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貽
襲擊在未來難以避免,最讓反恐專家擔心的是歐洲社會對難民的譴責和敵視,這不僅指錯方向,更無助反恐。
8月2日,諾曼底教堂為7月26日遭到殺害的神父哈默爾(Jacques Hamel)舉行葬禮,2000多名來自穆斯林社群和政界人士參加追悼儀式。
三天前,法國穆斯林信徒和天主教徒也手舉“這不是宗教戰(zhàn)爭”、“我們都是兄弟姐妹”的標語在西南城市里昂進行悼念游行;31日,穆斯林團體更在全國參加彌撒禱告,彰顯宗教不受恐怖主義分離的決心。“我們都是法國天主教徒。”法國穆斯林委員會的Anouar Kbibech表示。
今年夏天自7月14日法國尼斯發(fā)生卡車沖擊人群襲擊,造成包括10名孩童在內的84人死亡后,襲擊接二連三在法國和德國發(fā)生。18日在發(fā)自德國維爾茨堡的火車上,17歲的嫌犯用斧頭和刀中傷5名乘客;22日德國購物中心發(fā)生搶擊案;24日,27歲難民在德國安斯巴赫引爆炸彈身亡,同日21歲的敘利亞籍嫌犯在德國斯圖加特用長刀殺害一名孕婦;26日在法國,哈默爾神父在教堂里遭到殺害。
不同于德國,法國因特殊的人口結構和敘利亞政策,自2015年《查理周刊》在巴黎的辦公室遭槍擊后,恐怖襲擊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200人?!耙了固m國”(IS)的發(fā)言人去年就鼓勵穆斯林殺害美國人和歐洲人——特別是“骯臟的法國人”。
受惠于島國地形,相對未受攻擊的英國也持續(xù)保持高警戒狀態(tài)直至8月3日,晚上10點半,倫敦市中心發(fā)生隨機刺殺事件,1名女性身亡,5人受傷,倫敦警方表示不能排除恐怖攻擊的可能。7月31日,倫敦警察局局長伯納德·霍甘-豪(Bernard Hogan-Howe)談及英國遭受類似大陸恐怖攻擊的可能性時稱,“不是會不會,而是什么時候?!彼粲跞窆餐撈鸱纯重熑?,“每通電話,每個線索,每個報告都是我們共同反恐的一部分”。
反恐專家一致認為,目前歐洲的主要挑戰(zhàn)在于孤狼襲擊的增加。這些孤狼的作案動機難以預期,他們可能受各種不同的極端主義啟發(fā),作案時點非常不可控。
今年夏天一連串的襲擊讓反恐專家們對襲擊本質是否發(fā)生變化產生分歧。
英國國王學院的馬希爾(Shiraz Maher)指出,自“9·11”以來恐怖襲擊的形態(tài)已發(fā)生本質改變:與基地組織不同,現在的恐怖襲擊相對低階、細致程度較以往差,這意味著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刀、汽車等都能成為政治符號化的殺人工具。
從攻擊地點看來,反恐研究機構IntelCenter指出,今年的襲擊已不集中在大城市,而是分散在“傳統上不受恐怖襲擊威脅的地方”。歐洲戰(zhàn)略情報安全中心反恐專家格沃茲杰娃(Evegenia Gvozdeva)對《財經》記者強調,近年來大部分的攻擊來自歐洲公民,而非難民,這意味著歐洲成為恐怖分子的出口地,而非只是進口地。
另外,恐怖分子人數的增加也是一大問題。格沃茲杰娃指出10年-15年前,歐洲可疑的恐怖分子以百計算,但是現在可疑嫌犯是以千計算,完全是不同的量級?!鞍⒗骸钡挠嗖ê蛿⒗麃唭葢?zhàn)是造成人數急劇增加的原因。
不過,英國簡氏集團首席反恐分析師亨曼(Matthew Henman)對《財經》記者指出,他不認為近來的攻擊出現質變,而是應對極化個體的困難被凸顯出來,近期這些嫌犯大部分在沒有大規(guī)模網絡或中心指導的情況下行動,這對情報部門是最大挑戰(zhàn)。他以自敘利亞返回的極端分子為例稱,即使這些人對歐洲構成了嚴重的安全威脅,但過去20個月發(fā)生的事件證明,“就算只追蹤這些已經被安全部門列為與IS相關的個體都有困難”。
恐怖主義之于歐洲社會,在今年夏天進入新一輪威脅狀態(tài)。歐洲情報單位開始面臨全民監(jiān)視和維護自由社會的痛苦抉擇。
劇增的孤狼
