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曄 李青春
【摘要】五年制大專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語文素養(yǎng)都相對較低,偶有閱讀也是網絡閱讀遠遠高于傳統(tǒng)紙質閱讀,面對種種困境,本文提出培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的迫切性。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利,然后拋出懸念,誘發(fā)興趣,最后分享智慧,樂享成功。因為語文閱讀不僅是對心中理想世界的拓展和堅持,更是思想和心靈的升華與凈化,進而改變人生軌跡。
【關鍵詞】閱讀;能力;困境;對策;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閱讀是一種必備的基本技能,它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能滋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陶冶藝術情操。它對五年制大專生學好其他學科、掌握專業(yè)知識、強化道德素養(yǎng),增強人文素養(yǎng),拓展知識視野,訓練思維能力,升華思想內涵,開啟想象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為五年制大專生“精神成人”提供堅定的價值根基。
一、困境——拯救語文閱讀
高職高專院校的語文閱讀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在就業(yè)形勢的高壓下往往重實用,輕素質;重功利,輕人文。五年制大專生語文功底本來就比較薄弱,他們個性強,務實性強,特別注重自我,自主學習意識差、自律性差、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語文素養(yǎng)都偏低。他們不喜歡閱讀,不愿意參與討論,更談不上欣賞和品鑒,特別是工科專業(yè)的學生,把語文閱讀看作可有可無,認為只要掌握專業(yè)知識,不必重視語文素養(yǎng)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隨著電腦網絡的普及,網絡閱讀率大幅攀升,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量下降。調查顯示:網絡閱讀率1999年為3.7%,2005年為27.8%,2014年為67.8%,傳統(tǒng)閱讀大部分被網絡閱讀取代,這點在五年制大專生的身上尤為明顯。網絡閱讀具有快餐式、瀏覽式、隨意性、跳躍性、碎片化等特征,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僅僅是獲取某種信息或了解一個故事情節(jié),談不上對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而傳統(tǒng)紙質閱讀是線性的、連續(xù)性的,它是讀者從書面語言中獲得要義的一個心理過程,它不僅需要觀察、理解、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智力要素,而且也需要動機、興趣、意志等非智力要素。它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成對作品涵蓋信息的搜集和取舍,要求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領悟作者真正所要表達的深刻寓意。它可以使學生深入研讀,反復品味細節(jié),對作品精彩處加以批注、欣賞、品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網絡閱讀方式的泛濫,意味著“淺閱讀”的泛濫,“淺閱讀”的泛濫勢必會縱容思想的懶惰,思維能力的弱化。有少數(shù)學生連“淺閱讀”也沒有,除了吃飯、上課、睡覺外,其他所有時間都在玩游戲,著實令人擔憂。
二、對策——迫在眉睫
語文是每個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們要明白目前所面臨的窘境和挑戰(zhàn),注重基礎,注重實用,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更要以科學創(chuàng)新的方法進行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動之以情,曉之以利
這是利益的“利”。當今社會,時代進步,信息發(fā)達,學生的所見所聞不僅僅局限于家庭和學校,還有來自電視網絡等,他們喜歡看球賽,看新聞,喜歡在網絡上和同伴聊天,喜歡現(xiàn)代流行的東西,語文教師要巧妙機智地從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滄月等人的熱門流行作品入手,因為這些作家的年齡與他們比較接近,作品的內容大多反映當代社會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思想感情上迎合學生的口味,更容易走進學生的情感深處,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能使語文閱讀活色生香,讓學生熏陶在墨韻書香中,以利學生在理解和感悟中提升自己。
從何炅、汪涵、謝娜、撒貝寧等主持人身上引發(fā)開去,告訴學生:這些人的妙語連珠、睿智聰慧,風趣幽默,見多識廣,風度氣質都是因為有了閱讀,當學生一旦從內心強烈地認識到自己是多么落伍、多么無知無識無能時,就能在潛意識中有達到某種目的的沖動,尤其是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許多問題無法解決、苦苦摸索無果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因為在書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就這樣讓學生一步步嘗到成功的甜頭,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汲取營養(yǎng),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這種讓學生基于內心需要而去閱讀、去理解、去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讓閱讀慢慢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語文閱讀能使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延伸到課外,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精讀、泛讀、瀏覽相結合,提高閱讀的針對性。