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超聲,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單側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前后腦血管儲備能力的變化
張紅秋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超聲,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目的 探討單側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前后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腦血管儲備能力的變化情況。方法 選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90例研究對象,將其分為有癥狀組、無癥狀組及對照組,各30例,有癥狀組單側頸動脈呈現(xiàn)重度狹窄情況,無癥狀組沒有頸動脈狹窄情況,對照組一切正常,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對患者的屏氣指數(shù)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有癥狀組狹窄側BH1指數(shù)顯著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癥狀組其正常側BH1指數(shù)和其他兩組相比都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后,有癥狀組其狹窄側BH1指數(shù)顯著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其他組差異不明顯。結論 單側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后,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發(fā)現(xiàn)腦血管儲備能力顯著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頸動脈狹窄;超聲檢測;多普勒;腦血管儲備能力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很容易引起缺血卒中,不僅斑塊脫落導致患者遠端腦動脈栓塞[1],而且還出現(xiàn)顱內血流動力學發(fā)生變化,采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能夠保證患者頸動脈重度狹窄導致卒中的概率降低,隨之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采用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本文對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對有癥狀頸動脈狹窄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的影響進行研究,并采用經顱多普雷超聲檢測方法對三組研究對象的腦血管儲備能力進行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90例研究對象,將其分為有癥狀組、無癥狀組及對照組,各30例。有癥狀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9~81歲,平均年齡(71.5±2.6)歲;無癥狀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8~79歲,平均年齡(72.0±1.9)歲;對照組男18例,12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1.8±2.3)歲,三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以及并發(fā)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其狹窄程度進行檢測主要是采用有癥狀頸動脈內膜切除試驗,有癥狀和無癥狀兩組,其頸動脈狹窄情況分別是75%~95%和75%~99%。
1.2 入組標準
對于有癥狀組,其頸動脈經過彩色多普勒檢測,其狹窄程度一側超過70%,另一側正常,頸動脈狹窄同側有卒中反映,并接受了支架成形術,雙側顳窗透聲好,在顱內沒有動脈狹窄情況。無癥狀組其經過彩色多普勒檢測,其狹窄程度一側超過70%,另一側正常,沒有卒中反映,其他方面和有癥狀組相同。對照組其頸動脈經過彩色多普勒檢測一些正常,沒有卒中病史,和上組相同。
1.3 方法
采用超聲診斷儀對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超聲檢測,將脈沖波多普勒監(jiān)視探頭通過彈性頭帶放置在雙側顳窗,深度為50 mm,腦血管儲備能力采用屏氣指數(shù)進行觀察,BHI等于屏氣后減去基礎的平均血流速度所得差值與基礎血流速度的比值。平均血流速度容易受到屏氣引起的高碳酸血癥的影響。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有癥狀組狹窄側BH1指數(shù)顯著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癥狀組其正常側BH1指數(shù)和其他兩組相比都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后,有癥狀組其狹窄側BH1指數(shù)顯著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其他組差異不明顯。見表1。
表1 三組研究對象大腦動脈BHI及狹窄同側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變化
頸動脈狹窄非常容易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產生卒中主要因為患者頸動脈斑塊表明存在潰瘍,另外在腦內存在著血栓,這些都容易導致頸動脈狹窄患者引發(fā)腦栓塞癥狀,另外頸動脈狹窄患者其顱內血流動力學如果存在異常[3],也會導致患者存在卒中可能,如果啊混著存在頸動脈狹窄,其屏氣指數(shù)更低,如果腦血管儲備能力受損,極其容易存在腦血管疾病及腦梗死情況,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癥狀組狹窄側BH1指數(shù)顯著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腦血管儲備能力受損對頸動脈狹窄患者能帶來嚴重的威脅。對于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采用腦灌漿主要決定于患者頸動脈的狹窄程度[4],另外還和側枝循環(huán)質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部分患者頸動脈狹窄單只沒有癥狀,沒有存在顱內血流動力學損傷的情況,其顱內動脈側枝循環(huán)可能充分保證對患者腦血流灌注進行充分維持,如果患者腦灌注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進行代償[5],其方式主要是第一通過腦血管進行調節(jié),擴張遠端的小動脈,對腦組織供血進行充分維持,并保證獲取足夠的氧氣和葡萄糖,如果患者腦血流輕度降低,其神經細胞氧攝取也逐漸降低,當其降低后,維保保證氧設備分數(shù)提高,井基礎狀態(tài)進行提高到一定程度。本次研究表明,單側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后,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發(fā)現(xiàn)腦血管儲備能力顯著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朱文輝,倪秀石,王 翀,吳 敏,楊 建.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單側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前后腦血管儲備能力的變化[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6,08:352-355.
[2] 林愛龍.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基礎與臨床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
[3] 王 靜.Xe-CT灌注成像技術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診療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
[4] 白小欣.影像學指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5] 成曉江.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顱外頸動脈狹窄的臨床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743
B
ISSN.2095-6681.2015.011.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