在諾曼底教堂,弒殺神父哈默爾的是19歲的克爾米什(Adel Kermiche)和帕蒂讓(Abdel Malik Petitjean),兩人此前都已在法國情報部門的S名單上(即危害國家安全的名單)。克爾米什兩次試圖前往敘利亞,在等待審判期間的他還戴著電子監(jiān)控器,作案時的數小時剛好是其被允許自由活動的空當。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指出,“政府需要回答一個問題:已經被貼上警示標簽的嫌犯,一個在執(zhí)法部門監(jiān)控下的人為何能夠自由地實施這樣的攻擊?”他進一步建議對所有S名單上的極端分子進行電子監(jiān)控,一些同黨政治人物甚至建議羈押所有S名單上的可疑分子。
不過,在法國的S名單上有2萬個名字,其中1.05萬為被極端化嫌疑人。這些嫌犯是IS系統性在監(jiān)獄吸收的成員,主要是犯罪情節(jié)輕微分子,銀行劫匪或販毒販子。反恐專家指出,法國情報部門清楚地知道可以在哪里找出下一個受啟發(fā)的IS嫌犯,但是卻沒能找到應對方法。
法國執(zhí)法部門不可能監(jiān)控所有這些嫌疑人,不僅是缺乏相應資源,更因為社會無法接受如此傷害自由的方式,因此情報人員只能根據掌握的信息作出判斷。
法國規(guī)定,交警在例行抽查時如遇到S名單上的嫌犯需要通報,同時需注明其同伴的身份。但是政府部門在沒有審判前能否羈押極端化嫌犯至今仍是爭論焦點。去年12月法國最高行政法院警告政府,在沒有犯罪證據下羈押極端分子可能違反人權。另外,羈押這些嫌疑人也會泄露他們在名單上的事實,間接干擾對他們的監(jiān)視行動。
《費加羅報》的調查顯示,四分之三法國人支持羈押這些名單上的嫌犯。法國議會也提出監(jiān)獄極端化的問題,建議監(jiān)獄應該成立情報搜集部門。
法國犯罪學者鮑爾(Alain Bauer)指出,當前挑戰(zhàn)是如何列出最危險的情況,優(yōu)先且更仔細地加以分析;但是英國皇家三軍防務研究院(RUSI)的資深研究員潘睿凡(Raffaello Pantucci)對《財經》記者指出,法國正是在優(yōu)先情報方面出現紕漏,因為有些襲擊是隨機性的,難以事先分析。
潘睿凡表示,近年來的恐怖威脅要求情報部門針對大量嫌犯進行大量分析,但這些部門在大部分案件中都只掌握部分情報,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先化、精準判斷最危險的嫌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以監(jiān)控100人為例,10人看起來特別危險,90人可能與極端團體有關聯但在過去六個月沒有異常行動,但當這90人中突然發(fā)動襲擊時,除非情報系統也同時監(jiān)視著這90人,否則襲擊無法避免。而監(jiān)視90人需要消耗大量資源,更何況他們還可能是錯的對象。
這其中主要變數就是孤狼行動的興起。據統計,2006年-2014年間,西方國家因恐怖襲擊造成的死亡中四分之三來自孤狼行動。
為找出化解孤狼襲擊的答案,數個歐洲智庫通過分析2009年-2014年間98個歐洲個人攻擊案例做出《孤狼恐怖主義》報告。報告顯示,并非所有孤狼都受極端伊斯蘭鼓動,在98個案件中和宗教相關的只有38%,33%則是極端右翼分子,因此報告建議各國政府不應只專注于伊斯蘭極端勢力。
美國反恐專家羅斯(Daveed Gartenstein-Ross)及巴里(Nathaniel Barr)提出的應對方法是將攻擊者分為四類:受恐怖組織訓練后被派出的、通過恐怖網絡指示的、與恐怖網絡有聯系但沒得到指示的,以及真正的孤狼。如此分類后,才能針對各自不同的特點,找出應對方案。
IS在煽動孤狼行動方面最為積極。反恐智庫Flashpoint Partner指出,極端媒體與孤狼、小型團體的整合近來更為深化,能更廣泛地傳播信息。在過去一年里,IS的信息非常一致,即“不要到敘利亞來,在家鄉(xiāng)殺死那些不相信的人”。該公司還指出,IS偏好使用安卓手機配上自行開發(fā)的加密軟件傳播信息,交流時選用的是加密的社交軟件Telegram。
