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輝
摘要: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應當在滿足相關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進行,本文就我國的實際情況,對我國的土地地籍確權的相關技術、作業(yè)手法以及流程進行闡述,并結合筆者的經驗和知識提出相關的見解。
關鍵詞:農村土地;地籍調查;實踐;探索
我國傳統(tǒng)的土地地籍調查方法是進行土地權權屬調查,根據調查得到的結果進行實地測量,此種方法雖然精確度比較高,工作嚴密性強,但是工作效率太低(工作量大、工作時間場)。隨著我國相關土地地籍政策的頒布,先后在武漢的荒坡區(qū)朝陽、徐灣村等地點進行了有關土地地籍調查的實踐與相關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針對自身的經驗以及對第一次、第二次集體土地地籍的調查結果,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的時間與探究進行了相關的闡述與探索。
一、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的實踐
1.1.土地地籍調查的作業(yè)手法。農村集體土地的地籍調查以及確權一般都是采用第二次土地地籍調查中的作業(yè)手法。首先確定土地地籍調查的工作底圖,通常將城鎮(zhèn)土地的現狀圖比例尺定位1:1000,農村土地現狀圖比例尺為1:10000,而集體建筑用地和住宅用地地籍圖的比例尺為1:500。根據相關比例尺的現狀圖作為工作底圖再進行測量等工作,土地地籍測量中的系統(tǒng)坐標一般采用的是1980西安坐標系。接下來是宗地的劃分,所謂宗地是指屬同一農民集體擁有的權限界址線所封閉的集體土地,而對于被溝渠、河流、公路等集體土地分割的,按照相關的規(guī)定和標準,將此類集體土地分別劃分宗地,對于難以在工作底圖上標注、工作地圖上難以反映其真實土地狀況或者難以描述其長、寬、形狀的土地在計算面積時,應當扣除其占地面積,這就是在第二次土地地籍調查中宗地劃分的基本方法。對于有爭議的土地地籍,在進過調解后,經過雙方的一致同意后,再進行土地的確權。
1.2.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1)土地地籍權屬調查。農村集體土地的地籍調查不僅在于土地權屬狀況的調查,還包括了集體土地的使用現狀以及土地的權屬界限調查另外兩個部分。土地權屬的調查程序為先進行土地權屬來源的調查,在確認其權屬來源之后進行土地權屬性質的判斷與土地權限所有者名稱的核實等。對于土地地籍權限證明資料不齊全的,可以利用之前已經進行過的土地地籍調查資料(第一次、第二次土地地籍調查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收集完全相關的土地權屬資料后,再進行土地權屬的確認。(2)土地地籍的權限界限調查。土地地籍的權限界限調查主要內容為土地地籍權限界限的確認以及界限內是否包含國有土地的調查。而土地地籍的權限調查依據主要為第一次、第二次土地地籍調查的結果,并且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確認土地地籍的權屬界線,對于調查核實之后的國有土地地籍,應當根據其土地地籍性質進行相關協議書或者表格的填寫登記。(3)土地利用現狀的調查。土地利用現狀的調查應當依據上一年土地利用的數據進行對比,對于土地利用類別更換的情況,對數據庫土地利用情況記錄進行更改。土地利用情況數據的更新關系到土地地籍調查結果,所以做好土地利用情況變更的記錄是土地地籍基礎資料準確性、完善性的前提。(4)土地地籍界址點的設定。對于土地地籍界址點的設定,通常選取兩個土地地權單位權屬界線的相交點,根據界線參照物的不同,界址點的選取結果也不相同。界址點的選取方式靈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選取需要進行相關方式的選點。(5)資料的處理與數據庫的建立。在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后采集的數據和信息,根據相關的要求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綜合等處理后,采用建立數據庫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存儲。數據庫的內容包括之前地籍調查的所有內容,主要為地籍權限表、宗地劃分圖、界址點組坐標、面積總匯、地籍圖、相關調節(jié)材料等內容,數據庫的建立是對土地地籍調查成果的保存,從數據庫中可以得到各種基礎資料以及相關的變更。
二、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的探究
2.1.地籍調查前的工作準備。地籍調查前的工作準備包括三個方面:相關工作的準備、宗地的劃分以及宗地編號的確定、工作底圖的繪制。相關工作的準備是指在土地地籍調查之前做好土地調查權限者通知工作,讓其配合土地地籍的調查、調查途中意外事件出現時的解決、測量工具以及優(yōu)先調查地點的確定等。宗地的劃分以及界址點的確定和工作底圖的繪制是地籍調查工作準備的兩個主要內容,在繪制工作地圖和劃分宗地以及對宗地進行編號的時候可以參考第一、第二次土地地籍調查數據庫中的基礎資料。
2.2.土地地籍以及界址點的測量技術的提高。土地地籍的測量以及界址點的確定需要非常高的精確性,采用實地測量的方法誤差比較大,城市土地與農村集體土地的測量方法有所不同,在第二次土地地籍調查的過程中,由于農村中。插花地和飛地”以及相關影像因素的影響,農村集體土地的界址點測量方法采用GPSRTK技術實測界點坐標,對于某些特殊情況,依照界線的描繪、權屬界線的位置、從數據庫中提取界址點作為新的界址點坐標。
2.3以往土地地籍調查數據成果的應用。我國在之前已經完成了兩次農村集體土地地籍的調查,為之后的土地地籍調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土地地籍調查地點的不同,針對調查中出現的情況探索出了內外因一體成型系統(tǒng)、研發(fā)了相關的軟件,不僅提高了土地地籍調查工作的效率,更是增加了采集信息的精確性、全面性。我國在武漢等城市進行了試點土地地籍調查,并且根據發(fā)現的問題提出了很多方案及措施。事實證明,試點地的土地地籍調查為之后我國全面的農村土地地籍調查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保障,針對已經發(fā)現的問題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了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我國第一次、第二次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為之后的土地地籍調查積累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并且作為之后土地地籍調查的重要依據。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正處于實踐與探索中,土地地籍的確權登記應建立在符合國家基本要求的基礎之上。對已有成果利用、對調查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對工作效率的不斷提高、對是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地籍調查過程中重要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