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玲,張亞莉,王曉艷,于 芳,李海蘭,王茵茵
?
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用于顱腦手術前皮膚清潔效果觀察
凌玲,張亞莉,王曉艷,于芳,李海蘭,王茵茵
摘要:[目的]觀察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膚消毒液(2%CHG)在顱腦手術前皮膚清潔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74例擇期顱腦手術病人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CHG組及皂液組,分別于各組病人備皮前、第1次清潔后、第2次清潔后采樣進行細菌培養(yǎng),比較皮膚清潔效果及手術切口感染率。[結果]兩組皮膚清潔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CHG組皮膚清潔效果優(yōu)于皂液組,連續(xù)2次使用清潔效果更佳;2%CHG組病人顱內感染率、切口甲級愈合率高于皂液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感染高??剖壹案呶oB腦手術病人推行2%CHG術前洗頭、沐浴,可以起到較好的皮膚清潔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的風險。
關鍵詞:2%葡萄糖酸氯己定;顱腦手術;皮膚清潔;術前護理
術前皮膚準備是預防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其重點是清潔皮膚,徹底的皮膚清潔及消毒能提高備皮質量。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推薦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膚消毒液(2%CHG)來沐浴清潔皮膚,但其臨床實踐大多來自骨科手術,較少用于顱腦手術。顱腦手術是感染高危手術之一,一旦發(fā)生感染會給病人造成嚴重的后遺癥及高額的經濟負擔,為探討安全、有效的術前皮膚清潔方法,本研究選取某醫(yī)院2015年1月—5月神經外科74例擇期顱腦手術病人,術前分別采用2%CHG和皂液進行頭部皮膚清潔,追蹤清潔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選擇某醫(yī)院2015年1月—5月入住神經外科,同一醫(yī)療組擬擇期行顱腦手術的病人,排除其中有開放性傷口或皮膚損傷、二次手術后、入院時確診或疑似感染,共納入74例病人。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CHG組和皂液組各37例,兩組病人手術類型、手術風險分級(NNIS)相似、手術醫(yī)生相同、病人基線資料基本一致,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1.2.1.1頭部皮膚準備和清潔流程兩組手術病人均使用統(tǒng)一備皮刀具,剔除全部頭發(fā),固定備皮工作人員,清除毛發(fā)后統(tǒng)一使用2%CHG或皂液進行頭部皮膚清潔。頭部皮膚清潔共進行2次,分別于術前晚進行1次,術晨備皮后進行1次。兩組病人頭部皮膚清潔流程一致,均在感控人員指導下進行操作。
1.2.1.22%CHG組頭部皮膚準備步驟①術前晚用2%CHG徹底清洗頭發(fā)。②術晨備皮后,用無菌紗布將碎頭發(fā)清理干凈,溫水沖洗干凈。③使用無菌紗布蘸取2%CHG(10 mL)揉搓起泡。④揉搓包括整個頭部,特別是手術部位,由中心向外充分揉搓,確保整個頭部均清潔到位。⑤溫開水沖洗,以無菌紗布反復揉搓,徹底清洗頭部,直至頭部皮膚干凈無泡。⑥用無菌紗布擦干頭部,戴無菌手術帽,送手術室等待手術。
1.2.1.3皂液組用皂液進行頭部皮膚清潔,流程與2%CHG組一致。
1.2.2采樣與監(jiān)測方法兩組均使用標準采樣板,采樣部位為頭部手術區(qū)皮膚。2%CHG組采樣方法:術前晚用2%CHG洗頭、沐浴,術晨備皮后采樣1次,繼續(xù)使用該皮膚消毒液清洗頭部后再采樣1次。皂液組不使用2%CHG洗頭、沐浴,采樣方法與其一致。培養(yǎng)液及細菌數(shù)量測定均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執(zhí)行,標本進行48 h細菌培養(yǎng),監(jiān)測細菌菌落數(shù),比較兩組病人的皮膚清潔效果。
1.2.3數(shù)據(jù)收集與評價標準記錄病人姓名、住院號、性別、年齡、主要診斷和手術持續(xù)時間。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診斷標準以衛(wèi)生部2010(187)號頒布的診斷標準為依據(jù)進行診斷,統(tǒng)計切口感染情況。切口愈合等級評價標準:甲級愈合(切口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乙級愈合(切口愈合欠佳,有硬結、積液等,但未化膿);丙級愈合(切口化膿并裂開)。
1.2.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處理數(shù)據(jù)進行成組t檢驗、配對t檢驗、χ2檢驗。菌落數(shù)呈偏態(tài)分布,取其自然對數(shù)處理進行數(shù)據(jù)轉化,使之呈正態(tài)分布,再進行t檢驗。
2.1兩組手術野細菌培養(yǎng)結果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細菌培養(yǎng)結果比較 cfu/cm2
2.22%CHG組兩次清潔效果比較(見表3)
表3 2%CHG組兩次清潔效果比較 cfu/cm2
2.3兩組病人顱內感染及手術切口甲級愈合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顱內感染及