恐怖主義之于歐洲社會,在今年夏天進入新一輪威脅狀態(tài)。歐洲情報單位開始面臨全民監(jiān)視和維護自由社會的痛苦抉擇。
目前歐洲的社會矛盾正在被IS成功利用,并大有推波助瀾之勢。在此情況下,“如果沒發(fā)生更多攻擊,我反而會感到意外”,潘睿凡指出。
接下來的問題將是會出現更多零星攻擊抑或回到大型整合的恐怖襲擊,近來IS一直試圖直接發(fā)動攻擊但未果,只能在孤狼襲擊發(fā)生后,搶風頭占功勞。接下來IS能起到何種主導作用將是觀察指標。
情報整合難
自2015年起就苦于無法控制反恐情況的歐洲情報圈形容,“我們需要每次都有好運,而恐怖分子只需幸運一次。”
夏天以來,三分之二的法國人在調查中表示,懷疑政府沒有能力應對恐怖威脅。
恐怖威脅的嚴峻程度確實前所未見,但是法國反恐體系的整合問題也被暴露出來。英國國王學院反恐專家福萊(Frank Foley)指出,法國情報機構間的任務分配既重復又充滿競爭,為提高效率需要盡快改善。
法國情報單位存在著過于官僚,架構過于復雜的問題,六個情報部門分別隸屬于經濟部、國防部和內政部,這些部門搜集情報但無法把線索連在一起。法國議會就此在7月5日的報告中要求將六個部門整合為單一單位。著名法官和政治人物弗內什(Georges Fenech)則建議,整合后的機構應以美國國家反恐中心為模型,直接向總統報告。
法國內部的調整終究只是一部分,如何與其他歐洲國家整合更是當務之急。簡氏集團的亨曼就指出,去年11月發(fā)生在巴黎和今年3月發(fā)生在布魯塞爾的恐怖襲擊凸顯了跨境情報整合失敗,以及情報單位缺乏資源依循線索辦案的問題。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布倫南指出,歐洲需要加快形成整合的安全體系,就像美國在“9·11”之后做的一樣。歐盟27個國家有著分離的司法體系和信息技術系統,不同的個人信息保護要求。他認為歐洲正進行的整合方向是正確的,但速度必須加快。
回顧歐盟近來的整合,亨曼強調歐盟犯罪記錄信息中心的擴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各國試圖共同建立資料庫,這將有助于整合;但另一機構——歐洲反恐中心受制于各國法律,在情報分享上仍需要時間克服障礙。
但法國前情報主管斯卡爾西尼(Bernard Squarcini)指出,“當東歐國家成為歐盟成員后,沒人愿意分享敏感行動的細節(jié),這是信任問題?!?/p>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也承認,各成員國對情報交換的需求還不習慣,他希望各國警察和情報部門能更緊密地交換情報,加強成員國的溝通。8月3日,容克任命英國前駐愛爾蘭大使金(Julian King)擔任歐盟的安全委員會主席,讓即將脫歐的英國與歐盟的安全關系備受矚目。
歐盟極端化認知研究學者蘭斯托普(Magnus Ranstorp)指出,英國近年來在歐盟反恐政策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英國的政策核心為“預防、追逐、保護、準備”。
格沃茲杰娃對于歐洲各國合作的障礙補充指出,歐盟各國與極端組織的恩怨程度有所不同,如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國參與空襲敘利亞,被IS列為優(yōu)先目標;各國潛在恐怖分子的人數也不盡相同,如法國人前往參加圣戰(zhàn)的人數就高于其他國家,這些因素在進一步整合時都需要考慮。另外,歐盟個別國家的執(zhí)法需要改革,甚至有些國家還缺少反恐資金。
襲擊在未來難以避免,最讓反恐專家擔心的是對難民的譴責和敵視。他們指出,這不僅指錯方向,更無助反恐。
歐洲刑警研究顯示,目前沒有實質證據證明恐怖組織系統性地利用難民進行恐怖活動。“在幾次襲擊中甚至有將恐怖行為嫁禍給難民的情況,歐洲社會只把問題歸結到難民身上是錯誤的?!备裎制澖芡薇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