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強,張莉清(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北京市大興區(qū)小學“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實施狀況
——以棗園小學和第八小學為例
曹光強,張莉清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近年來,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且出現(xiàn)了健康問題低齡化的現(xiàn)象。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和成長的主要陣地,學生在學校參與的體育活動狀況與自身的健康息息相關。所以在2014年北京市教委以大興區(qū)中小學為試點實施課外活動計劃,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但在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因此,筆者選取大興區(qū)小學課外活動計劃中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為調查對象,分析活動現(xiàn)狀,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北京市大興區(qū)棗園小學和第八小學“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實施狀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訪談法
作者通過訪談北京市大興區(qū)教育委員會體美科專家和體育教育學專家了解“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內容,同時在調查過程中與各個學校的校長、教育機構負責人、班主任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作者虛心地向各位專家進行咨詢,并做詳實的記錄。
1.2.2 問卷調查法
本人對2所學校二至六年級的學生隨機發(fā)放問卷,統(tǒng)計分析有效問卷為510份。同時通過再測法,對同一批學生進行抽查再測,最后對問卷中單選題進行相關性檢驗,信度系數(shù)為0.86,P<0.01,說明2次調查結果具有高度相關,調查結果具有較高的信度。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利用2010版EXCEL和SPSS 15.0軟件,對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同時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活動類別
從項目的類型分析,開設的體育項目可以分為5大類:球類項目、格斗項目、舞蹈項目、民間體育、其他。調查顯示:其中2所學校共同開展的體育項目包括足球、籃球、武術、跆拳道、踢毽、健美操;排球、羽毛球、網球則是2所學校同時沒有開設的。沒有開設的原因在于學生缺少對排球的認識和興趣,再加上排球場地的限制,最終導致排球在小學中開設很少;羽毛球和網球主要也是由于場地的影響,限制了項目的開展。
2.2 活動組織形式
體育項目的組織形式屬于教學組織形式的范疇,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著不同的影響。通過實地走訪,2所學校采用了2種不同的組織形式:(1)興趣班。學校和培訓機構共同設計好體育項目的類別,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參加體育活動,學生報名參加興趣班后,“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負責人按照年級再次分班,一、二、三年級的為一個集體,四、五、六年級的為一個集體,分成2個等級以大班級的形式進行上課。(2)普休班+精品班。學校和培訓機構按照年級設計好普休班的課程后再設計精品班,普休班的學生都是同一年級,而精品班是按照學生的興趣設計,學生自由報名之后再經過學校篩查確定學生名單。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棗園小學有50.85%的學生選擇喜歡、非常喜歡“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組織方式,第八小學有60.83%的學生選擇喜歡、非常喜歡“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組織方式。從學生喜歡的角度可以看出,第八小學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組織方式優(yōu)于棗園小學。
2.3 學生參加“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動機
體育動機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起著定向、始動、調節(jié)、強化和維持的功能,同時也影響著體育效果。體育動機可分為消極動機和積極動機,不同的動機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如表1,小學生“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動機統(tǒng)計表所示,棗園小學和第八小學分別有62.21%和59.72%學生選擇增強體質、保持健康,說明在調查的學生中,有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這與學校經常宣傳體育活動的價值是分不開的。其次,娛樂是學生參加“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最主要的動機,其中棗園小學選擇娛樂動機的占有74.65%,這與學校組織“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方式有關,這種按照學生興趣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和主體性,但是在實際觀察中發(fā)現(xiàn)棗園小學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紀律最差,影響整個活動的效果。此外,學生選擇減輕學習壓力、提高體育成績因素也占很大比例,都超過了40%,說明學生迫切希望通過“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來緩解課業(yè)壓力帶來的身心負擔。
2.4 學生參加“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
調查統(tǒng)計顯示,教師評價學生參加“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中,積極的占33.3%;不積極的占26.7%;非常積極和一般占得比重一樣,都是16.7%;非常不積極的為6.6%,我們將非常積極和積極歸類一類,總比重為50%,將不積極和非常不積極歸為一類,總比重為33.3%??傮w上分析,大部分學生擁有積極的體育態(tài)度,但還有部分學生擁有消極的體育態(tài)度。通過訪談教師,不積極和非常不積極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xiàn)為不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逃課、課堂上寫作業(yè)。
表1 小學生“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動機統(tǒng)計表 n=510
圖1 班主任對學生參加“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視程度統(tǒng)計圖
2.5 活動的輿論氛圍
