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祖勝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是以政府主導、企業(yè)參與為主的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下,要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yè)的關系,政府要充分發(fā)揮其協調作用,打破各政府部門間的壁壘,企業(yè)要充分發(fā)揮其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專業(yè)能力,各司其職,才能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實現效率最大化。除此,在技術實現上,選擇一條科學的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是非常重要的。
想象下未來幾年后城市的生活:足不出戶,在手機上提交幾份資料,嶄新的護照第二天就寄到你的手里;上東方明珠看外灘,不用再站著排上四五個小時的長隊,而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逛商場、喝咖啡,你的手機會告訴你何時可以進去;地鐵逃票被罰,你將要對自己的信用負責,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將無法再乘坐地鐵;大街上的犯罪分子將無處可藏,舉報人只要提供他們行騙的時間、地點,城市貓眼可以在幾分鐘內鎖定嫌疑目標;城市管理者看看大屏,即可知道本市的經濟情況、人口動態(tài)、交通狀況、環(huán)境質量,獲取重要的決策數據;企業(yè)經營者需要的人才在哪里,行業(yè)運行趨勢,相關法律法制,全部信息盡收眼里......
這就是智慧城市給社會大眾、政府管理者、企業(yè)經營者帶來的便利,那么如何實現這些便利,目前各大城市建設者,企業(yè)參與智慧城市建設者,都在積極摸索和實踐。2015年,國務院確定了新的84個全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旨在試圖為智慧城市的建設積累經驗。
以往的城市信息化建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信息孤島”,政府各部門、各機關和各組織根據自己的業(yè)務需求來建設信息系統,缺少統籌規(guī)劃。這種建設造成今天數據無法扭轉,資源無法共享,信息無法互通,極大地限制了城市運行效率,阻礙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首先要進行的就是“頂層設計”。建一座橋,蓋一棟房子,造一架飛機,都需要先進行總體設計,只有先把設計做好了,規(guī)劃做好了,各個零部件之間的關系組織好了,才能告訴建設者,我們要怎么做,否則就是各自為陣,一盤散沙。
那么,智慧城市典型的頂層設計架構應該是怎樣的呢?請看下圖,每個城市都有幾十個委辦局和數十個行業(yè)應用,共涉及數百上千個應用系統,每個系統都承載著為本組織服務,同時需要與其它業(yè)務系統進行信息交換。
因此,需要在這些系統之間建立一個通訊的橋梁,即服務總線,每個系統通過自身的服務代理與服務總線進行業(yè)務互通,同時,服務總線的另一端通向城市數據中心,城市數據中心的數據匯聚和數據流轉,完全通過服務總線來完成。隨著城市數據中心數據的不斷豐富和完善,逐步構建城市數據倉庫,包括人口、法人、建筑、地理等城市基礎庫和信用、交通、旅游、教育、醫(yī)療等行業(yè)應用庫,數據倉庫再整理形成三大目錄,即交換目錄、開放目錄和共享目錄,用于為第三方提供數據服務,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再形成數據分析挖掘能力,為城市管理者及社會大眾提供城市運營管理和信息咨詢服務。
頂層設計完成后,必須制定統一的行業(yè)標準與規(guī)范。行業(yè)標準與規(guī)范的缺失,導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存在嚴重障礙,使得信息無法共享,業(yè)務無法互通,城市無法變得智慧。近幾年來,我國開始重視智慧城市標準與規(guī)范的建設:2013年4月,住建部出臺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臺技術規(guī)范;2014年4月,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OA分技術委員會,發(fā)布了中國智慧城市標準化白皮書;2015年1月,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會、中國智慧城市專家委員會出臺了智慧城市系列標準試行版??梢哉f,我國智慧城市行業(yè)標準與規(guī)范正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
各個城市現有的業(yè)務系統分別是在不同時期建設的,系統能力參差不齊,很多系統都是傳統的封閉式的系統架構,屬于1.0時代的產品,無法滿足現有智慧城市建設發(fā)展的需要,因此,亟需對現有系統進行改造升級,以支持WEB Service對外服務接口,同時通過改造升級來支持智慧城市相關技術標準規(guī)范?,F有系統的改造升級主要是新增WEB Service服務代理和智慧城市相關標準規(guī)范接口,參考頂層設計圖,服務代理可以外掛,也可以內置于業(yè)務系統中,采用哪種方式改造,取決于現有系統的架構。另外,城市級服務總線也要同步部署,以便于實現與各個業(yè)務系統的實時連接。
服務總線有了,業(yè)務系統改造也完成了,那么城市各個業(yè)務系統就可以隨時完成互聯互通,各部門、各組織、各行業(yè)就可以按照各自的需求來實現業(yè)務交互,整個城市業(yè)務系統都活躍起來,自然也就智慧起來了。
城市平臺建設的目的概況起來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為了構建城市大數據中心,為第三方提供數據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城市平臺,為城市管理者提供決策分析服務。實際上,經過各業(yè)務系統的改造和服務總線的設置,城市已經完全可以實現智慧化了,城市平臺的建設并不是那么緊迫。因此,城市平臺的建設可以與業(yè)務系統改造過程同步進行,也可以稍晚開展。
城市平臺是以采集各業(yè)務系統的數據為主,有了服務總線,城市平臺只需與服務總線進行對接即可打通各個業(yè)務系統,實時采集各個系統的數據。而我們現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把平臺建設放在服務總線及系統改造之前,導致平臺與各個系統對接的難度相當大,數據采集的過程非常復雜,以至于很多平臺建完之后,里面數據不全,面對各大系統的對接,平臺建設方累的筋疲力盡,與某些部門系統的對接更加顯得蒼白無力。
當前,全國各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景象如火如荼,城市大數據平臺建設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現階段各地興起的城市大數據平臺建設有些急促,在各系統沒經過升級改造和城市服務總線沒有建設之前,直接建平臺,會是一條相當難行的路,付出的成本代價也是倍量的。選擇一條科學的建設路徑,不僅可以節(jié)省人力財力,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