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名畫
《蘇軾留帶圖》 明·崔子忠 紙本設(shè)色 81.4cm×50cm
崔子忠(約1574-1644年),明末畫家,初名丹,字開予,后改名子忠,字道母,號北海、青蚓(一作青引),原籍北海(今山東省萊陽市),后移居順天(今北京市)。曾為國子監(jiān)生員,投在董其昌門下。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崔子忠躲在自己的密室中,后因缺少糧食而死。
崔子忠通五經(jīng),工詩文。據(jù) 《書畫記》和《神州國光集》等史料記載,崔子忠的繪畫題材很廣,在人物、山水、花鳥方面都有涉及。最擅人物畫,有仕女畫和釋道及傳說故事畫存世,師法顧愷之、陸探微、閻立本、吳道子等。所畫人物面目奇古,用筆顫掣,線條細(xì)勁,格調(diào)高古,境界奇異,頗為時(shí)人所重。與陳洪綬齊名,有“南陳北崔”的美譽(yù)。傳世作品,有 《長百仙蹤圖》 《云中玉女圖》《桐陰博古圖》《蘇軾留帶圖》《藏云圖》等。
《蘇軾留帶圖》,御書房《石渠寶笈》初編有著錄,現(xiàn)藏于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是崔子忠根據(jù)蘇軾的一段軼事而繪。宋神宗年間,蘇東坡與佛印法師是知心好友。一天,蘇東坡突然來訪,佛印正欲為僧眾說法,故意開玩笑不讓蘇東坡就坐,說:“此間無坐處?!碧K東坡隨即用禪宗之語答道:“暫借佛印四大為座?!狈鹩∫娝尤话嚅T弄斧,便想難為一下他,提出如果答出問題就請他坐,答不出就把玉帶輸?shù)?。蘇東坡欣然答應(yīng)。佛印問:“既然四大皆空,五蘊(yùn)非有,居士向哪里坐?”蘇東坡果然被難住了,只得解下玉帶相贈(zèng)。觀此圖,寒林煙靄中,茅屋微露,蘇東坡與佛印在樹下對坐交談,人物面目清奇而有古意。崔子忠所作人物,多用“戰(zhàn)筆水紋描”畫衣紋。此描法近似水紋波浪,行筆瘦硬戰(zhàn)掣,疾如擺波。“戰(zhàn)動(dòng)之筆”折而不滯,顫而不散;樹枝山石的勾勒則用筆方整。圖中最前端的山石,造型與用筆皆以方折取勢,以“怪”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