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緒超 謝昌營 肖慧榮 吳成成(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04級研究生 南昌330006;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肛腸科 南昌330006)
麻元通便止痛湯治療混合痔術后便秘的臨床研究*
余緒超1謝昌營2#肖慧榮2吳成成2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2014級研究生南昌330006;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肛腸科南昌330006)
目的:觀察麻元通便止痛湯治療混合痔術后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100例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口服麻仁丸治療,治療組口服麻元通便止痛湯治療,連續(xù)治療7 d。觀察兩組臨床癥狀變化,統(tǒng)計治療后排便情況,進行癥狀評分,計算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排便的主要癥狀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伴隨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麻元通便止痛湯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療混合痔術后便秘,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無明顯不良反應。
混合痔術后;便秘;麻元通便止痛湯
混合痔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在保守治療失敗后,對于癥狀表現(xiàn)便血、脫出、疼痛明顯的患者,多需采取手術治療[1]。便秘是混合痔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它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術后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的癥狀。我們選擇口服麻元通便止痛湯治療混合痔術后便秘,取得效果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肛腸科住院的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22~66歲,病程3.5~17.0年;治療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25~65歲,病程3.5~17.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功能性便秘羅馬Ⅲ標準》中對功能性便秘的擬定,所觀察的病種均為混合痔術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臨床表現(xiàn):排便次數(shù)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取肛門鏡或結腸鏡檢查排除出口梗阻性便秘和結腸、直腸、肛門器質性病變。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術后第1天開始給予麻元通便止痛湯內服。組成:火麻仁、杏仁、生大黃、郁李仁、生地、槐花、地榆、元胡、白芍等。制法及用法:上述中藥加水1 500 ml煎至400 ml,由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制劑室代煎裝袋,每袋150 ml,自術后第1天起每日早晚2次,每次1袋,飯前30 min溫服,連續(xù)服用1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通便藥物。
1.3.2對照組術后第1天開始服用麻仁丸(國藥準字Z32020097),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黃、炒枳實。每日2次,每次9 g,飯前30 min服用,連續(xù)服用1周,治療期間停用其他通便藥物。
1.4觀察指標
1.4.1排便困難主要癥狀評分標準(1)排便順暢情況:0分:大便排出順暢;1分:大便排出稍有不順,輕度肛門墜脹感;2分:大便排出不暢,肛門墜脹感及便意明顯;3分:排便困難,肛門重墜感及便意強烈。(2)排便耗時(t):0分:t≤5 min;1分:5 min<t≤10 min;2分:10 min<t≤20 min;3分:t>20 min。(3)大便性狀:0分:有明確邊界的軟團狀物或臘腸狀平滑軟便;1分:臘腸狀但表面有裂縫;2分:臘腸狀但成塊;3分:硬塊狀便為堅果狀,不易排出。(4)排便不盡感:0分:無排便不盡感;1分:偶有排便不盡感,輕微;2分:時有排便不盡感,較明顯;3分:一直伴有排便不盡感,明顯。
1.4.2術后排便困難伴發(fā)疼痛、出血癥狀評分標準(1)疼痛情況:參考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0分:VAS評分0~2分;1分:VAS評分3~5分;2分:VAS評分6~8分;3分:VAS評分9~10分。(2)出血情況:0分:無出血;1分:僅便紙染血;2分:排便時滴血,量少,便后即止(未行特殊止血治療措施);3分:排便時滴血,量中等,便后即止(未行特殊止血治療措施)。
1.4.3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及《痔臨床診治指南(草案)》療效標準,擬定標準如下:(1)臨床痊愈:混合痔術后排便困難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2)顯效:混合痔術后排便困難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3)有效:痔術后排便困難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4)無效:痔術后排便困難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癥狀積分減少不足30%。
1.5統(tǒng)計學方法所得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1.5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術后1周的總有效率為92%,而對照組為64%,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兩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比較治療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比較(例)
2.3兩組術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治療組術后主要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術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排便順暢 排便耗時 大便性狀 排便不盡感治療組對照組50 50 1.02±0.16*1.76±0.27 1.21±0.15*1.64±0.18 1.06±0.22*1.54±0.25 1.23±0.17*1.82±0.16
2.4兩組術后伴隨癥狀評分比較治療組術后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伴隨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術后伴隨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疼痛情況 出血情況治療組對照組50 50 1.01±0.12*1.66±0.18 1.12±0.16*1.82±0.36
中醫(yī)學認為混合痔術后患者便秘主要是由于手術耗氣傷津,而致氣虛津虧,大腸傳導無力;加之術后患者情志不舒、久臥少動,致氣機郁滯大腸傳導失職,兩者合力而致糟粕內停,不得下行,而成便秘。臨床多采取以中藥辨證用藥治療(增液湯加味、四逆散合六磨湯等)、針灸治療(透天涼手法、穴位熱敏灸等)、穴位按摩治療、瀉藥治療、栓劑和促胃腸動力藥等治療,療效欠佳[2~5]。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混合痔術后便秘主要是由于混合痔術后活動減少,腸蠕動減慢;術后肛門切口疼痛,擴約肌痙攣,患者懼痛畏便;入院后生活、飲食的不適應以及精神高度緊張等因素引起。因此單獨應用某種有緩瀉作用的西藥或中成藥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有時還會引起明顯的腹瀉,便次增多,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痛苦。而麻元通便止痛湯,它是由麻仁丸合元胡、芍藥甘草湯加減而成,方中發(fā)揮麻仁丸潤腸通便的功效;加上元胡、芍藥甘草湯,起到緩急止痛的功效;加上地榆、槐花,起到?jīng)鲅寡墓π?;所以麻元通便止痛湯可以達到潤腸通便、止痛止血的功效。
綜上所述,麻元通便止痛湯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療混合痔術后便秘,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無明顯不良反應,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何永恒,凌光烈.中醫(yī)肛腸病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26
[2]蔡而瑋,游志華.增液湯加味治療Ⅲ期混合痔術后便秘56例[J].福建中醫(yī)藥,2007,38(5):7-8
[3]奎繼中,王媛.四逆散合六磨湯治療痔瘺術后便秘74例[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4(8):39
[4]李復明,張立榮.針刺治療肛腸術后并發(fā)癥206例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1996,6(7):23-24
[5]陳俊,葉茂,賀應林.穴位熱敏灸治療肛腸病術后便秘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2,12(2):15-16
R574.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6.013
江西省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醫(yī)科研課題(編號:2015A134)
謝昌營,E-mail:xcyxcy85091@126.com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