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親民(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
馬親民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闡述了“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特點,結合當前技術特點,重點分析了該課程的內容安排方法,并按照硬件到軟件的先后順序給出了詳細的分配方案。
微機組裝與維護;實訓課程;職業(yè)教育
“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在高職院校中,通過十多年的教學發(fā)展和積累,已經逐漸形成一套內容完備、目標明確、特點鮮明、深受歡迎的計算機類專業(yè)的通識課程。一方面學習和了解了現(xiàn)代計算機結構組成、拆裝方法,同時還熟練掌握了系統(tǒng)、驅動的安裝以及系統(tǒng)備份等常見系統(tǒng)維護的方法和技能[1];另一方面,還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培養(yǎng)對硬件的興趣,對后續(xù)的課程,如PCB設計、單片機、計算機原理、程序設計語言都有一定的幫助作用[2]。因此,“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內容的選擇上要滿足后續(xù)課程的要求。
計算機行業(yè)硬件遵循著摩爾定律,半導體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和電阻數(shù)量將每年增加一倍,計算機硬件的發(fā)展速度可謂日新月異,不斷升級換代、推陳出新。在現(xiàn)如今,U盤早已取代軟盤,SATA硬盤接口已經淘汰了IDE,而且SSD已經逐漸普及;軟件方面,Windows 10得到廣泛好評,Windows XP已經停止更新,WinPE的U盤維護方式大行其道。面對這樣的大趨勢,“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內容也勢必持續(xù)地更新[3]。如何科學地安排課程內容,結合筆者多年課程教學經驗,本文對此提出一套詳細的安排。
在計算機非常普及的今天,對剛剛入學的學生而言,計算機仍然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各種各樣的關于計算機的名詞,硬件的、軟件的都讓學生們一頭霧水。安排在大一的“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正擔負著這樣的一個重任:解開計算機上的神秘面紗,消除困擾多年的計算機疑問;同時,要讓學生熟練組裝電腦、安裝操作系統(tǒng)、安裝驅動程序、對系統(tǒng)進行維護、對數(shù)據(jù)進行恢復等。通過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為學好后續(xù)課程打好基礎。
整個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初略地分為硬件、軟件兩部分,其知識按照先后順序如下:硬件部分:部件識別、拆卸與組裝、BIOS設置;軟件部分:硬盤分區(qū)格式化、多系統(tǒng)安裝、系統(tǒng)軟件的使用。
(一)部件識別
這部分是課程的基礎,其任務是讓學生能夠熟練、快速地識別各種部件的外觀、接口、性能參數(shù),見表1。
表1計算機部件識別
表1上述9點羅列的知識點眾多[4],但在該階段只要求會辨識即可。
(二)拆卸與組裝
大部分學生的計算機從購買后就沒有打開過機箱,甚至不敢去安裝操作系統(tǒng),因為對計算機故障懷有一種恐懼心態(tài)。這階段的任務就是要破除這種恐懼感,讓學生敢于去動手拆裝計算機。計算機拆裝多次后,由于一些操作不當,將會導致計算機的損壞,因此,這階段需要實訓室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在操作之前盡量重點突出一些關健、且容易造成損壞的地方;另一方面,為了鼓勵和激勵學生遵照操作規(guī)程,需要對計算機的拆裝前后的狀態(tài)進行對比,計入到考核當中,成為課程評價體系中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馬親民(1975,08-),男,湖北,講師,碩士,華中師范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通信。
計算機拆機要求:主機箱、主板、電源、內存、CPU、CPU風扇、顯卡等。這一部分有下面三個任務:
1.寫下各部件的品牌、主要性能參數(shù)等,從而加深對之前知識的認知效果。
2.畫主板功能框圖,需要注明南北橋、CPU插槽、內存插槽、PCI接口、PCI-E接口、SATA接口等,從而加深對計算機主板的認知。
3.畫計算機前、后面板圖,需要注明各種接口、指示燈。
(三)BIOS設置
首先要求學生理解BIOS在計算機工作中的作用、BIOS 與CMOS之前的關系。要求掌握的操作重點是,能夠對不同型號的BIOS進行熟練的如下設置:
1.設置系統(tǒng)啟動順序(設置從U盤啟動進行計算機維護)
2.啟用或者關閉集成的聲卡、網卡(當集成設備出故障時,需要將其關閉)
3.設置開機密碼(安全考慮)
4.加載默認設置(當BIOS設置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
(四)硬盤分區(qū)格式化
因為日常維護計算機的工作中,絕大部分都是與硬盤相關,如安裝操作系統(tǒng)、系統(tǒng)優(yōu)化、文件恢復、多系統(tǒng)安裝等。因此硬盤的分區(qū)格式化就成為了所有軟件操作的開始和基礎。在本部分,要求學生能夠非常熟練的用多個軟件,主要指DM、Disk Genius、PQMagic、分區(qū)助手等,進行分區(qū)、分區(qū)合并、增加分區(qū)、激活分區(qū)、調整分區(qū)等操作。
