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古代漢語》漢字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抓住興趣點能提高教學效果。利用雙回單法這種新的訓詁方法可以引發(fā)漢字教與學的興趣,利用俗字新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研究漢字的興趣,利用形象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興趣點,還有文化解釋、楹聯(lián)展示都可以引發(fā)學生學習研究漢字的興趣。
關(guān)鍵詞:雙回單法 俗字 形象教學法 文化解釋 楹聯(lián)展示
漢字在古今重要性可見一斑,許慎曾說:“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盵1]漢字教學古人非常重視,漢代蒙童首先要過識字觀。《漢書·藝文志》:“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盵2]就是說在漢代若想當文吏,首先必須要能背誦9000個以上的字,無論官員還是百姓,如果上書時字寫得不正還要被彈劾。這是用法律的形式把識字、用字教育規(guī)范提高到入仕的高度,《陌上桑》講“十五府小吏”是這種政策在現(xiàn)實中的反映??梢姰敃r對識字教育的重視,將文字規(guī)范上升到了國家意志,一如今天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一樣,古今的各種政治舉措會激發(fā)漢字教學的開展。
今天,要想在《古代漢語》教學中有效地開展?jié)h字教學,筆者認為應(yīng)該從抓興趣點入手,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善用訓詁新法引發(fā)《古代漢語》漢字教與學的興趣
要善于利用新的語言文字研究成果,比如雙回單法,是《古代漢語》詞語訓釋教學的一種新方法,“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是經(jīng)過相關(guān)轉(zhuǎn)換把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雙音節(jié)詞拆成兩個語素,用其中一個人們?nèi)菀琢私獾恼Z素(或者是以這個語素為核心意義的雙音節(jié)詞)作為釋詞去解釋古文中的被釋詞?!盵3]
利用雙音節(jié)詞中的一個語素解釋另一個語素,在一些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中有所體現(xiàn),比如:《興福祖慶誕科》第167-168行:“氣中七變者:氣是虛,虛是空,空是無,無是容,容是納,納是藏?!逼渲械膯我艄?jié)詞可由雙音節(jié)“氣虛”、“虛空”、“空無”、“容納”、“納藏”等詞語解釋。這樣的例子還有該文獻第173行的“風中七變者:風是力,力是動,動是轉(zhuǎn),轉(zhuǎn)是變,變是化,化是神,神是通”、第175-176行的“明中七變者:明是光,光是照,照是見,見是辨,辨是識,識是分,分是別”、第178-179行的“水中七變者:水是生,生是命,命是榮,榮是成”、第183行的“火中七變者:火是香,香是美,美是色,色是好,好是端,端嚴,嚴是威”等。[4]
二.利用俗字新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研究漢字的興趣
現(xiàn)在有個字是采采芣苢的苢下半部,沒有草字頭,很多人不認識,在霞浦新發(fā)現(xiàn)的《興福祖慶誕科》中有“以”163行和169行有相同的文句“以昔大愿力,慈悲滿世間”,第169行“以”作正字,而第163行“以”作“苢”去掉草字頭的“ ?”。教學中,可將“采采芣苡”的詩句與這個字聯(lián)系起來,以增強學生的興趣。
注意實際文獻中用字的變化。厶本來是“私”的本字,實際有可能讀作“某”,如霞浦新發(fā)現(xiàn)摩尼教文獻《點燈七層科冊》中的“一灱弟子厶,合家眷等,大小男女”和《奏申牒疏科冊》中的“但弟子厶下情無任”、“厶年厶月厶日,結(jié)制百日之期,啟建厶道場,講演厶天教,今則幸逢厶旦之辰,常住營備凈齋菒品之。”[5]
當然,利用俗字要注意不要混淆字形,我們常見的是混淆字的偏旁。比如常見敦煌文獻中將“氵”旁和“言”旁相混淆者。水旁與言旁形近故可互訛。敦煌吐魯番文獻中,這種情況并不鮮見。《敦煌俗字典》“諳”條在列出“諳”的俗字“湆”后說:“‘言’旁俗字多作‘讠’,與‘氵’旁形近易亂?!盵6]同時,《敦煌俗字典》在列出“諒”的兩個異體俗字后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此字(筆者按:即‘氵量’字)左邊應(yīng)該是‘讠’旁,因與‘氵’旁相似,故訛為‘氵’旁?!绷硗?,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將“濄”的“氵”旁訛作“言”旁者,[7]它例不勝枚舉。
三.利用形象教學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興趣點
