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瓊(南京醫(yī)科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論多種語言可視表征在基礎法語教學中的應用
賈瓊
(南京醫(yī)科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圖像化技術和數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知識可視手段呈現多樣化,視覺學習將成為今后學習的重要方式,也將成為外語教學中的新理念。法語基礎教學中以語言結構知識為主包含一定的程序性知識,兩種知識必須用恰當的形式進行表征才能優(yōu)化知識傳遞效果。多樣化的表征形式可以構建全方位的、立體的語言知識可視化表征系統,打破傳統課堂單一、線性的知識表征模式,促進知識的有效傳遞,因此,在法語基礎教學中依托先進技術手段,采用多種可視化表征形式,能夠為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供助力。
知識可視化;可視化表征;基礎法語教學
知識可視化是基于數據可視化和信息可視化發(fā)展而來,是通過視覺表征手段來實現知識傳播(Eppler&Burkard,2004),因此,知識可視化指的是把認知知識制成能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外在表現形式,即形成用于傳遞和表達復雜知識的圖解手段。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對知識的分類,目前認可度最高的是Gagne R.M.和Anderson J.R.等人提出的知識分類,Anderson在Gagne研究基礎上將知識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指學習者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后能夠直接加以回憶描述的知識,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狀態(tài)基本相同,因此是靜態(tài)的,具有顯性的特征,易于進行外部表征;程序性知識是指學習者沒有有意識地提取線索,借助學習過程間接推論其存在的無法直接表達出來的知識,因此具有隱形的特征。一般來說,語言知識中語音、詞匯、語法、句法等語言結構類知識屬于陳述性知識,具有顯性特征;而根據交際情景來判斷,準確運用語言所具備的語用知識屬于程序性知識,具有隱形特征。對語言知識進行恰當的可視化表征能夠促進顯性的語言結構知識更為有效的傳遞,促進隱形的語用知識外顯化,降低理解難度,從而優(yōu)化學習效果。
圖1法語時態(tài)概念地圖
實現語言知識可視化的基本途徑就是對其進行視覺表征。視覺表征形式包括各種圖形圖像手段(Eppler&Burkard,2004),即運用文字與圖形相結合來表征知識,常見的可視化工具有:概念圖、思維導圖、認知地圖、語義網絡、思維地圖[1]。趙國慶先生在《知識可視化2004定義的分析與修訂》(2009)一文中提出以數字技術為支持的知識動畫也應屬于知識表征形式[2]。具體使用哪種或哪幾種表征手段來達到知識的有效傳遞應根據學習內容特點加以考量。下面以基礎法語教學中的語言結構知識及語用知識教學為例探討圖形、圖片、動畫和影像表征手段的應用。
作者簡介:賈瓊(1979-),女,南京醫(y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法語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文學碩士。
(一)法語語言結構知識
1.圖形表征
圖形是指由輪廓線條繪制成的畫面,可包含直線、圓、曲線、矩形和圖表等。J.D.Novak提出的概念地圖是一種表征知識的工具,它把與某主題相關的概念放入圖形中,用線將其連接,線上表明概念之間的關系。這種表征手段的優(yōu)點在于能清晰地表征整個知識體系的結構,讓學習者對眾多紛繁復雜的概念及其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
基礎法語教學中共涉及11種直陳式時態(tài),對于母語為中文的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時態(tài)系統,要記住這些時態(tài)已是不易,更不用說要理清各個時態(tài)之間的關系。傳統的法語課堂教學都是以教材為基礎,用文字分別講述各個時態(tài),沒有把它們整合成一個體系展示給學習者,導致學習者對時態(tài)之間關系的把握不夠深入,從而影響使用的準確性。概念地圖表征手段在法語時態(tài)講解中的應用便能克服以上弊端,不僅能以地圖的形式簡化學習者對11種時態(tài)的記憶,而且能以更為直觀地方式幫助學習者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各個時態(tài)進行比較、分析,構筑一個完整的時態(tài)體系。如圖1所示。
2.圖片表征
圖片表征是指用圖形、圖像等平面媒介來傳遞信息,通常是由數字設備拍攝的實際場景畫面構成。相對語言文字而言,圖片傳遞信息更具體、更形象、更直觀,無需過多解釋便能把事物簡單完整地表現出來,提高信息傳遞效果。根據現代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通過改變一個完形來形成另一個完形,把先前習得的抽象認知、規(guī)律應用于新的具體情境,解決問題,形成新的認知,也就是通過遷移習得新的知識。這種抽象的、經驗性的、直覺性的認知往往屬于隱形知識,鑒于隱形知識很難用言語表達清楚,它的傳遞若僅憑語言文字來表征,效果必然不甚理想;而如果運用圖片來表征,新的視覺刺激一下子就能激發(fā)先前的經驗體會,促進隱形知識的外顯化。
在基礎法語的詞匯講解中,許多抽象概念詞匯如果用文字來講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不佳,但如果配以圖片就能輕而易舉地展現詞匯的含義。但是,在運用圖片時應該根據具體應用情景采用恰當方式:據研究表明,彩色圖片的使用往往比黑白圖片效果更佳;對于成年人來說,圖片越簡單明晰越有助于表征特定概念,而過多的修飾反而會擾亂學習者的注意力和判斷力;某些詞匯含義的準確表達可以通過圖片對比來實現,例如,講解詞匯gros,se(胖的),用一組對比圖比一張圖片效果更佳:如圖2所示。
圖2詞匯圖片表征
然而,由于詞往往存在一詞多義的現象,一個詞在其本義(有文字形體可考的詞的最早的意義)的基礎上還會衍生出多種引申義,詞的引申義情況更復雜,有的離本義較近為近引申,有的由近引申再作引申為遠引申,因此,用靜態(tài)的圖片表征基礎法語中詞的本義是比較有效的手段,但卻不適合用來講解詞的引申義。例如:grand,e這個詞,可以用圖片來表征它的本義“高大”,但不適合用圖片來表征它的引申義“偉大”等。
3.動畫表征
