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建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事業(yè)總部,廣東廣州 510380)
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的安全風險分析及防控措施
趙宗建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事業(yè)總部,廣東廣州 510380)
針對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的安全風險進行了闡述,在剖析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三控一普”的方法來防控空隙處的安全風險,對確保地鐵乘客人身安全,保障地鐵正常運營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地鐵;空隙;安全風險;防控措施
近些年,國內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處夾人事件時有發(fā)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2004 年廣州地鐵發(fā)生空隙處夾人動車事件,乘客自救無傷亡;2007 年上海地鐵發(fā)生空隙夾人動車致死事故;2014 年南京地鐵發(fā)生空隙夾人事件,乘客被地鐵保安救助無傷亡;2014 年北京地鐵 5 號線發(fā)生空隙夾人動車致死事故??梢姡罔F列車與站臺空隙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必要的防控措施,對保障地鐵正常運營、乘客乘車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對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的安全風險進行了闡述,并從“人-設備-環(huán)境”3 方面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安全風險防控措施。
《行車組織規(guī)則》中規(guī)定:機車、車輛無論空、重狀態(tài)均不得超出機車、車輛限界[1]。列車在運行過程中,車身會有小幅度的左右擺動,基于運行安全的需要,列車必須與站臺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以滿足其機車、車輛的限界要求。
據了解,廣州地鐵不同線路的列車車門與站臺(屏蔽門)間空隙在 200~250 mm 之間(因不同線路車型不同)。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胸厚分別為215 mm 和 200 mm。由此可見,地鐵列車與站臺的空隙足以容納身材瘦小的成年人或孩童,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因此,面對這種無法消除的危險源,我們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防范和控制空隙夾人(物)的發(fā)生,保障地鐵運營的安全。
圖1 地鐵運營過程時間軸分析圖
地鐵列車與站臺間空隙(以下簡稱空隙)的存在給地鐵運營安全帶來的風險主要有 2 方面:一是空隙夾人動車造成人身傷害;二是空隙夾物動車造成經濟損失??障洞嬖谟诹熊囘M站-停站-出站-出清前的過程中。按時間序列對地鐵運營過程進行分析(圖1)可知:①列車從車門屏蔽門打開到關車門屏蔽門的過程時間基本為 10 多秒(國際、國內地鐵行業(yè)相差不大),即 [ t2,t4]≈10 s。由于開關門時間短,極易出現空隙夾人(物)的情況;②空隙夾人(物)多發(fā)生在列車開始聯動關門過程即 [ t4,t8]時間區(qū)內,特別是在 [ t6,t8]區(qū)間。在 t6時刻屏蔽門已處于 30%關閉狀態(tài),時間已不足以乘客上下車,乘客及其物品被夾在空隙的可能性最大。
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涉及到了屏蔽門、車門、信號及人等多方面,任何一個方面出問題都有可能造成空隙夾人(物)。因此,從可能造成空隙不安全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可以將影響空隙安全的因素歸結為人的因素、設備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圖2)。
圖2 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的安全影響因素
3.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一般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員從業(yè)素質不高、經驗欠缺、處置不當、職責疏忽是造成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2]。通過對廣州地鐵 2005~2014 年間發(fā)生的 90 起安全事故(件)致因分析統計可知,人為導致事故(件)共 62 件,占了約70%。因此,在分析影響空隙安全的人的因素過程中,應把相關人員(包括地鐵司機、站務員、乘客)作為重點研究。
3.1.1 地鐵司機
