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建 彭丹娥(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湖北 孝感 432000)
?
逍遙散湯劑和散劑治療肝郁脾虛證的臨床對比分析
袁永建 彭丹娥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湖北 孝感 432000)
目的 探討逍遙散湯劑和散劑治療肝郁脾虛證的臨床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68例肝郁脾虛證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采用逍遙散湯劑治療,觀察組34例采用逍遙散散劑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后兩組癥狀(腹脹、胃脘、便溏不爽、食少納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觀察組患者便溏不爽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中醫(yī)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逍遙散湯劑和散劑均可用于治療肝郁脾虛證,其中逍遙散散劑效果更佳。
逍遙散;湯劑;散劑;肝郁脾虛證
肝郁脾虛證是常見病癥,指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而表現(xiàn)以胸脅脹痛、腹脹、便溏等為主癥的證候,其病因多為情志不遂、飲食不節(jié)、勞倦太過。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較為常用[1],逍遙散出自《局方·卷九治婦人諸疾》,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營的作用,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同治,使肝體得暢,血虛得養(yǎng),脾虛得補,諸證自愈,因而認為逍遙散可用于肝郁脾虛證的治療[2]。然而藥物的不同用法取得治療效果也是不同的。為了探討逍遙散湯劑和散劑治療肝郁脾虛證的臨床效果,此次研究選取68例肝郁脾虛證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別行逍遙散湯劑和散劑治療,報道如下。
1.1資料:本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診治的肝郁脾虛證患者68例,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診斷標準[3],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脹、胃脘、便溏不爽、食少納呆,排除患有器質(zhì)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為27~65(41.5±10.3)歲,體質(zhì)量為43~98(53.6±7.8)kg,病程為4~53(10.7±4.3)個月。觀察組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齡為25~67(40.9±11.2)歲,體質(zhì)量為41~90(54.1±8.0)kg,病程為3~57(10.8±5.0)個月。兩組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方法:逍遙散配伍:茯苓15 g、當歸15 g、北柴胡15 g、白術15 g、白芍15 g、干姜15 g、炙甘草6 g、薄荷6 g。
觀察組患者采用逍遙散散劑治療,將藥物粉碎后過80目篩,然后分裝,制備于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制劑室,口服散劑3克/次,3次/天,療程4周。
對照組患者采用逍遙散湯劑治療,用水煎服,每天1一劑,分2次服用,療程4周。
1.3評定標準:中醫(yī)癥狀積分標準[4]:用0、1、2、3分,分別表示無、輕、中、重,對主要癥狀(腹脹、胃脘、便溏不爽、食少納呆)進行有效評定,滿分12分,分數(shù)越高,中醫(yī)癥狀越明顯。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5],參考中醫(yī)癥狀積分。痊愈:臨床病癥消失,癥狀積分較治療前減少95%以上。顯效:臨床病癥基本消失,癥狀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5%~95%。有效:臨床病癥減輕,癥狀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0%~75%。無效:臨床病癥無減輕,癥狀積分較治療前減少不足30%。治療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1.4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資料均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均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和t檢驗,計數(shù)資料均使用率(%)表示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治療后兩組癥狀(腹脹、胃脘、便溏不爽、食少納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觀察組便溏不爽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腹脹改善率、胃脘改善率、食少納呆改善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n(%)]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肝郁脾虛證又稱為肝脾不和證,機體肝主疏泄,肝氣郁結則疏泄不利,脾氣也因之運化失職,出現(xiàn)以消化功能減弱為主的證候,因而治療宜健脾疏肝,以健脾為主。此次研究選用了逍遙散,分析如下:茯苓具有寧心安神、敗毒抗癌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北柴胡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白芍具有補血柔肝、平肝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干姜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的功效,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的功效,炙甘草具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的功效。諸藥合用可疏肝解郁、健脾和營,因而可用于肝郁脾虛證的治療。這與諸多研究結果是相似的。劉燕等研究結果顯示[6],逍遙散可用于臨床各科肝郁脾虛證的治療,療效確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癥狀(腹脹、胃脘、便溏不爽、食少納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說明逍遙散是治療肝郁脾虛證的有效藥物,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觀察組便溏不爽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腹脹改善率、胃脘改善率、食少納呆改善率高于對照組(P>0.05),中醫(yī)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逍遙散散劑的治療效果更佳。分析如下:散劑的粉碎度更小可造成藥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提高,而湯劑需要使用水,水對低極性成分的提取能力是比較局限的,使得湯劑缺失了一組低極性成分藥物療效,散劑卻保留了低極性成分,使得臨床治療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綜上所述,逍遙散用于治療肝郁脾虛證是具有諸多優(yōu)勢的,更宜采用逍遙散散劑。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樣本量較少,仍需要進一步擴大,觀察時間較短,仍需要進一步延長。逍遙散是否可以徹底治愈肝郁脾虛證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1] 王雅霄,霍永利,王維.痛瀉要方加減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肝郁脾虛證臨床觀察48例[J].河南中醫(yī),2013,33(1):67-69.
[2] 李妍,劉華一.加味逍遙散治療肝郁脾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4例[J].陜西中醫(yī),2011,32(1):21-22.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級出版社,2002:532-533.
[4] 鄒本良,張廣德,顧士萍,等.逍遙散湯劑和散劑治療肝郁脾虛證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5,56(3): 216-218.
[5] 彭桂華,劉芳芳.加味逍遙散對肝郁脾虛型亞健康狀態(tài)的臨床價值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51.
[6] 劉燕,陳家旭,鄒小娟,等.逍遙散與肝郁脾虛證方證相關研究[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5):109-111.
R256.3
B
1671-8194(2016)20-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