在分析合體象形字的時候,要善于利用陪襯的字形進行講解,最好采用形象教學法。所謂的合體象形,指的是在獨體象形的基礎(chǔ)上,在附加表示陪襯符號的象形字。合體象形所描繪的是事物的分體,即便是整體,特征也不明顯,容易造成對象間的混淆,使人難以辨識,因此需附加背景,利用鄰近、相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加以烘托陪襯。如“侯”,甲骨文形狀外部為幕布,里面是表示箭的“矢”,表示“射矢之的”,如果沒有“矢”陪襯,便不知何物。侯,就是古代春天舉行鄉(xiāng)飲酒禮時所用的幕布,從廠,像張設(shè)的幕布。再比如“果”字的教學,筆者先畫出其上部輪廓的甲骨文,同學們猜的東西有“餅子、田、鉛球、蹴鞠”等,我一一給予了否定,同學們愕然;然后我再畫出其下部“木”的甲骨文,同學們恍然大悟,然后大笑,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褒X”字的教學也是如此,筆者教學中先畫出牙齒的形狀,讓同學們猜是何物,同學們思維相當活躍,最后筆者畫出口的形狀,同學們才恍然大悟。
當然這種方法最好結(jié)合同學們熟知的詞語,尤其是成語,效果會更好些。在講“州”的涵義時,筆者先畫出“州”的甲骨文形狀,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在河之洲”的“洲”的“本字”,字形中間的圓圈表示的是水中陸地,字形的曲線表示水流,“洲”是后起本字,累加了形符“氵”。教學“瓜”這個常用字時,筆者先畫出,同學們猜測一番后,筆者再畫出相應(yīng)的藤蔓,最后筆者指出這就是“瓜田李下”的“瓜”字,筆者還引用了古樂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之所以瓜田不納履,是君子怕別人說自己借提鞋的機會偷瓜,以免去自己有偷盜的嫌疑。這樣解釋之后,很容易激發(fā)學生探知事物究竟的興趣。
當然,《古代漢語》興趣教學方法遠不止上述這些,利用文化解釋、楹聯(lián)展示都是引發(fā)學生學習研究漢字的興趣的方法。比如“男”字的解釋就可結(jié)合文化進行,“男”字因何從力,可千萬別理解為男子有力氣就種田?!傲Α弊衷缭诩坠俏闹芯统霈F(xiàn)了,象由原始農(nóng)業(yè)中挖掘植物或下種籽所用的尖頭木棒發(fā)展而成的一種用來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畫,象踏腳的橫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從田從力,象人用“力”這種農(nóng)具耕田,開始不分男女,至于專用于男子則是后來的事情了。楹聯(lián)如唐伯虎對祝枝山的析字聯(lián)“長巾帳內(nèi)子女好,少女更妙;山石巖中古木枯,此木為柴。”“長巾”合成“帳”,“子女”合成“好”,“少女”合成“妙”;“山石”拼“巖”,“古木”合成“枯”,“此木”合成“柴”等。其它的方法更有待于在教學中摸索積累。
注 釋
[1][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95,第316頁。
[2][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720-1721頁
[3]包朗,李榕:《古漢語詞語釋義新模式——雙音節(jié)詞回溯單音節(jié)詞模式引論》,《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第3期,第135-136頁。
[4]《興福祖慶誕科》中的內(nèi)容可參見2013年西北民族大學計佳辰碩士論文《霞浦摩尼教新文獻<興福祖慶誕科>錄校研究》第14-15頁。本文采用的是筆者親自校錄的《興福祖慶誕科》,下同。
[5]灱,當為“切”?!饵c燈七層科冊》和《奏申牒疏科冊》均為未刊之文獻,本文所據(jù)者,為導師惠及的圖版,文字為筆者自己校錄的。
[6]黃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頁。
[7]說詳見包朗,楊富學《<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言過”當錄為“濄”——兼與王啟濤先生商榷》,《敦煌研究》,2015年第4期,第103-107頁。
基金項目:蘭州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項目”(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霞浦新發(fā)現(xiàn)<摩尼光佛>校注研究》(項目編號:13LZUJBWYJ021);自治區(qū)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塔里木大學非傳統(tǒng)安全與邊疆民族發(fā)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招標課題重點項目《文化安全視閾下新疆柯爾克孜族倫理文化傳承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090113B03);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2014年度“本科教學工程”《<古代漢語>詞語教學方法新探——雙音節(jié)詞回溯單音節(jié)詞法》(項目編號:RWJG1408)
(作者介紹:包朗,歷史學博士,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歷史文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