地鐵司機作為確??障栋踩淖詈笠坏榔琳?,對空隙處安全的影響程度是不言而喻的。通過對歷年因地鐵司機導致的事故(件)進行致因分析,發(fā)現絕大多數是由以下情況導致的。
(1)精神狀態(tài)不佳。國內地鐵司機班采用四班三運轉和六班四運轉 2 種[3],廣州地鐵大都采用后者,司機的作業(yè)時間區(qū)域為 4 : 00 至次日 1 : 00,上班的不規(guī)律是影響司機狀態(tài)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如廣州地鐵1號線,常年日客流量約 110 萬,司機每輪班要集中精力確認至少 612 次的空隙安全情況,高效率大作業(yè)量的工作也會影響司機的精神狀態(tài)。
(2)工作態(tài)度問題。地鐵司機工作單調、枯燥且生產過程機械、重復,而現今國內地鐵行業(yè)大都是單司機作業(yè)且以年輕人居多。因此,常會有司機工作態(tài)度不認真,作業(yè)流于形式,對行車安全特別是對空隙安全的確認極為不利。
3.1.2 站務員
站務員的正確引導和阻攔也能有效降低空隙處夾人(物)的風險,特別是在大客流的車站。站務員在確認空隙安全的運營生產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當發(fā)生屏蔽門故障或車門故障時,站務員在及時處理屏蔽門故障和協助司機確認故障車門位置的同時,還要疏導客流,確認安全后與司機進行聯控動車。因此站務員在空隙安全確認中也是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
3.1.3 乘客
乘客的搶上搶下行為嚴重影響著空隙的安全,給行車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廣州地鐵1號線車門和屏蔽門間的空隙有的高達 250 mm 左右,足以容納一個中等身材乘客側身站立,特別是在早晚高峰的大客流時段,極易在空隙間夾人(物)。因此,乘客是否能夠自覺遵守安全乘車規(guī)則、文明乘車,也是影響地鐵空隙安全的重要人為因素。
3.2 設備因素
3.2.1 屏蔽門
自 2002 年國內開始推廣使用屏蔽門以來,屏蔽門系統已成為地鐵運營所必需的設備。屏蔽門將站臺和列車運行區(qū)域隔開,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乘客乘車安全,但并非絕對安全。在每天的運營過程中,屏蔽門故障的發(fā)生率很高,幾乎每天都會發(fā)生屏蔽門不能打開/關閉/延遲打開等情況,甚至出現過屏蔽門玻璃破裂的情況,具有很大的安全風險。
3.2.2 列車門
正線運營時車門故障頻發(fā),特別是早晚高峰時段及大客流的車站,經常會因車門夾物導致車門無法關閉,司機要去現場進行車門故障處理。車門故障的多發(fā)也是空隙安全重大風險之一。
3.3 環(huán)境因素
(1)節(jié)假日大客流和突發(fā)客流對空隙安全的影響較大??土髁康募ぴ鰰е萝囬T、屏蔽門等設備故障激增,同時對司機心理影響會加大,從而導致誤操作增多。
(2)氣候環(huán)境對空隙安全也有一定的影響。據廣州地鐵故障發(fā)生時間統計數據顯示,設備故障多發(fā)于雨水天氣過后和溫差較大的時間段。設備的穩(wěn)定性在氣候轉變的時節(jié)會變差,車門、屏蔽門的故障率明顯升高。
(3)光環(huán)境主要對地鐵司機作業(yè)產生影響。地下站光線太暗不利于司機對后幾節(jié)車空隙的情況進行確認,對空隙處的安全有一定的影響。
基于上述對空隙處安全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人控”+“技控”+“管控”+“普及地鐵應急常識”的“三控一普”方法來防控空隙夾人(物)動車風險的發(fā)生,確保地鐵運營的安全。
4.1 人員三方配合
(1)司機。注意班前休息,班中集中精神,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作業(yè)紀律,認真執(zhí)行標準化作業(yè);在早晚高峰期和節(jié)假日大客流時,掌握好關門時機,在屏蔽門、車門動作過程中集中精力,加強空隙瞭望,若有夾人(物)現象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當出現屏蔽門或車門故障時,做好與站務員的聯控,有效減小空隙夾人(物)動車的風險。
(2)站務員。在早晚高峰期和節(jié)假日大客流時做好乘客指引,及時制止搶上搶下乘客;加強后幾節(jié)車空隙情況的巡視;若屏蔽門或車門故障時要確保站臺安全后給司機動車信號,有效防止空隙夾人(物)動車情況的發(fā)生。
(3)乘客。爭取錯峰出行,乘車時做到不擁擠,先下后上,排隊有序上下車,燈閃鈴響停止上下車;遵守乘車規(guī)則,文明乘車,特別是早晚高峰期和節(jié)假日大客流時做到不搶上搶下,以大幅降低空隙處夾人(物)的風險。
4.2 技術改造、創(chuàng)新與應用
屏蔽門和車門穩(wěn)定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空隙安全與否。自 2002 年以來國內地鐵普遍應用的屏蔽門系統包括了屏蔽門、防夾板和空隙燈。屏蔽門系統具備防夾與障礙物檢測報警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夾人(物)動車的風險。但這種屏蔽門系統也存在不足,需要靠司機瞭望確認縫隙情況。因此,可以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對屏蔽門系統進行功能升級來防控空隙風險。例如,杭州地鐵的車門和屏蔽門帶有紅外感應,且空隙間還加了 2 道激光用來檢測空隙是否夾人(物),更好地進行了空隙處安全情況的確認。
