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鋒
思維可視化指的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原本不可視的思維呈現(xiàn)出來,使其更加清晰、直觀,更加利于記憶和理解.思維可視化是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是下的主要教學方式,也是多媒體教學的重要目的.很多高中生表示物理難學,尤其是實踐操作題.學生對于實踐操作題無法順利解決,意味著學生的思維方式存在問題,物理教師需要以多媒體為切入點,為學生營造思維可視化的教學環(huán)境,將教學內容化難為易,讓學生能夠從物理問題探究出解題思路和方法,最終解決物理問題.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運用思維可視化導學案解決物理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
一、播放多媒體實驗操作動畫,降低教學內容
理解難度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學內容理解難度比較大,再加上教學條件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有些物理實驗難以開展,學生無法從深層次探究物理知識,會對學生物理水平的提高形成制約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實驗操作動畫,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動態(tài)操作過程和形象生動的展示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將教學內容化難為易,為學生提供物理知識探究的環(huán)境,加深學生對物理教學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講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展示實驗動態(tài)過程.首先,打點計時器安裝在裝置的鐵架臺上,用導線連接好打點計時器和電源;然后,紙帶的一端被固定在重錘上,另一端則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提起紙帶使得重錘??吭诖螯c計時器附近;電源接通之后,紙帶被松開,重錘自由下落,在紙帶上留下了下落的痕跡.為了使學生對實驗過程看得更清楚 ,教師特意設置了動態(tài)演示時間,使動態(tài)演示的速度變慢,讓學生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展示過程.在動畫播放結束之后,學生根據(jù)實驗展示發(fā)表了關于這個實驗的注意點,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了深入探討.由于畫面展示對學生形成的沖擊力比較大,直觀、全方位地向學生展示了實驗過程,使學生對實驗步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對實驗原理也更加理解.
由此可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多媒體的重要作用,以多媒體動態(tài)展示為切入點,將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進行的實驗操作,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動態(tài)演示,找到剖析物理原理的切入點,對物理實驗步驟進行分析,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
二、圍繞教學重點,合理開展物理實驗
實驗是物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思維可視化導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參與物理實驗操作,使學生形成直觀、深刻的認識,找到剖析物理原理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最終解決物理問題.
例如,在講“相互作用”中的“彈力”時,大部分學生基本明白彈力的概念,卻不知道怎樣計算彈力的大小.教師可以先利用“彎曲的鋸條將小球彈出”的實驗向學生解釋彈力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計算伸長的橡皮筋將與之相連的小車拉過來的力量,將其作為彈力.這個實驗的操作難度比較小,教師講解注意事項和操作步驟之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操作,通過實驗,學生對“彈力”形成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由此可以看出,實踐是發(fā)現(xiàn)真理的唯一標準.思維可視化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畫面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重點的印象.
三、構建知識框架,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
解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有些學生不會主動深入剖析教學內容,無法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來建立知識框架,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比較散,難以提高物理水平.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思維可視化導學案,教師應該通過清晰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梳理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講“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時,本課實驗為“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探究內容主要包括“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和“自由落體運動”三個部分.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這些重要知識點羅列出來,然后根據(jù)物理實驗原理,將其他內容聯(lián)系起來,最終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重點掌握知識框架.
由此可見,構建知識框架,能夠使學生清晰了解學習重點,加深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分析和理解,促使學生掌握物理教學內容,從而實現(xiàn)提高學生物理水平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