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近年來,國內外基礎教育領域都對經典閱讀予以了焦點式的關注。高職教育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輸送高級技能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務,然而在高職校的校園里經典誦讀卻鮮為人知,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大概有三點:快餐文化的強烈沖擊,使學生不愿意閱讀經典;專業(yè)素養(yǎng)的缺乏,語文教師無法肩負推行經典誦讀的重任;技能大賽的強勢推行,使學校沒有精力顧忌其他工作。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優(yōu)化課程體系,建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模塊;依托科研強勢,加強詩詞教學研究;抓好社團建設,豐富多種經典誦讀形式;拓展學校與社會合作模式,豐富學生的經典誦讀人生體驗。
關鍵詞:經典誦讀 高職語文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里,古典詩詞猶如繁星點點,熠熠生輝。千百年來,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我國向來重視經典誦讀,從秦漢至清末,熟讀精思,口誦心惟一直是語文教育最基本的教與學的方式,經典也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課程。新課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不僅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建議,而且對于閱讀做出了量化要求,其中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可見,近年來,國內外基礎教育領域,也都對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予以了焦點式的關注。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的缺失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中一個重要的形式, 它在我國的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高職校的學生總體文化基礎薄弱,對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也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在經典誦讀大行其道的情況下,許多高職校的校園里只能看見朗讀外語的景象(英語有PETS考試),誦讀經典的景象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長此以往,高職教育將無法承擔培養(yǎng)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校園里為什么會缺少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筆者認為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1.快餐文化的強烈沖擊,使學生不愿意閱讀經典
隨著網絡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快餐文化進入了瘋狂的時代,這慢慢演變成為一種時尚。大量的肥皂劇、流行音樂、、網絡游戲以及惡搞藝術等娛樂文化充斥文化市場,高職生的閱讀取向呈現(xiàn)出游戲性、娛樂性的走勢。在不少高職校學生的觀念中,那些經典的作品過于深刻嚴肅,讀起來太累,不如快餐讀物輕松、刺激,也不如時尚讀物那樣新潮、前衛(wèi),經典著作成為了“過時”的代名詞。
2.專業(yè)素養(yǎng)的缺乏,語文教師無法肩負推行經典誦讀的重任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本人必須具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勝任教育教學任務。經典誦讀的推行決非易事,它對語文老師的要求甚高。它要求語文教師,善于把語言學家的用詞準確、教育家的邏輯嚴謹、演說家的論證雄辯、藝術家的情感豐富集于一身,教學語言做到對象明確,深度適宜,富有針對性;清晰準確,通俗易懂,富有邏輯性;引人入勝,耐人尋味,富有啟發(fā)性;真情實感,潛移默化,富有感染性;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性。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是,高職校語文教師大都擔任班主任,平日里忙于應付各種教育教學工作檢查,每年的閱讀量少得可憐,寫作更是無暇顧及。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都配有教學參考書供選用。這樣做,固然對文本的理解和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有所幫助,如果一味地依賴教學教參書,語文教師原有的專業(yè)素養(yǎng)包括文學素養(yǎng)自然會衰退。大部分語文教師文學素養(yǎng)的偏低已經成為經典誦讀實施的瓶頸。
3.技能大賽的強勢推行,使學校沒有精力顧忌其他工作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yè)教育有技能大賽”,職業(yè)院校學生技能大賽是我國職業(yè)教育的一項重大創(chuàng)新,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技能大賽的成績,被視為該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水平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學校教學水平、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其排名代表著學校在全國、全省、全行業(yè)同類院校中的地位和社會聲譽,是學校在社會上的“臉面”和學校領導的重要政績。因此,受到參賽職業(yè)院校領導的極大關注和高度重視。目前各職業(yè)院校為準備技能大賽均采取了“舉校體制”,抽調全校最優(yōu)秀的教師、重金聘請企業(yè)的行家里手組成指導教師團隊,選拔全校最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參賽選手,校內所有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實驗儀器均對參賽選手全天候免費開放,并根據(jù)參賽需要購置最新的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全體指導教師團隊、全體參賽選手停課,針對競賽題目或項目進行少則20余天、多則長達幾個月的集中封閉式強化訓練,舉全校的人力、財力、物力,不惜一切代價培養(yǎng)參賽選手來實現(xiàn)技能大賽中一舉奪魁。長此以往,學校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工作,更別說無法短期奏效的經典誦讀。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加強經典誦讀的可行性路徑
怎樣去讀經典作品?在高職教育中,如何實現(xiàn)經典教育,讓讀經適應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是當下高職語文學科需要探索的目標。
1.優(yōu)化課程體系,建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模塊
