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要求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和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社會所需人才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1.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首先應該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要因材施教,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我們應該認識到,不僅在小學各個年級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成長特點,即使是在同一個年級的學生,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師要充分認識并且尊重這一點,從每個學生的性格出發(fā)設計不同的培養(yǎng)方案,不能搞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的性格特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措施。比如對待一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要看到他們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這些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以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幫助這些同學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不要在課堂進行過程中突然對其提出要求,雖然老師是出于好意,但是往往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給學生心中留下陰影,在以后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會更加害怕參與。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害怕出錯以及害怕同學或者老師嘲笑自己的心理障礙,多給予學生適當?shù)墓膭?,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交際熱情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交際性強的學科,語文知識從來都不是死的,它應該是鮮活具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也應該是生機勃勃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境,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小學生正是思維活躍,天馬行空的時期,他們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他們渴望表達自我,獲得同學特別是老師的贊揚。教師應該尊重學生這些身心發(fā)展特點,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學生自我表達以及相互交流的情境。教師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天性,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不要畏首畏尾。一方面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要糾正以往高高在上的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學習中要鼓勵學生多提問,多問幾個為什么,而不僅僅是教師一味的灌輸,不允許學生質疑。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學生之間相互的溝通探討。在同齡人之間更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師應該根據(jù)課堂進展情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之間多進行溝通,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表達陳述自己的見解。在這樣的課堂氛圍帶動下,學生們的口語交際的表達欲望都會被激發(fā)出來,既可以在相互交流中獲得學習的深化提高又可以通過表達自己獲得愉快的內(nèi)心體驗。
3.講究方法,提高學生的表達技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講究方式方法??梢宰寣W生從教材里學習一些語言的表達技巧以及修辭手法等,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將所學習到的表達手法運用到自己的口語交際中,鼓勵學生一步步地完善自己的口語表達。比如,我們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的過程中,課堂開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只是運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等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及表達能力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走向講臺,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教師可以在座位上扮演學生,可以對臺上的“小老師”進行引導性的提問,如“小女孩悲慘命運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是如何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的?”等等。通過這些提問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推動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其他的同學也大膽積極地提問。在這種角色互換的相互交流中,學生們既可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及記憶,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走上講臺,爭取為每個學生都創(chuàng)造一次這樣的機會。
實施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其次要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熱情;再次教師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要給予學生科學的方式方法的指導。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長遠的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徐磊,教師,現(xiàn)居江蘇省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