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趙麗
(忻州師范學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忻州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體質(zhì)現(xiàn)狀分析*
張國強 趙麗
(忻州師范學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diào)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忻州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測試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在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zhì)兩大方面呈現(xiàn)下降趨勢,主要表現(xiàn)在呼吸機能、耐力素質(zhì)、速度素質(zhì)上。主要原因是一、二年級學生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周有固定的鍛煉時間、鍛煉次數(shù)、鍛煉強度,循序漸進地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而三、四年級學生很少參加體育活動,身體素質(zhì)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下降趨勢。
忻州師范學院;大學生;體質(zhì)現(xiàn)狀
學校體育教育最主要的任務之一是增強學生體質(zhì),提高健康水平。學校體育鍛煉是提高學生體質(zhì)健康的主要途徑,而體質(zhì)測試是檢驗體質(zhì)健康的重要指標。體質(zhì)測試主要包括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能力三方面的測試。根據(jù) 2014年《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給出的各項數(shù)據(jù)指標,從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zhì)三方面,分析忻州師范學院在校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探討其體質(zhì)現(xiàn)狀,能更切實、有效地去實現(xiàn)學校體育發(fā)展學生體能,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且為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科學開展提出有益的建議,以及進一步推動學校素質(zhì)教育,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1.1 研究對象
對2015年忻州師范學院向教育部上報的學生體質(zhì)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2012級2699人(男635人,女2064),2013級1676人(男360人,女1316人),2014級2761人(男672人,女2090),2015級3223人(男523人,女249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對中國知網(wǎng)核心期刊的系統(tǒng)查閱,檢索有關體質(zhì)健康的文獻,收集并歸納整理。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設計關于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的調(diào)查問卷。在本校采用隨機發(fā)放 200份問卷(每個年級男女生各 25份)。對所得結(jié)果進行分析。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取得忻州師范學院在校學生2015年體質(zhì)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身體形態(tài)
由表1可知,身高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因為身高是每個人與時俱來的,它受先天的遺傳影響,雖然也和后天的營養(yǎng)、體育鍛煉有一定的關系,但影響較小。
表1 忻州師范學院在校學生身高、體重
一、二5984163.69±7.920.190.8455.22±9.922.930.003 54.68±8.89三、四4375163.66±7.87
一、二年級學生的體重均值要高于三、四年級學生的體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一、二年級每周設有1節(jié)體育課程,他們會有固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而適宜的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tài)有著很大的影響,可以促進骨骼的生長,增強肌肉的密度。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的愛美心理也會增加,許多三、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減肥,尤其是女生,這樣會影響整體的體重。
表2 忻州師范學院在校學生體重指數(shù)
目前,以BMI評價體型和肥胖標準以得到廣泛的認可。標準為:身體偏瘦型:BMI<18.5,健康體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28≤BMI。由表2可知,BMI=20.61,BMI=20.41,均在健康體重18.5≤BMI<24的范圍之內(nèi)。也就是說明忻州師范學院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良好。
表3 不同年級同一性別在校生身高、體重
由表3可知,一、二年級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均高于三、四年級男女生的平均身高;體重上,一、二年級男女生的平均體重均大于三、四年級男女生的平均體重。
2.2 身體機能
表4 肺活量(kg)
由表4可知,一、二年級組在校學生的肺活量高均值于三、四年級組在校學生的肺活量,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究其成因,首先,一、二年級組設有體育課,每周有規(guī)定的時間鍛煉,呼吸機能增加,肺活量增大。而三、四年級沒有設立體育課程,參加鍛煉的運動次數(shù)、運動時間、運動負荷就會減少,導致學生的呼吸機能變差。因此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其次,調(diào)查顯示,進入大學后學生喜歡一些娛樂性的運動項目,但耐力跑和長距離跑等發(fā)展心肺功能的項目難以受到學生的歡迎,心肺功能得不到鍛煉。因此會出現(xiàn)下降趨勢。
2.3 身體素質(zhì)
2.3.1 速度素質(zhì)
表5 50米跑成績 (s)
由表5可知,一、二年級學生的50米跑的成績均值
要好于三、四年級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一、二年級的速度素質(zhì)要好于三、四年級學生的速度素質(zhì)。原
因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上體育課、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速度就會得到鍛煉,而三、四年級很少參加鍛煉,速度得
不到很大的鍛煉
2.3.2 耐力素質(zhì)
表6 800/1000米成績評分
由表6可知,一、二年級在校學生1000/800米跑的分值均值要高于三、四年級學生,差異顯著(P<0.01)。并且三、四年級的評分沒有達到及格的水平,兩年級組的差距較大。因此,學校體育教師不僅要加強耐力的訓練,還要加強對學生體育品質(zhì)的教育。
2.3.3 力量素質(zhì)
2.3.3.1 速度力量
立定跳遠是測試學生下肢爆發(fā)力的一項力量素質(zhì)指標。它能夠反映出學生瞬間發(fā)揮出的最大力量。
表7 忻州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立定跳遠成績(cm)
由表7可知,P>0.05,表明無顯著性差異,從男女生的平均值上來看,在縱向比較中,男女生的立定跳遠成績都呈現(xiàn)下降趨勢。
2.3.3.2 肌肉力量
男女生測試的力量項目主要考察人體的腹肌力量及其上肢力量。
表8 忻州師范學院在校學生肌肉力量評分
從表8可知,一、二年級的引體向上(男)和仰臥起坐(女)和三、四年級學生引體向上(男)和仰臥起坐(女)的水平相當,無顯著性差異(P>0.05)。從男女生的均值上來看,縱向比較,一、二年級學生的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的成績要好于三、四年級的成績。男生的差距較大。綜上所述,在爆發(fā)力和肌肉力量這兩項測試中得出,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沒有顯著性的差異,但從平均值和男女上方面來看,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呈下降趨勢,因此,相關部門和學校要開始重視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的鍛煉。
2.3.4 柔韌素質(zhì)
表9 坐位體前屈成績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cm)
由表9可知,三、四年級男女生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平均值均好于一、二年級男女生的坐位體前屈成績,顯著性非常明顯(P<0.05)。
3.1 主觀因素
