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市檳榔小學(361004) 劉 蓬
推論策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福建廈門市檳榔小學(361004) 劉蓬
“推論”策略是用已知的條件或證據(jù),通過一個合理的邏輯程序進行加工,對情節(jié)的可能走向進行先行判斷。它易與“預測”策略相混淆,其實兩者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推論策略的使用要建立在能夠正確關(guān)注并提取具體信息能力的基礎(chǔ)之上,而借助推論策略的運用,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語文思維能力的訓練,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閱讀能力語文思維推論策略
“推論”策略是一種重要的閱讀策略,指用已知的條件或證據(jù),通過一個合理的邏輯程序進行加工,以對情節(jié)的可能走向進行先行判斷。以推論策略進行閱讀指導在目前來看雖是新興事物,但實際上它卻是早已非常普遍使用一種閱讀策略。所有閱讀無礙的讀者在閱讀有情節(jié)的文章時都會不自覺地進行推測。推論所要求知的,往往是讀者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推論”策略與“預測”策略都是做先行判斷的過程,都是一種推理。相比較而言,推論更注重對已知線索的分析,遵從邏輯進行猜想,而無從驗證結(jié)論正確與否,即推論是對“可能性”進行推斷的過程,它只能發(fā)生在閱讀過程中,或者閱讀完成之后。
盡管許多讀者都能夠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推論,但推論的水平卻參差不齊。有些讀者的推論有理有據(jù)、絲絲入扣;有的讀者卻在故事中迷失方向,做不出什么有意義的推論,僅憑直覺判斷,或人云亦云。因此,將“推論”作為一種策略來練習,使學生將此策略融入自己的閱讀實踐中,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依據(jù)自己在課堂中的實踐,總結(jié)出一些推論策略的訓練方法和路徑,培養(yǎng)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通過信息進行直接推論的能力。
文章的主題,有時直接在題目中揭示,有時則體現(xiàn)在文本的中心句或過渡句中。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先以紅筆標注出關(guān)鍵句,再進行統(tǒng)整,并借此關(guān)鍵句完成推論策略的訓練。例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白鵝》一課,筆者先要求學生畫出文章的中心句,明確作者全文旨在表現(xiàn)白鵝的“高傲”。然后,教學第三自然段“鵝的叫聲”一節(jié)。作者提及“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我請學生思考:鵝的厲聲叫囂究竟想表達哪些內(nèi)容呢?兩個學生分別填出兩種答案:一是“你是哪位?不要靠近這里”;二是“這是我的地盤,請你走開,否則我對你不客氣”。筆者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答案更好。一個學生認為:“第一個答案顯得更有禮貌?!绷硪粋€學生認為:“第二個答案才符合性格高傲的人的語言特點。”顯然,后者根據(jù)文章的中心對白鵝的語言進行合理的推論,這樣的推論更趨于合理。
在語文課堂中的“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詞語意思”“為課文續(xù)寫”“讀課文,談?wù)勀愕目捶ā钡葐栴}模式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推論的策略。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小木偶的故事》一課,課后要求續(xù)寫故事。要完成續(xù)寫,除了要引導孩子充分發(fā)揮想象以外,更應(yīng)引導他們注意前文的信息。在續(xù)寫時,有一個學生這樣寫:小木偶又在街上碰到了小紅狐,這次小紅狐主動把包還給了小木偶,兩人成了好朋友。講評時,筆者請孩子們分析,這樣推論合理嗎?為什么?有的孩子說:“小紅狐性格狡猾,如果沒有不得已的原因,應(yīng)該不會主動發(fā)生轉(zhuǎn)變?!痹谒膯l(fā)下,又有一個學生說:“可以再設(shè)置一個促使小紅狐變化的事件,這樣就能把續(xù)寫寫得更自然、更合理。”如此,由小紅狐狡猾的性格特點,推想出小木偶會想辦法再次找到熊警官和老木匠,證明背包是自己的,這樣的推論比之前所寫更精彩。
文本中的圖表往往潛藏著大量信息,不能忽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圖畫和分析圖標的能力能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其能力的發(fā)展。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從繪本開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墩l吃了我的粥》(如右圖),講述了小熊不愿吃粥,于是熊媽媽每天將粥放到林中的樹樁上給“魔鬼熊”吃,小熊心中疑惑“魔鬼熊”真的存在嗎?筆者執(zhí)教時,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推想。學生分成兩個陣營:一部分認為“魔鬼熊”真實存在,另一部分認為“魔鬼熊”是熊媽媽杜撰出來嚇唬小熊的。而“魔鬼熊”究竟存在不存在呢?如果不存在,那又是誰每天吃光了放在樹樁上的粥呢?有細心觀察的孩子,逐漸能從圖畫中找到樹樁附近不時出現(xiàn)的各種小動物,(如下圖)從而進行推論——小動物們悄悄把地粥吃光了。
許多文章,在閱讀時若能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了解其當時的心境,就能更好地體會文章中所傳達的情感,古詩教學尤其如此。如,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教學時筆者說:“黃鶴樓本是在長江邊上的繁忙的港口,江面上應(yīng)是千帆競發(fā),為何詩人只看到孤帆呢?這要聯(lián)系詩人與孟浩然的關(guān)系來推想。李白與孟浩然是好朋友,對李白來說,孟浩然年長,且先于他出名,亦師亦友,是他非常崇拜的人?!庇辛诉@樣的背景介紹,學生便能推出“雖然江面有很多船只,但李白心中只有孟浩然所乘的這一艘而已”這樣的結(jié)論。也有學生認為,也許是孟浩然離開的時間太早,在清晨,所以其他的船只都還未啟程。這當然也是有可能的推論。
讀偵探小說,無論是誰,都會對情節(jié)猜測一番,并努力找到足夠的證據(jù)驗證自己的推論。筆者曾組織班上的孩子進行《海底兩萬里》的課外閱讀活動。小說一開始,作者便設(shè)置了懸念——不明海洋生物出現(xiàn)。這生物究竟是什么?強烈的好奇心使得孩子們開始根據(jù)找到的信息進行推論。筆者請學生將自己覺得可以用于推論的已知信息進行列表。他們列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它體積特別龐大,甚至比鯨魚還大;二是它行動起來比鯨魚快得多;三是它能發(fā)出磷光;四是它能噴水;五是它的外表極其堅硬??v觀這些已知條件,學生結(jié)合之前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推論,一致認為這不是生物,而應(yīng)是一艘潛水艇。之所引起恐慌,是因為凡爾納寫作的年代,人們還不知潛水艇的存在。
推論閱讀策略需要在搜尋前文信息的基礎(chǔ)上進行,因此對前文信息的正確理解非常重要。閱讀時,學生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經(jīng)驗、猜測等獨特的因素,它才變得更加有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絕非一日之功,在教學時應(yīng)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根據(jù)不同學段孩子的特點和能力發(fā)展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1] 培利·諾德曼,梅維絲·萊莫.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M].臺北:天衛(wèi)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1).
[2] 蔣軍晶.關(guān)于“閱讀策略”[E].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7e9df0101f022.html,2013.8.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19-020
本論文為教育部重點課題《國際素養(yǎng)框架下的我國小學閱讀教學和測試改革的實踐研究》(DHA1403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