4.3 加強管理
(1)制定規(guī)章制度與優(yōu)化操作流程。要求司機要嚴格執(zhí)行“兩紀一化”、“手指口呼”確認制度,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4]。根據《乘務關鍵作業(yè)風險與對策》中提出的應對空隙夾人(物)的關鍵對策措施,保證車門完全打開狀態(tài) 10 s 以上;關門過程密切留意乘客上下車情況;關好車門、屏蔽門后認真確認空隙安全;發(fā)現車門、屏蔽門關閉延時,需重新開關門一次,再次確認空隙處安全。當司機處理完屏蔽門、車門故障或乘客事務,關門確認站臺“好了”信號后需再次確認空隙處是否安全。按規(guī)定與流程執(zhí)行操作,對防控空隙夾人(物)動車風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做好執(zhí)行監(jiān)管與操作監(jiān)控。對司機作業(yè)流程做好監(jiān)督檢查,并及時提醒整改或糾正。加強對司機的操作監(jiān)控,防止誤操作。安全負責人要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作業(yè)標準化、進行夾物測試和抽查錄音/監(jiān)控等措施來確保司機的工作質量。
4.4 普及地鐵應急常識
在對乘客自救與他救知識宣傳、教育、培訓方面應該做足乘客和地鐵公司 2 方面的工作。
4.4.1 乘客方面
(1)自救。若不幸被夾在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間,可立即使用屏蔽門緊急開啟手柄打開屏蔽門。
(2)他救。若站臺工作人員發(fā)現空隙處有夾人(物)情況發(fā)生,會通過對講機急呼司機讓其不要動車,同時還會拍下就近的“緊急停車按鈕”。若是站臺上的乘客發(fā)現空隙有夾人(物)情況,應立即拍下站臺上的“緊急停車按鈕”或尋求工作人員幫助。若列車上的乘客發(fā)現空隙有夾人(物)情況,應立刻按壓車廂中的乘客報警按鈕聯系司機,或通過緊急開門解鎖裝置讓列車無法動車。
4.4.2 地鐵運營公司方面
要做好對乘客應急常識的宣傳、教育與學習,對緊急設備設施外觀、位置、操作方法和使用時機進行宣傳。宣傳手法包括:將緊急設備設施詳解制作成書、光盤或畫冊,供乘客學習;在學校、社區(qū)進行集中式宣傳與培訓;借助地鐵微信平臺、車載 PIDS 和車站 PIDS 發(fā)布文字或視頻;單位創(chuàng)辦一個模擬操作室,供市民乘客前來參觀、學習與培訓。
本文從人、設備、環(huán)境 3 個方面系統分析了影響地鐵空隙安全的因素,并結合廣州地鐵1號線的管理經驗,提出了“三控一普”方法來防控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夾人(物)動車風險的發(fā)生,確保地鐵運營的安全,對空隙處的安全風險防控和乘務安全運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 張玫.現行機車檢修規(guī)程中若干規(guī)定的改進建議[J].鐵道運營技術,2013(2):52-54.
[2] 朱小瑤.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心理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
[3] 賈明奔,李世偉.蘇州軌道交通一號線乘務運作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12(2):20-22.
[4] 陳麗艷.基于安全行為分析的軌道交通司機安全性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責任編輯 李媛芳
Safety Risks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at Gap between Train and Platform
Zhao Zongjian
The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safety and risks of the gap between train and platfor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afety impacted factors at the gap,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aspect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one safety popularization method to control the safety and risks at the gap.It has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and some signifi cance to ensure safety at the gap an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etro.
metro, gap between train and platform,safety and risks, prevention measures
U231+.92
趙宗建(1986—),男,碩士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