班主任對“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此項活動的質量,重視程度高的班主任能夠積極地配合學校和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開展“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并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圖1為學生評價班主任對自身參加“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柱形圖,通過圖可以看出2所學校的班主任對活動重視程度呈現(xiàn)出中間大兩頭小的態(tài)勢,非常重視和非常不重視的占得比例最少,而重視和不過問占得比重最大。筆者還對認為班主任不重視和非常不重視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學生之所以對班主任做出這樣的評價,主要是由于班主任在開展“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拖堂、罰學生在教室中寫作業(yè)。由此,可以看出,有部分班主任沒有認識到組織此項活動的重要性,沒有從鍛煉的價值角度認識體育鍛煉,重智力輕體育的觀念仍然存在。
2.6 活動的場地與器材
體育場地與器材是學校開展“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對加強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起關鍵作用。通過訪談學校的領導,發(fā)現(xiàn)2所學校的運動場地均無法滿足學?!罢n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開展。同時,學校擁有的體育場地都屬于室外場,而體育場館,如健身館、籃球館、排球館、室內田徑館、游泳館幾乎是一片空白,一旦遇到刮風下雨或者霧霾,學校組織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就會被迫停止,妨礙了整個活動的進度。
對體育器材的調查,筆者沒有從具體數(shù)量上進行統(tǒng)計,而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調查,學校配備的體育器材是否能滿足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結果顯示,有6.67%的教師認為學校給教師提供體育器材非常滿足組織課外體育活動,16.67%的教師認為體育器材基本滿足學生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53.33%的教師認為學校體育器材不能滿足所要組織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23.33%的教師認為學校體育器材完全不滿足所要組織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校的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均無法滿足學生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通過訪談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了解到,現(xiàn)有的體育場地和器材是為了學校體育課和以往的課外體育活動準備的,而目前實施的“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學生內容和規(guī)模超出了以往的活動內容和規(guī)模,因而導致“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場地和器材不足。
2.7 活動效果分析
通過訪談,了解到教委對“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評價方式為:定期地實地檢查學?!罢n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檢查學校是否落實課外活動計劃、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等。而學校對“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效果評價方式為:在活動開始前,學校會要求培訓機構的老師準備教學計劃;在活動中“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小組的校方領導每天對上課過程進行巡視;在期末臨近期間,要求培訓機構組織學生進行期末匯報表演,屆時學校會邀請教委專家和友好學校領導進行觀看,最后學校將表演的結果評價反饋給培訓機構。此外,筆者還從教委專家和校方領導了解到,學校對“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本身并沒有評價標準,只是簡單地從上課的紀律、學生上課中的行為等來評判。分析得知,對學生的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本身就缺少一個客觀的標準,學生對某項技能的學習達到什么級別,達到這個級別后應該學習哪些內容,沒有一個參考依據(jù),所以更談不上評價標準、評價系統(tǒng)了。
3.1 結 論
3.1.1 北京市大興區(qū)棗園小學和第八小學分別采用了興趣班和普休班+精品班不同的組織形式,且普休班+精品班比興趣班更容易吸引學生。
3.1.2 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主要集中在增強體質、保持健康,減輕學習壓力,娛樂3個方面。大部分學生持積極的體育態(tài)度,部分學生擁有消極的體育態(tài)度,持消極態(tài)度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不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逃課、課堂上寫作業(yè)。
3.1.3 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無法滿足“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需求,限制了“課后一小時”體育項目的多樣化,且在項目的內容上并沒有結合學校體育課教學。
3.2 建 議
3.2.1 學校在設置“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項目時要結合體育課的內容,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內容在課外活動中得到鞏固提高。此外學校在設置“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內容時,可以將體育項目進行分類,首推體育項目(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學生特長體育項目(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育特長,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特長,提高技能);第三類為興趣體育項目,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娛樂身心。
3.2.2 學校和培訓機構應加大“課后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宣傳力度,宣傳方式多樣化,加深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
3.2.3 學校加大對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的投入力度,同時提高學校體育場地的多樣化利用。
3.2.4 學校和培訓機構應該逐漸修訂學生技能評價標準,建立課外體育活動評價系統(tǒng),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1]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小組.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9).
[2] 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志宏.包頭市城市小學課外體育活動現(xiàn)狀的調查與研究[J].陰山學刊,2007(6).
[5] 陳榮步,何光周.體育教師如何開展課外體育活動[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18(4):88-89.
G807.2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3-024-03
2016-01-29
國家社科基金(編號:13BTY027)。
曹光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