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清 趙德靜(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云南 昭通 657000)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應用研究
盧安清 趙德靜
(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云南 昭通 657000)
目的 探討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方法 對2008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20例子宮肌瘤患者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陰式手術組)與20例子宮肌瘤行傳統(tǒng)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傳統(tǒng)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多醫(yī)師隨機對照臨床應用研究。結果 陰式手術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明顯少于傳統(tǒng)組。結論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不開腹,創(chuàng)傷少,恢復快,痛苦輕,手術時間短等的優(yōu)點,是一種創(chuàng)傷小,康復快,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微創(chuàng)術式,是一種安全有效保留子宮的手術方式。
子宮肌瘤;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臨床應用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目前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組成,多發(fā)生于30~50歲婦女,30歲以上婦女大約20%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患者的藥物治療均難以起效,多數(shù)患者最終需要手術治療,此患者的不孕發(fā)生率20%~30%。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隨著醫(yī)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不斷改良。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開辟治療上述疾病的新路徑。為探討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2008年5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患者進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和傳統(tǒng)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應用研究。
1.1臨床資料:2008年5月至2013年9月對子宮肌瘤要求保留子宮的患者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20例?;颊吣挲g30~45歲,均已婚,生產(chǎn)0~3次,臨床癥狀主要:月經(jīng)量明顯增多,白帶量增多的有6例,偶有腰骶部疼痛及下腹墜脹經(jīng)期加重的有3例,尿頻等膀胱壓迫癥狀有1例,貧血5例,有剖宮產(chǎn)1例,經(jīng)B超發(fā)現(xiàn)而癥狀不明顯的4例。婦科體檢:陰道松弛,宮頸細胞學檢查除外宮頸病變,子宮體積<16孕周,子宮活動好,盆腔無明顯粘連征象。瘤體最大直徑均<12 cm。對月經(jīng)異常的患者行宮內膜分段診刮術,排除子宮內膜病變。
陰式與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隨機選取我院婦科2008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20例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按傳統(tǒng)手術方式進行對比。結果:①術后情況:體溫恢復時間、腸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陰式組分別為0~3 d、16~32 h、6~8 d;術中失血量(120~280 mL)。腹式組分別為2~4 d、24~48 h、7~15 d,術中失血量(200~600 mL)兩組各個觀測項目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較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創(chuàng)傷小,手術效果好。見表1~3。
表1 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情況比較
表2 陰式及腹式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1.2手術方法:均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進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兩大腿充分分開,取頭低臀膏,臀部盡量突出于手術臺變緣以外,常規(guī)外陰、陰道、宮頸消毒后鋪無菌巾,尿管導尿,固定兩側小陰唇于大陰唇外側皮膚上,以暴露前庭。陰道前后壁拉鉤暴露陰道,雙爪鉗夾持宮頸向下方牽引,于宮頸陰道交界處陰道前后壁及宮頸兩側黏膜下注射0.5 mg/250 mL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溶液,合并高血壓者用含縮宮素10 U的生理鹽水30~40 mL至30~40 mL至黏膜鼓起,以減少術中出血、如肌瘤位于子宮前壁,于子宮頸前方膀胱橫溝上0.5 cm以內橫切開陰道黏膜全層,深達宮頸筋膜并向兩側延長切口至3點、9點處。提起陰道前壁黏膜切緣,緊貼宮頸黏膜向上分離子宮膀胱間隙達子宮膀胱腹膜返折,將宮頸向下方牽引,顯露前腹膜返折,剪開并向兩側擴大切口,于腹膜切緣中點縫線7號線作為標記。將拉鉤置入腹膜切口內,探查子宮肌瘤位置、大小及數(shù)目,以單爪鉗鉗夾瘤體表面肌層向外牽拉,縱行切開子宮肌層至瘤體組織,使肌瘤于肌壁界限清楚,鈍性剝離直至剔除肌瘤。對于瘤體較大,不易剝除的可邊剝邊將肌瘤切成小塊,分塊取出。較大的肌瘤剔除后可將子宮全部翻出至陰道,仔細用手觸摸檢查子宮肌瘤是否還有小肌瘤,可逐個剔除直至全部切凈,大肌瘤剔除后應修剪肌瘤包膜,用1-0可吸收線自基部進行縫扎止血,閉合瘤腔,再連續(xù)縫合子宮漿肌層切口,檢查無出血后將集中還納盆腔。如后壁肌瘤,則于宮頸后方距宮頸外口大約2.5 cm處切開陰道黏膜全層,向兩側延伸,分離子宮直腸間隙,間隙達切開子宮直腸腹膜返折,進入腹腔,處理肌瘤方法同前壁。若前后壁均有應同時切開前后腹膜返折。以便子宮外翻,肌瘤暴露。若為漿膜下肌瘤則從基底部切除肌瘤,修剪包膜后用可吸收線包埋縫合子宮創(chuàng)面。確保無殘留后,探查雙側附件無異常,將子宮,宮頸復位??晌站€從兩側開始向中間全層連續(xù)縫合子宮腹膜返折及陰道壁切口同時留置引流管,陰道內留置碘伏紗條一塊,保留24 h取出。留置導尿管24 h。
表3 術后社會效益及經(jīng)濟效益比較
對于我科順利完成的20例陰式子宮剔除患者中。有16例單發(fā)肌瘤,4例多發(fā)肌瘤,12例為前壁,8例為后壁,手術時間30~90 min,術中失血量120~280 mL,其中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均與子宮大小、數(shù)目有關。腫瘤大、數(shù)目多、位置靠上相對手術時間較長,出血較多。術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0~3 d,腸道通氣時間為16~32 h,使用抗生素時間3~5 d,總住院時間6~8 d,20例患者中無1例出血及感染病例。術后病檢結果均為平滑肌瘤。出院后的3個月內復查,所有患者恢復均良好,B超檢查亦未發(fā)現(xiàn)任何殘余肌瘤。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不需要開腹,腹部無瘢痕,利用了陰道這一天然孔穴進行手術,不僅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且對盆腔干擾小,保持了盆底解剖結構的完整性,引起術后盆腔粘連機會少,術后生育機會明顯增大,對患者術后的身心健康有了明顯改善。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在非脫垂子宮經(jīng)陰道切除術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種術式,符合微創(chuàng)技術的要求。由于不需要開腹,對腹盆腔干擾小,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使用抗生素時間短且費用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等優(yōu)點已得到了許多患者和醫(yī)師的肯定。我們認為:子宮活動好,無明顯盆腔粘連征象,子宮體積小于16孕周,最大肌瘤直徑<12 cm,均可從陰道完成。手術的成功率與術者陰式手術成熟程度,手術指征的把握及器械的配置均有著緊密聯(lián)系。因此術前應完善詳細的B超檢查及婦科檢查,正確的把握手術指征,及選擇適合的患者,開展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安全可行且臨床效果滿意的術式。
[1] 柳曉春,郭曉玲,謝慶煌.新式非脫垂子宮經(jīng)陰道切除術[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0,35(3):186-187.
[2] 郁茵華.子宮肌瘤剔除術154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1998,19(2):78-82.
[3] 樂杰,謝幸,林仲秋,等.婦產(chǎn)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69-271.
R737.33
B
1671-8194(2016)22-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