二語習得中要有正確的語言輸出(output)首先要有足夠的、正確的語言輸入(input)。由于受母語干擾,學習者往往會在新語言習得中產生語言負遷移,因此,強化二語的正確輸入顯得尤為重要。Sharwood Smith于1991年提出了“輸入強化”定義,輸入強化指“所有試圖通過增強輸入材料中目的語形式的顯性度以達到吸引學習者注意的教學手段”[3],通過輸入強化可以使學習者特別關注那些目的學習內容。輸入強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書面強化,即使用各種方法來凸顯學習目標,例如:加粗字體、斜體字、下劃線、改變顏色等。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使書面強化手段得到進一步豐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在課件中通過改變字體等強化輸入,還能運用動畫效果。動畫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非實拍所得的活動影像,由于是動態(tài)的,較之于靜態(tài)的表征方式更具夸張性,更具表現力,因此也更能抓住人的眼球。數字化時代的課件動畫已不僅僅局限于ppt等軟件中制作的動畫,還可以把難以掌握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動畫游戲,如:2011年成立于挪威的Kahoot開發(fā)的游戲化學習軟件通過在學習過程中加入游戲元素使那些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有趣。
對于法語初學者來說,動詞變位是最繁瑣、最枯燥的部分之一,因為動詞詞尾需隨人稱、時態(tài)及語態(tài)進行變化,不僅形式繁多而且相似度高。在傳統課堂中這一部分只能通過學生反復的記憶和大量的練習來完成,且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如果把這部分教學內容設計成游戲,通過拖拽動畫游戲來凸顯動詞變位詞尾,不僅能提高學生記憶效果而且能提高學習興趣,如圖3所示。
圖3動詞變位拖拽游戲圖
(二)法語語言程序性知識
影像表征:
語言學習中語言結構知識與語言程序性知識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語言結構知識是語言運用的基礎,而語言程序性知識能確保語言的準確使用。然而,語言程序性知識的傳遞往往構成教學的難點,因為二語習得通常在非自然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而語言程序性知識又屬于隱性知識,不像語言結構知識那樣易于表征。缺少真實語境的語言學習中,即使學生對語言結構知識掌握得非常到位,也仍然會因為語用知識的缺乏而無法準確理解或使用語言。而影像表征的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通過視頻可以再現真實語境,可以利用人的視覺系統使學習者直接獲取視頻信息尤其是語言中的隱形信息,具有直觀性,因此是傳遞語言程序性知識的有效手段。例如:法國人經常說的C'est la vie這句話,從文本上看只是“這就是生活”的意思,然而,放入真實語境,這句話就有不同的解釋了:如果語境中談及的是積極歡快的事,那就寓意著“生活是多么美好啊”;相反,如果用在較為消極的事情上,那么往往用于自我安慰和解嘲,鼓勵自己或他人遇到困難要坦然面對生活,即“生活本就是這樣”的意思。運用視頻手段來講解類似知識便能輕而易舉地使學生掌握其中隱含的語用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梢?,影像表征在傳遞語言程序性知識方面的效能是其他表征方式所不可及的。
據心理學家Treicher研究表明,人類在接受信息過程中,通過視覺捕捉的信息達到83%,可見,視覺學習是完成學習任務最主要的途徑,因此,改善學習內容的視覺表征形式,提高視覺信息傳遞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傳統法語課堂給學習者提供的學習素材多以文本表征形式出現,以黑白教材印刷品為主,這種單一、線性、枯燥的表征形式與語言教學的應用性目標不相符。圖像化時代的到來給法語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利用數字化手段我們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表征體系,改善傳統教學方式,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
[1]趙國慶,黃榮懷,陸志堅.知識可視化的理論與方法[J].開放教育研究,2005,2(11):25-27.
[2]趙國慶.知識可視化2004定義的分析與修訂[J].電化教育研究,2009(3):17.
[3]徐建.二語習得輸入強化理論及國內外研究綜述[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13):162.
[4]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何秋琳,張立春.視覺學習研究進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1,8 (17):162.
[6]何高大.二語習得視覺化研究的幾個關鍵問題[J].外語電化教學,2014(1).
[7]蘇建紅.二語習得中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關系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mage technology and digital multimedia technology,a variety of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tools have emerged.Visual learning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tudy and a new concep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future.French basic teaching includes knowledge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which should be properly represente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knowledge-transferring effect.A variety of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tools,constructing a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in an all-around way,will break the single and linear representation model so that the knowledge can be delivered effectively.Therefore,advanced technology tools and diversified visual representation can optimiz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French basic teaching.
knowledge visualization;visualization representation;basic French teaching
2096-000X(2016)16-0109-03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