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園
夏季是美麗的季節(jié),花園里的花兒們盡情綻放,競相比美。我們的校園其實也是一個“大花園”,孩子們就是一株株不同的花朵,他們努力成長,熱烈開放,我們被他們的美深深吸引,卻忽略了某個角落里如梔子花般的孩子,他們安靜,他們沉默,遲遲不肯綻放。
剛上班的時候,堂弟帶來一盆梔子花作為禮物送給了我,還半開玩笑說能培養(yǎng)我的耐心,對教育事業(yè)有幫助。我當時很不解,不就是一盆花嘛,與工作和耐心有何關系,不過念頭一閃也就消失了,還是很開心地收下了它。后來工作之余便多了一項任務:悉心照顧梔子花。后來,梔子花有了兩三個花苞,再慢慢有了更多花苞。于是很開心地告訴堂弟,向他炫耀,夸獎自己養(yǎng)花的“天賦”,還說過幾天花開了邀他來瞧。堂弟卻神秘地笑了笑,說時候還未到。那時的我還沒有意識到養(yǎng)梔子花與教學會有聯(lián)系,只是想著快點開花。
原以為事情會跟我預想的一般順利,可事實完全不是那樣。一周,兩周,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小花苞們卻倔強得不肯綻放,于是,我有些慌了,趕緊上網去查閱資料,一番折騰之后,終于明白緣由。梔子花不像別的花,它們開得很慢,首先我得悉心為它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然后用足夠的耐心等待,慢慢地它總會綻放。也是那時開始思考,是不是有的學生也跟梔子花一樣,他們不像其他同學積極踴躍,他們安靜、普通、不出眾,但是只要我對他們足夠關愛,充滿信心,慢慢等待,總有一天他們也會有驚人的表現(xiàn)。
從此,我不再急切,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梔子花,都比以前更多了些耐心,更多了些關愛。不知道那樣又過了多久,只記得是五月份一個周末的清晨,人還未醒鼻子卻隱隱約約聞見一絲香氣,其他器官瞬間被喚醒。原來是窗邊的梔子花開了,晨風都迫不及待攜了香氣送到我跟前,綻放的白色花朵帶著些許的嬌羞,素凈卻別致。在長久的耐心等待后它終究還是開了。感謝梔子花開,讓我堅定信念去尋找那些如梔子花般安靜的孩子,小義就是其中的一個。
小義是個白白瘦瘦的男生,平常在課堂上很少發(fā)言,說話的聲音也是低低的,就連座位也是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少言沉默的小義已經被我和同學們忽視了很久。那次課堂上,我提問小義,我滿懷期待地看著他,但小義只是瞪著眼睛盯著我,卻什么也說不出來,白白的臉急得通紅。這時同學們開始小聲地咬耳朵,小義更加局促不安,雙手緊張得不知道往哪里放,眼睛也開始濕潤。我忽然想起了梔子花,我想小義或許就是我要找的那株梔子花,他現(xiàn)在只是一朵矜持的花苞,不過只要給他足夠的關愛、足夠的時間,他就會慢慢綻放。想到這些,我不但不生氣,反而示意大家不要說話,沖小義笑了笑,跟他說老師知道他會回答,只是太緊張了表達不出來。小義帶著詫異上完了那節(jié)課。課后我咨詢了小義的班主任才得知,小義是個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在他小時候就外出打工了,一年回不了幾次家,他跟著奶奶生活。小義的生活中缺少關愛、缺少溝通交流,我相信他一定有一顆火熱的想綻放的心,只是這顆心被我們忽視太久了。
那天以后找小義談話,告訴他老師知道他不是笨孩子,只是學得慢了些,問他愿不愿意接受老師的幫助,小義答應了我,以后我們每天放學后都會補習一段時間。一開始是小義把疑惑找出來我?guī)退獯?,我發(fā)現(xiàn)他雖然學得慢,但是只要理解了就會很好地掌握。我及時表揚了他,那時小義害羞地笑了笑,再來時便多了些自信。等小義慢慢地跟上了進度,我不再給他講解,而是給他列些問題,讓他自己預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第二天在課堂上故意提問同樣的問題找他來回答,那時的他不再局促不語,而是高抬著頭用足夠洪亮的聲音來作出了解答。由于提前做了準備,所以小義的回答很完善,我又借機當著其他同學的面表揚了他,這次大家都表示了贊嘆和覺得不可思議。那一堂課小義聽得格外認真。不過這還不夠,我開始設置一些問題,要求同學之間來協(xié)作完成,讓小義能夠跟別的同學多交流。小義也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很積極地與同學交流。慢慢地小義融入了班級,也跟其他孩子一樣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小義真的越來越優(yōu)秀了,自信,努力,跟同學相處融洽,他終于綻放,像梔子花,雖然過程漫長,但結果同樣絢爛美麗。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品種的花,有的盛開得很快、很熱烈,這樣的花朵往往最先吸引我們的眼球,引起我們的喜愛和贊嘆,可是有的花朵卻開得很慢,就像安靜的梔子花。只要我們用心用愛去培養(yǎng)他(她)、幫助他(她),給他(她)足夠的溫暖、足夠的耐心,總有一天他(她)也會美麗綻放。我們應該努力做一個好的園丁,愛護每朵綻放的花兒,靜待每棵“梔子花”開。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