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晨霞
上海市寶山區(qū)人民法院于2015年6月25日以受賄罪判處魯明(化名)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并依法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四十二萬九千元。魯明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17日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學校招生已經(jīng)成為當前社會熱門話題,一些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愿望的驅(qū)使下,不惜一切代價找關系、托人情,由此引發(fā)的錢權交易愈演愈烈。極少數(shù)教育工作者不能自覺抵制金錢誘惑,以至身陷囹圄。藝術類考試招生更是腐敗高發(fā)地帶。魯明受賄案正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件。案發(fā)前魯明系上海某大學音樂學院教授,他在擔任藝考評委時,收受他人贈與的錢款,幫助他人通過面試入學。
不安逸的心
魯明是河北人,但他出生于太原,成長于太原。老父親是省歌劇院的一級作曲家。也許是遺傳父親的緣故,魯明從小便對樂器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立志成為音樂家。他于上世紀80年代初考入天津音樂學院管弦系學習。四年后,作為“天之驕子”的他,畢業(yè)后順利進入山西某大學當上了教書育人的小提琴教師,并在39歲評上了教授,擔任了省小提琴協(xié)會副會長。
一切都是那么順利而平靜地進行著,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打破了這份平靜。2004年,上海某大學要成立一所藝術學院,校方在全國范圍內(nèi)招聘小提琴專業(yè)的老師??吹竭@份招聘啟事時,魯明的內(nèi)心就像被丟進了一塊石子,泛起了波瀾:機會讓人無法拒絕!上海畢竟是大都市,相對而言,太原就略顯寒酸了,而且上海良好的教育醫(yī)療等資源是太原這樣的城市無法相比的。然而,太原的生活是如此的安逸和平靜,妻兒父母都有良好的安頓。他在山西某大學也已經(jīng)工作了近20年,內(nèi)心不想打破這份平靜,讓他放棄這一切,頗為不舍。但魯明有顆不安逸的心,思考再三,他決定應聘上海某大學,最終如愿以償。
危險的權力
來到上海后,魯明任上海某大學數(shù)碼藝術學院教授,負責對小提琴專業(yè)的研究生帶教及對本科生的教學工作。2006年魯明開始陸續(xù)在研究生及本科生招生面試中擔任評委。藝術類考試一般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部分,考生需先筆試,筆試通過之后再面試。按照面試正常的流程,每個評委對考生進行獨立的打分,考生成績則根據(jù)每個評委的分數(shù)進行綜合評判。然而,學院小提琴專業(yè)有教授職稱的老師本來也沒幾個,所以對報考小提琴專業(yè)的考生,魯明在打分方面就有著較高的“權威”。他除了可以對自己心儀的考生分數(shù)打高之外,還可以通過打招呼、說情等方式影響其他評委。可以說,對報考小提琴專業(yè)的考生,魯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該名考生是否順利通過面試。按理說,評委的“權力”根本就不是什么權力,其實就是一個為學校服務的機會,但當這項“權力”被一些有非分之想的人盯上的時候,那么一切都變味兒了。遺憾的是,魯明的“權力”現(xiàn)在就被人盯上了。
貪婪的閘門
2011年三四月份,正是各大高校藝考面試的時候,魯明接到一名考生的父親駱平打來的電話,寒暄幾句就直接切入正題。駱平說,孩子從小跟著魯明學琴,想上比較理想的大學,現(xiàn)在競爭這么大,問問魯明有什么辦法,并表示事成之后絕忘不了魯明的。魯明當然心知肚明,駱平所謂的“辦法”無非是“歪門邪道”,駱平口中的“忘不了”就是事成之后會給錢。一開始魯明是抵觸的,如果收別人的錢,不僅違背了一名教師為人師表的行為準則,違背了一個人處事的良心,更是違法犯罪行為,這錢是堅決不能收的!然而,駱平一而再、再而三地打電話給魯明,要他幫忙。魯明的內(nèi)心也在掙扎:收錢是犯罪行為,有可能判刑,最后身敗名裂,想想都覺得可怕;不收呢覺得這錢來的太容易了,不收可惜了。而且,他作為新上海人,買房買車都急需用錢,能否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收錢還不被人發(fā)現(xiàn),而且只要對方不說,誰會知道。最后,魯明絞盡腦汁,想到了一個自以為“兩全其美”的辦法:用別人的銀行卡收錢,以此來規(guī)避風險。最終貪婪戰(zhàn)勝了準則,欲望戰(zhàn)勝了良心,魯明答應駱平在其孩子面試中幫忙,并收下了駱平送給的6萬元錢。之后,駱平的孩子順利通過了面試,考入上海某大學。
貪婪的閘門一旦打開就會泛濫成災、一發(fā)不可收拾。從最初的被動收錢到后來主動向?qū)W生及家長索要錢款,魯明貪婪的閘門徹底打開。從2011年至2013年,魯明陸陸續(xù)續(xù)收取了十余名考生及家長送給的好處費共計40余萬元。自然,魯明也是“投桃報李”,讓這十余名考生順利通過面試最終被學校錄取。
