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二
北京·南鑼鼓巷
北京不缺時尚,大眾的如王府井、西單,精致的如三里屯、金融街,小資的如后海、798,都吸引著大批游客駐足。而如果評選最具北京特色的地標,必然是南鑼鼓巷,因為它是最具時尚范兒的胡同,而胡同是最能代表北京特色的文化。
正是獨有的胡同文化,南鑼鼓巷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亞洲25處你不得不去的好玩的地方。
上海·田子坊
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筑群改建而成的、時尚地標性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也是眾多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意工作基地。由畫家黃永玉給這片舊弄堂起的雅號,因為“田子方”是中國古代的畫家,取其諧音,便有了“田子坊”。
當年,一大批藝術(shù)家和創(chuàng)意機構(gòu)先后入駐泰康路,使默默無聞的小街漸漸刮起了藝術(shù)之風。
成都·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guī)模的清朝古街道,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組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遺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風格在南方的“孤本”。
當游人走在黃昏中的老巷子里,一種久違的老城區(qū)市民化生活的場景便會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
杭州·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也就是杭州的中山路。2009年,中山路重新裝修后開街,最大的亮點就是鼓樓到西湖大道段的引水入街。沿著中山路曲曲彎彎,一路向北,大小不一的水景池,把江南水鄉(xiāng)的詩情畫意詮釋得淋漓盡致。
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為杭州的文化符號,東邊是杭州火車站,西邊是西湖,南邊是著名的古商業(yè)街——河坊街。漫步在這條安靜的街上,時光仿佛靜止一樣。
武漢·曇華林
曇華林,位于湖北中醫(yī)藥大學(xué)旁邊,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后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
1861年漢口開埠后,先后有意大利、英國、美國和瑞士的傳教士在此傳教、辦學(xué)、施醫(yī)。一條不長的老街,卻濃縮了整個武漢的文藝情懷。拍照,閑逛,或者享受一個彌漫咖啡香的下午,都是文青們在這里愿意做的事。
重慶·磁器口
磁器口古鎮(zhèn),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嘉陵江畔,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
磁器口古鎮(zhèn)始建于宋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jīng)“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萬盞明燈”繁盛一時,被贊譽為“小重慶”。
如今的磁器口,成為文藝青年的朝圣之地。和曇華林、南鑼鼓巷不同的是,磁器口有很多本地人經(jīng)營的小店。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更多原汁原味的文化。
桂林·陽朔西街
西街是一條充滿西方色彩的洋人街,它是代表陽朔的一張個性的臉。因為西街的存在,整個陽朔充滿了無限的溫暖,每一個去過的人都有回家的感覺。
西街是一個濃縮華夏精華的小鎮(zhèn),也是中國第一條洋人街,不少外國人在這里開飯店和咖啡店,在陽朔小鎮(zhèn)上盡情地渲染著溫暖的小資情調(diào)。
哈爾濱·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稱“中國大街”;1925年,改稱為沿襲至今的“中央大街”,現(xiàn)在發(fā)展成了哈爾濱市最繁華的商業(yè)街。
中央大街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筑流派,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筑71棟,匯集了文藝復(fù)興、巴洛克、折中主義等風格,市級保護建筑13棟。
這些建筑體現(xiàn)了西方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也使中央大街成為一條建筑的藝術(shù)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