然后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量體裁衣,如對文科專業(yè)的學生,側重在語言和修養(yǎng)、藝術欣賞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對金融經濟類的學生側重人文素養(yǎng)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對工科類的學生,則側重普及和提高,采用整體欣賞,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告訴五年制大專學生,語文閱讀可以幫助大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愛情觀、價值觀,可以提高大家的閱讀欣賞和審美品位,提高他們?yōu)槿颂幨赖木C合素質,能學以致用,以便增強就業(yè)競爭力。
(二)拋出懸念,誘發(fā)興趣
如在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介紹徐志摩出身浙江豪富家庭,曾拜梁啟超為師,并赴美國留學,后為追隨思想家羅素而赴英國,在劍橋大學皇家學院以特別生資格隨意選課聽課。他的人生理想是對愛、自由和美的追求和信仰,他與林徽因、陸小曼的情感經歷就是一個寫照。這種人生理想的追求與情感經歷的心境都融入到了詩人的筆端,這樣的講解使同學們興趣高漲,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老師因勢利導,舉辦一場徐志摩詩歌朗誦分析比賽,要求每位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最有感悟的一個片段進行朗誦,朗誦后進行簡短的分析介紹,讓學生對徐志摩作品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閱讀,并由徐志摩引出金庸,由此介紹金庸的作品,讓學生利用好課外時間去閱讀,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沈從文的“湘西世界”,老舍的“北京人”,巴金的大家庭與人生等等,這些作家的作品里都融入了他們對愛情、人生、家庭的理解,因而在介紹這些作家作品時,在較為寬闊的視野里,分析介紹相互關聯(lián)的人和事,從而引導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因為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要使有限的課堂變成無限的學習。
(三)分享智慧,樂享成功
知識因傳播而美麗,閱讀因分享而快樂。教師因地制宜,運用可視可感的多媒體手段誘發(fā)學生閱讀佳作名篇中的精彩片段,強化學生的閱讀探究趣味,在閱讀了一個階段后,可以在班級里開展“閱讀漂流”活動,每個學生自帶一到兩本自己讀過的好書,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在每本書的后面都要附上一張“閱讀心得”漂流卡,進行思想交流,教室里可以布置一個“讀書信箱”,由專人負責制作表格反映漂流動態(tài),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學生閱讀的書目和數(shù)量,以此激發(fā)學生在閱讀方面不甘示弱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用更新的方法和視角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疑難問題的喜悅中,獲得新的認知,從而產生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和保持積極主動的閱讀探究
心理。
學生精心制作的漂流卡和閱讀感言可以布置在班級的黑板報上,“讀書之角”上,或班級網站上,還可以把照片和書名粘貼到班級的“閱讀樹”上,以增添閱讀的趣味和實效,讓他們在評比中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平日里利用節(jié)假日積極開展閱讀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如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手抄報比賽、黑板報比賽、讀書筆記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競賽的激烈氛圍中興趣盎然。
閱讀是一項高尚的心智鍛煉,葉圣陶先生認為“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眾多經典名著中蘊藏的人文內涵對學生人格培養(yǎng)和審美品位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語文閱讀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拓展知識面、增長才干、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當時只道是平常,我們可曾知道,這樣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將影響學生的一生!精神富有的心靈是一首永恒的詩,因為溫暖過自己心靈的人和事,一輩子都將珍惜!
參考文獻
[1]劉光賢.語文閱讀斷想[J].天津教育科技報,2011(1).
[2]駱大華.改善閱讀教學的課堂結構[J].四川教育,2011(11).
[3]袁福榮.淺談職高語文的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2010(36).
[4]唐菊紅.職高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科教創(chuàng)新導報,2011(1).
作者簡介:何宏曄,女,1969年生,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人,大學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管理。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