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芳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目標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fā)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
進一步闡述的話,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目標:
1. 有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和意識到國家的重要性,樹立其祖國意識。通過接觸國際的先進文化科學知識,感受我國為之做出的努力,從而增強其國家榮譽感。
2. 有跨文化交際的基本知識,在跨文化交際中保持核心價值
文化差異是影響跨文化交際的首要因素,教授基本的跨文化知識,讓學生在交往能夠更加的應對自如。胡文仲說過,既要尊重文化的差異和平等,又要防止不同文化的疏離,保證社會核心價值和社會凝聚力(胡文仲,2002)。
3. 有必要的情感體驗,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識,有社會責任感
對于封閉的學習圈,學生最缺乏的便是生活體驗。通過各類素材的呈現(xiàn),讓學生學會情感的代入法,從而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以人為本,輻射群體。人是社會化生物,需要交際。
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終極目標,應該是一個被社會所接受,所認可的人。
二、高中英語德育素材的挖掘
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一門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語言又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的載體,負載著人類文化,包含著人文精神(胡文仲,2000)。英語作為一座橋梁,連接著人與素材。它所涉及的題材十分廣泛,包含了天文地理,宗教信仰,情感故事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手頭的可調(diào)配資料。
1. 課本
譯林牛津版的高中英語教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內(nèi)容涉及到
2. 完型閱讀中的文章
對于高中英語來說,最廣泛的閱讀資源便是完型閱讀的材料了,它幾乎包括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天文地理,情感故事,歷史傳記,新聞報道等,每一個素材都有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2014年的江蘇高考完型,講的就是卡耐基的如何成為演講高手的故事,它包含了勤奮和堅持的品質(zhì),就具有很好的德育功效。
3. 報刊雜志的補充閱讀
高中生需要增加其閱讀量,所以單純的課本閱讀是不能滿足時下的要求的。挑選出合適的資源,與之分享,不僅能夠促進師生產(chǎn)生共同的興趣,還能經(jīng)常產(chǎn)生共鳴,共同進步。比如,李開復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就是很好的共享素材,他對于英語的運用自如,一方面給了學生很好的英語示范,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傳達了父親的期望與關(guān)愛,以及做人的責任與選擇。
4. 網(wǎng)絡資源
當代高中生是伴隨著網(wǎng)絡成長的,與其害怕網(wǎng)癮的破壞力而禁止學生接觸,不如引導他們?nèi)绾握_地使用。前兩年有個很紅的網(wǎng)絡資源,瑞信女怒斥渣打小三的英文郵件。除了流暢的英文表達手法,它所牽出的,也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高中教師可以利用這樣一個熱點,傳遞出家庭,責任這樣一個概念,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三、高中英語德育的實施方法
1. 榜樣示范
英語教師必須首先發(fā)揮其榜樣示范的作用。對于英語,或多或少人們總是會貼上崇洋媚外的標簽,所以身為英語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從自身出發(fā),通過實際行動向?qū)W生傳達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一個品性接受熏陶的過程。
2. 案例分析
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得他們對于信息的接收選擇上偏好于故事類的。所以精選好的滲透道德教育的例子是最容易讓他們接受的。高中英語的完型,基本上都是屬于這樣一類文章,由一個故事產(chǎn)生一種思考,進而由點及面地進行拓展。
3. 情感交流
英語教師的職能除了教授英語知識,還必須扮演好心靈導師這一角色。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都可以給予專業(yè)的解析,從而達到德育的要求。
4. 活動滲透
學生對于活動的熱衷是無可爭議的,這種熱情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其功效。模擬聯(lián)合國,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短劇表揚,英語歌曲演唱,英語配音等活動就十分受學生的歡迎,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增強其集體榮譽感,并且適當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都是能夠讓學生接受得非常自然而主動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到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進行心靈接觸?!备咧杏⒄Z教師擔當著學生發(fā)展的引領者,學習的協(xié)作者,生活的幫助者以及道德的培養(yǎng)者的角色,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始終以培養(yǎng)出社會所接納的人才,祖國所需要的人才為己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 胡文仲.外語教學與文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4]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shù)[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