魯明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等待魯明的是法律的嚴懲。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唐朝文人韓愈的一句話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真諦。當辦案人員在提審魯明時對他說,學生及家長對他的藝術造詣還是比較認可的時候,魯明突然情緒失控,嚎啕大哭。這個哭是悔恨的哭,后悔自己為什么當初會這么做;這個哭是內(nèi)疚的哭,是對自己的愛人孩子的內(nèi)疚,對自己年邁的父母的內(nèi)疚;這個哭也是對自己所犯罪行的深深自責。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一名大學教授最終淪為階下囚?我們從魯明案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警示一:謹記貪欲之禍?!吧n蠅不叮無縫的蛋”,并不是每個評委都像魯明一樣都在“糖衣炮彈”下打敗仗,被金錢俘虜?shù)氖菢O其少數(shù)。這類人有一個基本的共性就是貪欲,自身的貪欲太大,才導致打敗仗。正是由于貪欲,才使得魯明由最開始的拒絕,到之后的欣然笑納,再到后來的主動索?。挥捎谪澯?,才使得一名人民教師喪失了教師的基本行為準則,也喪失了做人的底線,使教師的形象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也正是由于貪欲,才使得魯明心中的正義和信仰逐步侵蝕、消失殆盡,最終把魯明從令人敬仰的大學教授“送”進了監(jiān)獄。貪欲是萬惡之源,無論采取什么手段掩蓋犯罪行為,都將落得“伸手必被抓”的境地。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需牢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住道德底線,抵得住誘惑。方能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警示二:建立面試專家?guī)臁I虾D炒髮W數(shù)碼藝術學院有教授職稱的小提琴專業(yè)老師本來就少,打分評委卻需要7至8人,甚至更多。為了評委人數(shù)達標,在小提琴專業(yè)考生面試中,只得讓其他專業(yè)的老師參與打分。但“隔行如隔山”,其他專業(yè)的老師不太懂小提琴,且評委主要由本院教師組成,彼此熟悉,這就為相互“關照”自己偏私的考生,進行利益交換創(chuàng)造了條件。建議聘請來自其他高校藝術類專業(yè)和專業(yè)藝術團體的教師和專家參加命題、閱卷及現(xiàn)場評分等工作。擴大現(xiàn)場評分專家人數(shù),并明確校外專家的比例。參與現(xiàn)場評分的評委從專家?guī)熘须S機抽取,并現(xiàn)場隨機組合產(chǎn)生。
警示三:完善招生監(jiān)督機制。學校雖制訂了相關的制度,但藝術類招生中教師的自主裁量權較普通招生大,且類型多、操作繁、錄取少,客觀上使非專業(yè)的校內(nèi)外公眾較難監(jiān)督整個招生錄取流程。建議從規(guī)范操作流程、強化現(xiàn)場監(jiān)察、構建誠信機制、順暢舉報渠道等多方面著手,健全藝術類招生的相關配套機制。尤其要構建立體、無障礙的信息溝通系統(tǒng),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影響招生政策的公正性,應將招生工作置于考生、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監(jiān)督之下。
警示四:重視高校引進人才的廉政教育。我們應當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近年來國內(nèi)不斷調(diào)整和放寬的人才流動政策給人才交流提供了寬松的環(huán)境,高校大量引進高層次人才促進教學科研上水平,這些人都需要在新環(huán)境中白手起家、成家立業(yè),如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等等。一開始事業(yè)大都處于起步階段,上海的高房價、高物價會使這些人的經(jīng)濟壓力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就會鋌而走險,利用手中的權力去換取利益,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魯明來上海時雖然不算年輕,但他在上海是靠自己努力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對金錢的渴望也是非常迫切,所以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賺錢”。聯(lián)系到他收受學生家長錢款、賣琴弦給學生也就不足為奇了。有鑒于此,在引進人才的時候,一方面用人單位應充分考慮這些人才落戶上海之后的生活壓力,多措并舉地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要不斷重視對他們進行思想、廉政和遵紀守法教育,使他們真正踏上人生事業(yè)的坦途。
“教授”、“小提琴”、“藝術”,這三個很美好的標簽貼到之前的魯明身上可謂是恰如其分,但魯明現(xiàn)在的標簽是“受賄”、“犯罪”、“犯人”。魯明的經(jīng)歷令人唏噓不已,目睹此景,每個人都會扼腕嘆息。是什么導致這一切?貪欲!手中有權力者,請謹慎對待手中的權力,少些貪欲,多些淡泊。君子愛財,還須取之有道。有道是:教書育人有作為,清廉淡泊不可違。倘若貪欲來作祟,鐵窗數(shù)載猶可悲。
(本文中人物姓名均為化名)
編輯:劉晨 34505989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