即在原來高職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加重誦讀的比重,改良高職語文教學,增強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增加先秦思想文化中經典部分及其后來文學史中的經典內容等,教學中力求思想和文化知識并重。將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程的模塊確定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模塊。學??梢韵乳_設公共選修課,供有興趣的同學選修,從而慢慢提高經典著作的影響,漸漸形成學生學習經典的良好風氣。譬如可以開設“論語導讀”“老子導讀”“唐詩宋詞欣賞”“明清四大名著欣賞”等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賞析及詩詞鑒賞等選修課程。讓經典誦讀活動融入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質量評價、教育教學督導中,給予讀經活動制度層面的有力保障,體制機制的長期支撐,確保經典誦讀活動廣泛深入地開展。
2.依托科研強勢,加強詩詞教學研究
把詩詞教學列入教育教學計劃,進而開發(fā)校本課程,編寫詩詞校本教材;根據(jù)高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推進詩教進課堂活動,提出相應的目標要求,采取相應的施教方法;注重詩教的融合和滲透,善于把詩教與語文教學中的詩詞授課相結合,與政治、歷史和公民素養(yǎng)教育相結合;開設詩詞教學公開課;開展詩詞教學課題研究,申報專項課題。在師生中間形成濃厚的詩詞教學與研究氛圍。
3.抓好社團建設,活化經典誦讀形式
以社團建設為抓手,常態(tài)性開展經典詩文的學習和誦讀活動。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賞析、詩詞默寫、詩詞誦讀比賽等系列活動。開設專題講座,如先秦思想專題、通俗文學、武打小說專題;組織學生觀看《百家講壇》或經典名著影片等經典節(jié)目;組織學生排練如《北京人》、《雷雨》等經典劇目的片斷和扮演經典人物角色等。在開展這些活動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課誦讀任務,結合活動開展的情況舉辦經典誦讀感想交流會、經典詩歌朗誦會等活動,活動結束后召開“經典誦讀”活動總結大會等,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4.拓展社會實踐,豐富學生人生體驗
讓經典誦讀以開放的視角,參與到社會活動中,營造整個社會重視經典的氛圍。高職校可以成立經典誦讀志愿服務隊,利用節(jié)假日走上街頭、走進企業(yè)、進入社區(qū),通過“擺攤設點”的方式,向市民們誦讀經典,宣講經典文獻的精髓,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樣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經典誦讀知識;另一方面,又讓學生所學的經典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同時,還加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一舉數(shù)得。高職校的學生會與社團組織可以利用有利于弘揚經典誦讀知識的節(jié)日與事件,以之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經典的意識,堅定符合社會道德與準則的人生追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可以在校園開展“經典誦讀文化節(jié)”,將與之相關的經典誦讀知識傳播滲透在節(jié)日活動中。
三.高職語文教學開展經典誦讀的意義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代人閱讀經典,不僅獲取了知識,也使悠久文化得到傳承與發(fā)展,同時也是尋求一個完善、獨立的自我與品格的好途徑。我們從經典著作中可以明白古圣先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精髓,理解教人為人處世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將古圣先賢的教誨融入自己人生成長的歷程,自覺地消解外部世界的喧嘩與浮躁,自覺地加強內在修養(yǎng),強大自己的內心。誦讀經典,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品位,加強了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的素質與能力,使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成為名符其實的“技師”。
2.推動學校品牌建設
要使我們的學校具有有魅力,品牌特色不可或缺。教育部選拔建設的百所示范高職院校,大都顯示了品牌和特色的力量。因此,學??梢試L試結合當?shù)赜刑厣牡赜蛭幕蛯嶋H,組織力量選編能體現(xiàn)地域特色的經典讀本及誦讀、書寫、講解材料、教輔,提供教學資源;建立經典誦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依托區(qū)域經典文化來打造學校品牌。學生從經典中深刻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從而加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
3.推進學校學風建設
在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組織班級進行演講朗誦、學生早讀背誦經典、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做讀書筆記、評選經典誦讀先進個人和優(yōu)秀班級、建立經典誦讀資源庫等活動,可以使學生受到校園濃烈的學習氛圍熏陶,自覺地改變懶散的學習習慣,使學校的學風日趨向上,打造書香校園指日可待。
四.結語
總之,我們要借助語文課堂,用經典名著熏陶學生文化情操,用校園文化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力求把經典誦讀教學滲透在高職校語文教學及各種活動中去,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這既是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要,也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文化和諧發(fā)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蘊哲.“經典誦讀”研究芻議[J].語文學刊,2011(13).
[2]謝華琳.在經典誦讀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語言素質[J].中國成人教育,2010(9).
[3]潘莉.高職院校經典誦讀活動的可行性實踐:以寧波市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J].職教通訊,2008(07).
[4]張鳳超.高職語文課程改革與職業(yè)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J].職業(yè)時空:綜合版, 2006(2).
(作者介紹:項麗,江蘇省鎮(zhèn)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安徽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碩士在讀,主要從事五年制高職語文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