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工柳先生及其作品是20世紀留給我們的藝術文化遺產(chǎn)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羅先生是一位為藝術而生、為時代而藝術的大家,他一生都在經(jīng)受挑戰(zhàn),并把艱難曲折當作滋養(yǎng)生命的乳汁。他從一開始就把整個身心都交付給了他崇尚的信仰,心無旁騖。因此,他的人生目標很純粹,他的藝術方向很明確。我們回想起他的箴言,重讀他的作品,回憶他的日常修為,都能感受到他的思想深度、藝術高度、生活厚度、生命向度,并油然而生敬意。
他創(chuàng)作的《馬本齋的母親》《李有才板話》插圖如行云流水;而激情又醇厚的《地道戰(zhàn)》、深邃又平實的《整風報告》、深沉又自若的《前仆后繼》、恢宏又詩情的《毛主席在井岡山》、有陣有勢的《井岡山》……以至濃縮他心志和才情的《郁郁蔥蔥》,無不是“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他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概念羈絆的形式融為一體,飽含對感觀與寓意的探索、詩意與境界的歷險,力求現(xiàn)實和理想、宗旨和畫意、哲理和詩情、境遇和格調融匯,無論鴻篇巨制還是詩意寫照,都是初有定質、終無戒律,顯見他的心氣和睿智。
這位敦實的行者恪守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精神,始終在突破著自我,探索中國油畫的發(fā)展進路。他的藝術所關照的主題和情節(jié),是他人生經(jīng)歷和生命感觸中最動情的部分的提領,呈現(xiàn)他發(fā)自肺腑的震撼。而無論他選擇版畫、油畫還是綜合性材料,采用寫實還是寫意的手法,都不固守成法,而是主動地與他的認知和見力關聯(lián),胸有成竹地另辟蹊徑。他一貫苛求內容與形式契合,灌注于作品的是他生命本質中的激情和理想,所有感性的、理性的、象征的、意象的、隱喻的、夢魘的傾向,讓我們領略了他在場的思考和辨識,以及他的寬闊和永無止境。所以,羅先生的作品是時代讓眾人心靈感動的永恒記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羅先生的藝術既是個體生命的綻放,又是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擔當。他的主角意識還包括他殫精竭慮地謀劃、培育、輔佐中國油畫的后進力量,竭盡全力,因此感召著未來。他那種堅定、執(zhí)著、捍衛(wèi),又鼎新、開拓、自覺應對的藝術態(tài)度和文化精神,是中國知識分子薪火相傳的風骨,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而獲得名副其實的聲譽。
羅先生畢生都在為他想達到的境地全情投入,為中國畫界所揣摩的構想全力以赴。他的人生觀、藝術觀于我的意義早已經(jīng)樹立:他啟迪了我的心智,充實了我的底力,讓我抵御認知的缺失,映照著我熱愛藝術的初心和不會休止的修正精神,并保持我的心性和激情,以及潛伏在心底的那份對未知的探索不盡。
春去春又來,柳色越泛青!在羅工柳先生誕辰100年之際,我想說:我感到幸運和自豪的是,我與這位杰出的藝術家交織了半個世紀!
2016年3月于西子湖畔
羅工柳 馬本齋的母親黑白木刻 12.8 cm×17.6 cm 1943年 中國美術館藏
羅工柳 毛主席在井岡山布面油彩 190 cm×285 cm 1961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羅工柳 前仆后繼布面油彩 180 cm×150 cm 1959年 中國美術館藏
羅工柳 李有才板話(插圖一)黑白木刻 10.5 cm×8 cm 1946年 家屬藏
羅工柳 稻田紙板油彩 34 cm×22 cm 1960年 家屬藏
羅工柳 半邊天布面油彩 55 cm×80 cm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
羅工柳 魯迅像黑白木刻 16 cm×13 cm 1936年 家屬藏
羅工柳 楊筠頭像素描 40 cm×27.5 cm 1945年 家屬藏
羅工柳 延安人 布面油彩 89 cm×71.5 cm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