,滿意地走出課堂”;其次,避免“唱獨角戲”、“滿堂灌”,重視與學生合作學習,形成民主平等、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再次,常教常新,大膽創(chuàng)新 ,借鑒其他學科教學方法,力求準確、 新穎、可行 。
3、搞活第二課堂
(1)參觀、考察、調查。本校位于鄉(xiāng)村,結合本校有利的地理位置條件,組織學生參觀、考察河流地貌,參觀青山梯田等。(2)辦地理手抄報 、攝影展。各班建地理手抄報興趣小組,在教師指導下自行編輯、發(fā)表;充分利用學生的手機,辦地理攝影展,交流心得體會。(3)開展研究性學習,如寫《息烽紅巖葡萄的區(qū)位優(yōu)勢及紅巖葡萄發(fā)展對當?shù)氐囊饬x》,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學以致用的樂趣。(4)課外寫作。指導學生制作課外知識卡片,撰寫地理小論文。(5)建地理興趣小組,舉辦地理知識競賽。
4、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加強集體備課,重視聽課評課,教師間互相交流課堂教學經(jīng)驗,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同時積極開展教研課題研究。如《多媒體教學與地理課堂教學效率》這一課題,可人人參與。在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寫讀書筆記,寫教學經(jīng)驗,寫自己對某一地理問題的看法 ,寫教研專題總結等等。這些活動都有助于地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士軍;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高中地理[J];現(xiàn)代教學;2008年12期
[2] 朱蘭萍;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內容的教學探索[J];文教資料;2006年03期
[3] 余 平;淺淡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