3.12%CHG皮膚清潔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皂液葡萄糖酸氯己定破壞細菌的細胞膜,從而對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均有長效、廣譜的抑菌能力,且具有毒性小、對人類皮膚低刺激等優(yōu)勢,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李春梅等[1]研究表明:其在使用濃度下毒理學是安全的,并且對多重耐藥菌殺滅同樣快速有效。凌紅等[2]研究結果顯示:術前2 d晚間+術日晨使用2%CHG,在術后24 h手術野菌落數(shù)培養(yǎng)均優(yōu)于其他備皮方法。本研究的試驗結果與上述一致, 2%CHG組皮膚清潔效果顯著優(yōu)于皂液組,連續(xù)2次使用效果更佳(P<0.01)。2%CHG長效抑菌能力強,這與許方蕾等[3]研究結果一致。導管細菌定植是導管相關血行感染(CRBSI)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通過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膚消毒對多重耐藥菌具有快速的殺滅作用[1],由此證明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進行手術野皮膚局部清潔、消毒可降低頭部暫住菌的細菌接種量,同時病人洗頭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皮膚過敏現(xiàn)象及其他不適,皮膚刺激性小,適合臨床使用。其次,神經外科重癥病人多,多重耐藥菌檢出率呈逐年升高趨勢。Chen等[4]對葡萄糖酸氯己定沐浴進行的系統(tǒng)綜述結果表明:使用其日常沐浴能降低ICU重癥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E)和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VRE)的定植和感染率,為感染高危科室及高危病人推行葡萄糖酸氯己定術前洗頭、沐浴,降低切口感染的風險提供了循證證據(jù)。本次研究也制定了葡萄糖酸氯己定洗頭的標準流程、使用次數(shù)及使用方法,為臨床合理使用提供指導。
3.22%CHG與皂液對手術切口愈合的影響通過文獻檢索,目前大部分臨床實踐來自骨科手術,鮮有運用于神經外科的顱腦手術。顱腦手術感染率較高,而頭部毛發(fā)較多,如何做好手術皮膚的清潔準備更值得探討。本研究結果2%CHG組與皂液組顱內感染及切口甲級愈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Webster等[5]最新發(fā)表在Cochrane Library的系統(tǒng)評價共納入7個研究成果,總樣本量超過1萬例病人的Meta分析顯示:沒有明確的證據(jù)表明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術前沐浴能降低手術切口感染。但納入該系統(tǒng)評價中有1篇1987年大樣本的研究顯示:葡萄糖酸氯己定與皂液及安慰劑對比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顯示葡萄糖酸氯己定沐浴對預防手術切口感染有效。表4結果也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赡芘c兩組病人均為Ⅰ類切口的顱腦手術,圍術期預防性地使用了頭孢呋辛、頭孢曲松等抗菌藥物有關。該類抗菌藥物對皮膚暫住菌群,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革蘭陰性桿菌(不動桿菌、假單胞菌等)具有強大的抗菌作用,這也可能是造成兩組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的原因之一。鑒于葡萄糖酸氯己定對上述細菌也有長效、廣譜的抑菌能力,對皮膚清潔效果顯著,潔凈的手術部位皮膚可以對手術切口的消毒更有效,是否可縮短預防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降低其耐藥性值得深入探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需要納入更多觀察指標,以確定其臨床效果。此外,應注意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措施包括術前、術中、術后等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術前皮膚清潔僅是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需要集束化實施綜合防控措施(皮膚準備、抗菌藥物運用、圍術期管理等),才能取得降低切口感染的最佳效果。
基金項目廣東省醫(y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編號:A2015350;2014年度循證護理資助項目,編號:2014EBNa004。
作者簡介凌玲,主管護師,本科,單位:510515,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張亞莉、王曉艷、于芳、李海蘭、王茵茵單位:510515,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3.024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8B-2894-03
Observation on cleaning effect of 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disinfectant for ski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before operation
Ling Ling,Zhang Yali,Wang Xiaoyan,et al
(Nanf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51051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