第一,經(jīng)過調(diào)查,大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有的學生養(yǎng)成愛睡懶覺,不吃早餐的壞習慣,再加上不吃正餐,挑食,吃零食毛病,缺乏正確的營養(yǎng)衛(wèi)生知識,很多學生喜歡熬夜,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嚴重影響了身體機能的休息和恢復。第二,學生鍛煉意識下降,有的學生受“學習好則一切都好”觀念的影響,只注重文化成績,忽視體育鍛煉,把課余甚至體育課的時間大多花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很少參加甚至不參加體育活動。第三,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有的學生怕苦怕累或怕出汗后的麻煩,不愿從事耐力性或劇烈的體育運動。
3.2 客觀因素
第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許多學生成為“手機控”、“電腦控”,把大多數(shù)時間都沉浸在電子產(chǎn)品中,這樣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嚴重不足,從而導致了身體素質(zhì)下降。第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由“動”到“靜”的變化。如上樓乘電梯、以車代步、體力勞動減少等生活方式的“靜態(tài)化”,使得學生日常運動量減少。第三,據(jù)調(diào)查顯示,進入大學后學生喜歡一些娛樂性的運動項目,而耐力跑和長距離跑等發(fā)展心肺功能和身體素質(zhì)的項目難以受到學生的歡迎,因此整體素質(zhì)就會下降。
4.1 結(jié)論
(1)身體形態(tài)方面,學生的BMI指數(shù)都在標準健康范圍之內(nèi),也就是說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良好。
(2)身體機能方面,存在顯著性的差異,一、二年級學生的肺活量好于三、四年級學生的肺活量,說明一、二年級學生的呼吸機能要好于三、四年級學生的呼吸機能,也就表明,學生的身體機能呈下降趨勢。
(3)身體素質(zhì)方面,在速度素質(zhì)、耐力素質(zhì)方面顯著性較大。一、二年級的學生的整體水平要高于三、四年級的學生整體水平。在爆發(fā)力、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和仰臥起坐(女)的力量上基本相似;在柔韌坐位體前屈上,出現(xiàn)了反差,一、二年級的整體水平要低于三、四年級的整體水平。但整體上來說,學生的整體體質(zhì)呈下降趨勢。
4.2 建議
(1)身體形態(tài)方面,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且注意飲食衛(wèi)生,還要注意飲食的平衡,攝取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從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學生應該多參加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適宜的體育運動可以塑造良好的身體形態(tài)。
(2)身體機能方面,學生除了必修的體育課程,還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門自己喜歡的運動課程,并且充分利用課外體育活動,促使學生擁有一定的運動時間、運動次數(shù)、運動強度,這樣對保持身體機能的平衡有很大的幫助。
(3)身體素質(zhì)方面,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還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如多參加一些長距離耐力跑來提耐力素質(zhì),多做一些上肢和下肢的力量練習。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既增加了課的趣味性,也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另外,學生要學會吃苦耐勞、刻苦鍛煉,為自身的健康付出一些實際的鍛煉。
[1]教體藝[2002]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試行方案)[S].教育部.國家體育體育總局,2002.
[2]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S].教育部.國家體育體育總局,2014.
[3]李朝陽.陜西省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測試結(jié)果的對比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4):471-473.
[4]葉新新、李鶴洲、李瑞文.浙江省19-22歲大學生體質(zhì)現(xiàn)狀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3):28-29.
[5]秦中梅.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現(xiàn)狀與對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34(2):176-180.
[6] 趙忠偉,李英玲,劉瑞平.高校大學生體質(zhì)下降的因素與體育課程干預手段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2):217-218+222.
[7]姚明焰,甄志平,楊兆春.不同鍛煉水平大學生體質(zhì)特征與健康促進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5):648-650.
[8]趙忠偉,王曉松.沈陽師范大學本科生體質(zhì)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與評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9:24-25.
[9]陳星飚.高校學生體質(zhì)健康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7):14-15.
[10]李愷憲.不同體育生活方式大學生體質(zhì)狀況的探討與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6):737-738.
[11]何仲愷.體質(zhì)的概念及其與健康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2(2):37-38.
[12]孫慶祝,郝文亭,洪峰.體育測量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13]張寶鑫.對高等院校大學生體質(zhì)與健康評價標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5):647-649.
[14]孫仕舜、夏思永、沈玉潔.重慶市大學生體質(zhì)狀況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32(5):156-159.
[15]吳麗君、郭新明.1995年-2003年山西省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體質(zhì)狀況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4):500-504.
Analysis on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Physical Fitness Situation in Xinzhou Normal College
ZHANG Guo-qiang, et al.
(Xinzhou Normal College, Xinzhou 034000, Shanxi, China)
This article use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of xinzhou teachers students University physical health test data a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wo aspects in the body func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present a downward trend, mainly on 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endurance quality, speed quality.The main reason is that first and second grade students often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exercise have a fixed time every week, exercise, exercise intensity,step by step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The grade three and grade four students rarely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physical quality decline trend, to a certain extent.
XinZhou Normal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condition
山西省教育廳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項目(J2016098)。
張國強(1978-),山西河曲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及民族傳統(tǒng)體育。