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已經淘汰了DOS自帶fdisk、format等命令格式化進行分區(qū)格式化的操作。全部改為用WinPE進行計算機的維護工作。這樣的好處是明顯的:圖形模式,操作簡單,容易上手、功能強大,集成的系統(tǒng)維護工具多。眾多WinPE中,首推大白菜WinPE系統(tǒng)和老毛桃WinPE系統(tǒng)。
(五)多系統(tǒng)的安裝
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是整個課程的核心,包括:
1.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驅動程序的安裝。安裝操作系統(tǒng)是本課程的重要項目,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安裝操作系統(tǒng)的方法。系統(tǒng)安裝好之后,需要安裝所有的本機驅動程序,甚至在不知道硬件型號的前提下能夠上網查找驅動,并下載安裝。
2.操作系統(tǒng)的備份以及Ghost版本操作系統(tǒng)的還原。系統(tǒng)及驅動安裝好了之后,需要對其進行備份處理。這里需要學生了解系統(tǒng)備份的重要性以及備份的方式。
3.無損分區(qū)及多系統(tǒng)的安裝。在進行多系統(tǒng)安裝前,需要對現(xiàn)有的分區(qū)進行調整,以騰出新的分區(qū)給將要安裝的操作系統(tǒng)。課程中要求學生安裝XP、Win7、Win10以及Ubuntu Linux這幾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統(tǒng)。作為理工科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在后續(xù)的專業(yè)學習中,必然會遇到需要多個操作系統(tǒng)切換的情況,因此這樣的安排可以為后續(xù)課程打下基礎,同時可以讓學生破除操作系統(tǒng)的神秘感,成為計算機的主人,實現(xiàn)從對計算機認識的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安裝Ubuntu的另一個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拓寬專業(yè)視野,不要拘泥于Windows,更正學生印象中計算機就是Windows的錯誤觀念[5]。
多系統(tǒng)安裝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就是鞏固之前知識的一個過程,從而達到學以致用,不脫離實際。
(六)系統(tǒng)軟件的使用
在對計算機維護過程中會用到很多的系統(tǒng)軟件,如下所示:1.系統(tǒng)安裝備份:WinPE,Ghost;2.分區(qū)合并:PQMagic,Disk Genius,分區(qū)助手;3.驅動相關:AID64,驅動精靈;4.數(shù)據(jù)恢復:Disk Genius;5.虛擬機:VMWare;6.光盤相關:虛擬光驅、UltraISO、Nero。
以上所列的軟件都是在大學階段日常使用以及專業(yè)課程中使用頻率極高的[6],熟練掌握它們是本課程為今后計算機使用和維護的基礎。
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內容繁多,要避免講得太高深,成了“計算機組成原理”;另一方面要避免講得太淺,成了“Windows安裝”,所以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精煉。學生在操作中往往是跟著練,卻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因此要求老師能夠在關鍵的結點利用多種有效的方式進行講解。
[1]劉建英,趙坤.“微機組裝與維修”教學方案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7).
[2]姜慶偉.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電腦學習,2010(6).
[3]丁輝.高職院校體驗式實踐教學的思考——以《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3(29).
[4]文廣斌,等.計算機組裝、維護與維修(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
[5]陳敬.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改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1).
[6]王國柱,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Combined with present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computer assembling and maintenance"and mainly analyzes the content arrangement methods of this course.Finally,it gives a detailed allocation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quence 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
computer assembling and maintenance;training course;vocational education
2096-000X(2016)16-0119-02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